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收割日本

(2024-04-21 08:32:20) 下一個

話說財閥製度下的美國,喜歡談玄論道,天天發明經文(思想,主義和理論等),然後媒體天天念叨。所謂“嘴上都是主義,心裏全是生意”,財閥之間的鬥爭也是相當激烈與殘酷。念經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打倒對手。

美國的財閥一般分為本土製造業派與全球金融派。前者以昂撒白人,洛克菲勒家族為代表。有些猶太學者一直以穿鑿附會的方式聲稱該家族為猶太人,但家族發言人曾多次嚴正否認,主流研究者亦認為該說法實為荒誕。二戰期間,是實業資本財閥與金融資本財閥互相配合與平衡的時代。但二戰後的60-70年代,越戰給美國政府帶來天量的財赤,加上石油危機,終於在1971年,尼克鬆總統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這一下使美國暫時擺脫了經濟社會危機和輿論壓力,但給世界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危機、風險和禍害。

脫離了金本位的美元,變成了世界經濟與國際貨幣中的一匹野馬,四處衝撞,肆無忌憚,簡單說就是美國需要多少美元就可以印刷多少美元,美國可以不靠一兵一卒狂卷世界的財富,美國可以濫發貨幣支撐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令金融資本財閥的勢力急劇膨脹。

因為美元的發行如同脫韁的野馬,CPI月度同比最高值是1975年2月的11.9%。1979年8月6日,保羅·沃爾克正式宣誓就職美聯儲主席。也標誌著金融幫的全麵勝利。沃爾克在演講中保證“美聯儲會繼續努力遏製不斷上漲的貨幣供應量和貸款額”。從10月開始,他堅定地收縮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聯邦基金利率在1980、1981年平均高達13.35%、16.39%,比十年期國債利率還高。1980年6月CPI達到13.6%的峰值,然後大幅度下降,1984年平均為5.1%。

緊縮貨幣供應的措施在1980-1982年間引發經濟衰退。1979年美國GDP實際增速(扣除通貨膨脹)3.2%,1980年跌至-0.2%,1981年為2.6%,1982年是-1.9%。大量企業倒閉。雖然1982年7月開始貨幣政策開始放鬆,1982年12月失業率高達10.8%,為大蕭條之後的最高點。

從1979年12月到1980年4月,每月的破產企業從2394年上升到3756家,其中許多都是房屋建築商。1982年約有6.6萬家企業尋求破產保護。1982年失業率創大蕭條後曆史紀錄。鋼鐵及其他主要金屬製造業、汽車產業、建築業,失業率分別達到29%、23%、22%。美聯儲受到很多人的強烈抨擊。受影響最大的建築商將木塊和磚塊寄到美聯儲,意在提醒因貨幣政策美國無法持續建造新房。

高利率帶來美元的持續升值,使得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居於非常不利的地位,工業品和農產品出口都深受打擊,甚至1986年美國變成了農產品的純進口國(好處是拉美國家增加了對美國的出口、降低了進口,有利於它們償還美國銀行的貸款),美國公司也紛紛將生產移至海外。克賴斯勒的李·艾科卡批判強勢美元造成的損失,導致(1983-1985年間)“14萬人破產、300萬個工作機會流向海外、10萬農民失去自己的土地”。

既然印的鈔票可以在全世界買任何商品,又何須這麽辛苦自己生產?這個是美國去工業化的開始,所以1980年代,也是東南亞和亞洲四小龍崛起的時候。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發現沃爾克代表的是華爾街金融幫的利益去打壓美國本土製造業派。沃爾克對大量企業的倒閉給民眾帶來的痛苦視而不見,把這個視為是一種必要的不適感。但當1982年7月賓州廣場銀行倒閉所引起的國內銀行體係的搖搖欲墜、第三世界國家債務危機受到美國提高利率、美元堅挺、美國衰退導致從這些國家進口減少的多重不利影響,如果它們大規模違約,也是是美國銀行業不可承受之重;此外如果美國經濟不複蘇,不增加從第三世界國家的進口,它們就更無力償債。這三種情況互相影響下,如果美聯儲不能立即扭轉局勢,注入貨幣供給並降低利率,那麽必然造成金融混亂。沃爾克在這種情況下,才改變貨幣政策的方向。

