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溫總理哭與不哭不是問題

(2008-05-19 19:34:59) 下一個

  汶川八級地震牽動了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隻要有時間我就會不停地操縱遙控板以變換電視頻道,因為報導的內容和電視台是那麽短(時間),少(鏡頭),
淺(內容)。
  在日本要看到對地震的報導是那麽受局限,不全麵不要緊,從半官方的NHK到民間電視台的報導多是有偏頗的。
  對於這些電視節目製作人來說用日語裏的“對岸之火事”(taigannokaji=
“隔岸觀火”的狹義意思)來形容一些媒體較為切貼!
用“隔靴搔癢”,“誤解百出”還是比較客觀的說法,有的時候感到的是個別日本人的一絲絲“別有用心”,“幸災樂禍”的畫外音。
  比如有些名人評論員所“深掘”的話題是:溫家寶為什麽沒有哭?
  以往礦山坍塌,大雪阻路,民工討債等都老淚縱橫的溫總理為何這次不哭?
  在中國人看來總理身先士卒,鞠躬盡瘁,對突發的災情是欲哭無淚了。
  一連串的天災、地難、人禍,已經讓溫總理身心交瘁,疲勞困憊,悲痛欲絕!
更多的中國人已經很感謝溫總理了。流了一毫升眼淚和半毫升眼淚對於中國人
來說,想這個問題都覺得有褻瀆感,是十分不慎的。
  Crying or not is not of the question!
  而日本的文人政客“研究者”們卻將眼光焦距集中在淚水這一點上!
當然也有的關注著中國的建築行業“豆腐渣”工程如何如何脆弱等等,為的是今後進軍中國建築業市場。
  有的電視台對於現場的報導是那麽不認真的亂解釋。
  如畫麵上看到一個女孩在呼喚自己的母親,那呼天搶地的悲痛催人淚下。
那瓦礫下,水泥阪下被壓得變了形狀的一張張笑臉;那傷心欲絕地哭倒在遇難者身邊的親屬,是人都會忍不住悲淚滾動!
  有這麽一個鏡頭是非常唐突的,一個女孩在哭喊,畫麵下的字母顯示了她哭喊的內容:“媽呀,往北走吧!”。當時就覺得有點突兀不可理解。為什麽這樣
悲痛的時刻,女孩要叫喊媽媽往北走嗬!
     幸好在四川的時間較長,知道小孩叫喊的內容。愈覺得日本電視台的不負責任、粗製濫造唯我所用的態度難以忍受。
     原來四川西部北部、成都女孩,尤其是都江堰附近的女孩們平常說話都是
很溫和總是帶有特別口音的。就是成都女孩的將漢語裏帶“an”的字說成
“ie”或“ei”。
     吃飯(Chifan)說成(Chifie);
     掙錢(Zhengqian)說成(Zenqie);
     親愛的(Qinaide)說成(Chiegailie)
     男娃子(Nanwazi)說成(Neiwazi)
     咋辦(Zaban)?說成(Zabei)……
      明明那女孩痛苦大喊的是“媽媽,咋辦嗬(今後)”!
      而電視上顯示的是“媽媽,往北走(走北)吧”!讓人感覺到四川人的唐突!知道的人才知道這是將“zaban”(咋辦)理解成了“zoubei”(走北)了。
      要了解一個地區,不對那個地區的語言了解吃透就會帶來許多誤會。
      曾經在長沙經曆過的一幕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可笑。一個華氏日本孤兒漢語不錯,是商社的老總,日方某廠家企業的老總訪問長沙,東道主安排說是有個地方有“湖”,都覺得奇怪,市中心哪來的“湖”?不過真要這樣也好觀光一下。在東道主的帶領下開車來到一座樓閣,以為這裏有“湖”,但連像樣的“池塘”都沒有更無所謂“湖”。原來這位商社老總沒有聽懂長沙話,長沙人說“天心閣”的“閣”發音成了“Heu”,華式便翻譯成了“天心湖”。結果找了半天的“湖”竟是“閣”......。
      日本電視台畢竟隻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來采訪報導又是無可厚非的。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另外一幕:在失去自己親人的遺族和遺屬悲悲戚戚處理喪事的時候,那前來悼唁的“親戚朋友”們卻一個個嘻嘻哈哈看熱鬧不說,還在等著放鞭炮,有的在通宵打麻將,又吃又喝的“熱鬧”三天三晚的風俗習慣!
     作為中國人對同胞的遇難在這悲痛的時刻,看到近鄰的日本人那輕鬆的嘴臉,我們沒有任何憤怒,沒有任何怨言,隻有無盡的悲哀!
     在這悲痛的時刻,我看到中國農村的落後習俗和某些日本人的不某而合
的重疊,其 “吃喪主”的精神境界又何其相似乃爾(喪失當作喜事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