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先秦就出了老子的文明,為什麽沒有“0”

(2023-08-28 20:45:17) 下一個

古中國的數學有一大遺憾,那就是遲遲沒有零的概念。百度百科也承認,“‘零’的數詞義是近代產生的,古代漢語並沒有這個含義。”

最早的對“0”的認知,來自5世紀的古印度人。這是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的裏程碑。古印度人似乎知道零的重大意義,他們借用梵語中哲學詞匯“虛無”,來表示這個新的數學概念。在算式裏,他們最早用黑點“.”表示零,後來寫法逐漸變成了“0”。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自然數(正整數)這個數學概念要比零,容易覺悟得多。這是因為正整數可直接影射到一個個實體。盡管自然數的概念已經是超越了實體表征(大小、形狀、顏色、紋理等等)的數學抽象,但它仍然是用來思考感官上的實體的工具。在這個樸素層麵,無或空當然不對應任何數,虛空的東西壓根就沒有數的屬性。非要說零也是一個數,那才叫有病。這就不奇怪,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埃及,與古中國一樣,都沒有數字零的認知。這也是為什麽從文藝複興以來的歐洲學者一直盛讚印度人發明了“0“。而”0“傳入中國得等到明代了。

西方人想不到“0”,我猜有他們文化的原因。西方思維方式有點認死理,太重實驗重實證。而中國文化並沒有這個羈絆啊,我不禁納悶。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的《道德經》就大論特論“無”和“空”。 “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的“有無相生“的哲學觀點,為什麽2000年都沒有導出,“0”也是實實在在的一個數,這個重要結論呢?不過,老子又自相矛盾地說,“觀空亦空,空無所空”。什麽意思,當看空也是空時,你便進入了最高境界的真空?Wow,好高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hubin 回複 悄悄話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不是《道德經》裏的。空無所空,指的是“空”裏頭並不是啥都沒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