以後華爾街金融幫不斷念工人福利經,環保經,繼續逼美國企業吧生產線外移。80年代末,已經把美國的鋼鐵,汽車與電器產業轉移的東南亞,活生生把底特律這個汽車工業重鎮變成廢墟,本土製造業派係被全麵打壓。

在如此荒誕不經的政策下,終於把日本變成一個經濟巨人,日本的GDP高峰時期達到美國的七到八成。日本的鋼材,家電與汽車也逐漸占領了美國市場,已經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終於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和法國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簽訂《廣場協議》。《廣場協議》的內容包括抑製通貨膨脹、減少貿易幹預、擴大內需、幹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實行有序下調。

協議寫得當然冠冕堂皇,其實最關鍵是限製日本在芯片半導體的發展,最終以簽訂《1987年日美半導體協議》、限製日本出口產品價格等方式了結,最要命的是要求日本接受新自由主義經濟理念,政府不能搞產業政策,不能扶持企業。而韓國則接過日本的大旗,在政府全力支持下,搞起了“逆周期投資”。韓國政府在1983年至1987年的“半導體工業振興計劃”中,總共為半導體企業提供了3.5億美元的貸款,承擔了60%的研發經費。同一時期的日本則由於經濟衰退,日企被迫削減半導體領域的投資。此消彼長之下,1994年,三星率先開發出256M DRAM,將日企甩在了後麵。

於是日本全麵“脫實入虛”,日元不斷升值的同時,全力開動印鈔機,降息,終於把日本的股市與房地產托上虛空。日本也因為沒有產業政策,企業也怕出頭後,被美國打壓,90年代還再也沒有產業升級,全世界生產力不斷提高,隻有日本原地踏步,因此房地產與股市泡沫爆破後所產生債務變成承重的負擔。而相反韓國經曆97金融風暴後,生產力不斷提升,債務再也不是問題,並沒有造成“失去的三十年”。

估計因為有收割日本的成功經驗再前,批準中國入世貿也就有恃無恐了。可惜日本是美國直接駐軍的殖民地,把收割日本的成功經驗套在中國就有點一廂情願了。按照美國的經驗,任何一個其它國家的GDP達到美國GDP的4成,美國就要下手了。美蘇冷戰、日美80年代的廣場協議和半導體衝突,都是觸碰了這個警戒線後,美國痛下殺手。

中國則是在2010年附近的時候,觸屏了美國的這根紅線。當時奧黑要回歸亞太,就是這個原因。不過當時中國運氣好,美國還在次貸危機的掙紮期,沒法對中國下手。所以,就拖一下,認為形勢可控。然而,兔子家不講武德,現如今,早就達到了6~7成的美國GDP規模。於是,各種下三濫招數都找上門了。

事實上,近期美國除了在地緣博弈中跟中國鬥,金融市場也是下手極重,當然又是經典的“強美元+強大宗+強美債+弱日元”組合拳。

“強美元+強美債”,打擊中國的收入端,打擊出口;

“強大宗”,打擊中國的成本端,因為製造業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

“弱日元”,強化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對手。

所有這一切,還是為了盡可能多的拖延中國的製造業突破。

總結本輪中美金融戰,其實美國對華已經使用了三板斧。先是極限抽走離岸流動性,希望徹底打爆中國的房股,進而引發中國的需求側和供給側一起崩。這招效果不弱,但是,至今還能夠托得住。然後,拚命利用地緣政治博弈,配合炒作大宗,拉升“強美元+強美債”,同時輿論戰唱空加碼。不得不說,這個階段,壓力巨大。當然,還是挺過來了。近期,則是圖窮見匕。雖然不得不降息,卻拚命炒作“二次通脹+不降息+地緣衝突升級+評級下調”。這是目前市場博弈最激烈的,也是大家覺的最有懸念的。

剛剛,美國國會批準對烏克蘭拖了幾個月的撥款。本來是想誘騙普京暫時停戰,讓烏克蘭軍隊休整,重新訓練後再開戰的。但普京已經幾年前《明斯克協議》上過一次當了,還怎麽會上當。加上普京發現俄羅斯的資源加上複蘇的軍工業在中國背後支持下,經濟反而更好。幾百年來,俄羅斯遵從一個模式,就是與比自己生產效率和製度效率更高的地區進行大規模的交易,在交換產生財富的邏輯下,俄羅斯的經濟才可以發展。

這就是俄羅斯為何一直對歐洲產生“威脅”的根本原因。俄羅斯的短板,決定了俄羅斯必須西進,而不是簡單的俄羅斯有著擴張欲望。現在俄羅斯又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全球高效率地區,中國,也在俄烏衝突中獲得了直接驗證。因此,俄羅斯即便對西邊還是有著極強的動力推進,可是,他們現在也會越來越重視東邊。這是俄羅斯自己組織生產的能力、製度效率和交易成本決定的。類似古代北方的蠻族打中原的理由,這些蠻族跟今天的俄羅斯的處境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因此,俄羅斯放棄過去偏向西方的模式後,就會回歸傳統的“軍事工業化+賣資源”,那俄羅斯對外的進攻性會非常強。這樣自己手裏的資源體係才可以更加高效的產生財富。這意味著,“用東邊賺到的錢打西方”成為俄羅斯全新的戰略戰術,且具有極強的可持續性。況且,歐美這次如此戲耍俄羅斯,俄羅斯的屈辱會爆發巨大的攻擊性,這也是美國人得不償失的地方。

現在,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就是不斷放血,一點點放,邊放邊觀察。這個時候,歐美就很棘手了,相當於普京將球踢給了歐美。對於歐美權貴而言,下場也不是,不下場也不是,頭痛不已。從普京的角度來說,長期戰爭對他有利。這種級別的地緣衝突,是有利於通脹、有利於大宗、有利於軍火生意。這幾個都是俄羅斯的強項。

況且,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解釋為何要通過950億美元援助計劃說明確地說:“我認為中國、普京和伊朗確實是邪惡軸心。我認為他們在這件事上是協調一致的。我認為普京會繼續進軍歐洲。我將為眾議院的每一位議員提供機會,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良心和意願投票。我願意為此承擔個人風險,因為我們必須做正確的事情。曆史將評判我們。”中俄伊已經沒有退路。

這次支持烏克蘭,以色列與台灣的議案,還包括沒收俄羅斯在美國資產。這是一種對美國緩慢生效的毒藥,對俄羅斯資產的沒收破壞了西方主導體係的主要原則——對金融機構和資本安全的信任。所有認為自己可能會與美國發生糾紛的理智國家和個人都會將資產轉移出去。此外,俄羅斯還將沒收西方國家在俄羅斯的等額資產,這最終將是一場“零和遊戲”,很明顯,短期內美國納稅人將為此買單,而長期來看,美國塑造的金融體係將為之付出一切。估計金磚國家更賣力推動體係內貨幣互換協議。

當然,美國也意識到美國已經無法同時兼顧中東以色列與俄烏戰爭了,因此伊朗用導彈無人機襲擊以色列本土後,都采取大事化小的策略。美國現在不擔心伊朗,反而擔心以色列的內塔尼亞胡把美國拖下水。

其實,美國這麽跟我們耗,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的戰略布局中,如“一帶一路”包含了大量的生意,是有利可圖的;美國的大量針鋒相對的布局,則是純投資,隻有地緣政治的好處,沒有多少直接的經濟好處。結合眼下的“強美元+強美債”,引發美國金融市場極為動蕩,美股已經有明顯破位的跡象。中美誰更有後勁不是一目了然嗎?

美國已經累積了越來越多的金融風險,如果美國後續不能盡快處理,金融危機一旦爆發,那美國的製造業必然會被嚴重衝擊。屆時,中國的製造業產能占世界比重還會“被動”提升。當然,美國人不會等金融危機爆發就開始降息了,因此隻要熬過這個第三板斧,那麽,後麵人民幣資產也就進入了新的景氣周期了。

據Politico報道,川普的經濟顧問們正在“積極討論”如何讓美元貶值以提振美國出口,即使以犧牲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為代價,盡管美元貶值可能會給喬·拜登總統在白宮任期內一直試圖平息的通脹之火潑上汽油。

據報道,貨幣貶值的最大推動者是川普的前國際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以及萊特希澤身邊的其川普世界顧問。一位消息人士告訴Politico,如果川普和他們在今年總統大選後重返白宮,“貨幣重估“將“可能是特朗普一些高級助手的優先事項”

作為總統,川普經常關注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並聲稱這些逆差是這些國家以某種方式“利用“美國的證據。一位前川普政府官員表示,美元貶值對特朗普及其顧問很有吸引力,因為從理論上講,它可以人為地提振美國的出口。

非常明顯,美國已經為降息後做好計劃。目前先逼日元大幅貶值,日元如果繼續這麽貶值下去,就給了美國資本入場抄底的黃金窗口期。日本的平民繼續承受著高通脹,不斷貶值的日元加大了輸入型通脹,這部分的壓力都給了普通老百姓。由於日本接近7成的對外進口依賴度,美國又去折騰大宗商品,現在日本的處境是極為尷尬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日元的貶值等同於出口對外輸出通縮、對內背走通脹。問題是,日本的人口結構已經慘不忍睹,還有多少上班族人口可以幫著這麽背走通脹呢?本質上,這就是變相向美國輸出日本的利益,滋養美國的國運。

然後接下來降息的時候,逼全球其它主要經濟體參與“新版廣場協議”。即,放縱美元貶值,其它主要貨幣必須往死裏升值。不過這又有一個前提,需要中國開放開放資本項自由流動,讓美元可以自由進出。耶倫這次來估計就是談這個,目前看,中國不答應。意味著美元可以流入,但總量由我們自己控製。

中國最近推出的國九條3.0版本,就是為後麵中國股市爆發在製度上做好準備。總結起了,就是:

  • 不要幻想垃圾股都會一起升。
  • 嚴肅、認真、全麵地,迎接「紅利」投資的大時代。大家都知道,市場化機構裏,隻有保險公司有錢,也知道他們擔心多投資權益,會影響當期損益,因此必須在製度上保證險資好像之前的國壽、新華大基金一樣,沒有後顧之憂的進來。正如我過年時候的《新年展望》分析的,除了多分紅,還需要降低股市波動性,如美股或者以前的樓市,穩定緩慢的升。
  • 中短期內規避打新、定增策略。新國九條就是不許大新亂報價。遠離打新為賣點的混合偏債基金,遠離長期限定開的定增基金,打新、定增可能都還有一定的收益,但不一定能賺回管理費,可能開始缺乏流動性。
  • 小盤股玩到中證2000以內。
  • 降低高頻量化私募的持倉。

港股方麵,中國證監會宣布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港股的流動性有望邊際改善,南向流入會加快。

中國進步太快,很多人思想跟不上,因此總是自信不足。要知道,自從日俄戰爭之後,全世界所有大規模戰爭的勝負都是製造業產能決定的。一戰期間,協約國工業產值占全球比重穩定在22%之間,與同盟國的數據差不多,所以兩邊打了個平手。可是,美國(40%+)加入後,那結果就不言而喻了。二戰開打時,德國工業產值占全球比重在13%,法國是4.5%,蘇聯是18%,美國是33~35%。請問,怎麽打?冷戰,蘇聯最牛逼的時刻是70年代油價暴漲的時候,工業產值是美國的8成。

那麽,今天中國呢?中國現在是美國製造業產能的2倍,眼下工業產能占全球比重是30%。這個時候,還要刷爆新質生產力,美國及其盟友當然覺得受到威脅。畢竟,如果這個比重衝破40%,就算真有三戰又如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