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史記

《美華史記》-- 華裔族群共同的記憶!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for Social Justice
擁有美華史記版權。
部分或全文轉載需要書麵授權。
正文

美華史記 | 美國舞台設計泰鬥,上海出生的李名覺

(2023-03-03 17:00:21) 下一個
黃倩

引言

耶魯教授李名覺(Ming Cho Lee,1930-2020)引領國際舞台藝術設計屆50年,相當於貝聿銘在建築設計屆的地位。他作品的觀念、風格和創作方法,深刻影響了1960年代以來的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舞台設計藝術家們。他還是美國戲劇界最富有重要意義的影響力人物。

“他的影響力超越了舞台設計,”亞倫森博士說,“服裝和燈光設計師、劇作家、導演、建築師和藝術家都上過他的課。他的審美觀和思想方式已經滲入了美國戲劇的構造中。”

                        –JANE L. LEVERE (2014年2月8日紐約時報)

上海幼年初習繪畫

1930年10月3日的上海,祖籍寧波鎮海的李氏豪門迎來了一個男嬰,取名李名覺。孩子的父親是李祖法,1919年美國耶魯大學的畢業生,而母親則民國名媛唐瑛。 【1】

圖1幼年李名覺和母親 圖源:Ming Cho Lee

唐瑛是著名演員,媽媽從小就讓李名覺看著舞台學畫畫,帶他去看戲劇表演和電影。

在香港愛上電影背景設計

6歲時,李名覺的父母因性格不合而離異。1947年,他跟隨父親從上海遷到香港。他的叔父李祖永在香港創立了永華電影公司【2】。當時,這家公司不僅設備較現代化,還聚集了不少中國第一流的編導和演藝人才。然而李名覺對背景設計製作非常感興趣。

李祖法是清朝末年航運業巨商李也亭的重孫子。耶魯留學回國後做過工程師後經營保險業務,他反對兒子學藝術。

李名覺在香港高中沒畢業,就於1949年10月移居美國洛杉磯。隨即進入美國加州洛杉磯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全校1466名學生中,李名覺是僅有的三名華人之一。【3】

圖2 早年的Occidental College  圖源:公共領域

百老匯初顯舞台設計才華

圖3. 青年李名覺 圖源:李名覺家族收藏

1954年剛大學畢業的李名覺來到紐約,尋找他舞台藝術之夢。在異國他鄉舉步艱難中,他突然想起世紀燈光公司的經理埃迪·柯克來大學作舞台燈光的講座時,曾對學生們說:“如果你們有誰到紐約,可以來找我。”於是他試著給柯克打了個電話,柯克不僅接見了他還推薦他進入設計大師喬·梅爾齊納(Jo Mielziner 1901-1976)的工作室學習。喬·梅爾齊納是當時“百老匯黃金時代最成功的布景設計師”。而後,李名覺的第一個舞台設計作品百老匯的《烏雲遮月》(The Moon Besieged),在1962年誕生了。【3】

紐約莎翁藝術節

受著名戲劇家約瑟夫帕普(Joseph Pap  1921-1991)邀請,李名覺擔任莎士比亞戲劇節首席舞台設計,為戲劇節設在曼哈頓下城的公眾劇院,以及每年仲夏在中央公園德拉克特劇場的各種演出,設計布景。這是李名覺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此後10年,他一共設計了20多個作品,包括莎翁戲劇及希臘悲劇,贏得了巨大的聲譽。【4】

圖4.李名覺與母親和外婆合影  圖源:李名覺家族收藏

《紐約時報》在2020年10月文章中這樣介紹他:

“李名覺在1960和1970年代,從根本上幾乎單槍匹馬地改變了美國的舞台設計方法。他是一位富有創造力和影響力的設計師,為數百種戲劇、舞蹈作品和歌劇設計了場景,並且其創作思想繼續影響著這一領域。”

以下是李名覺的幾副舞台設計。1964年公共劇團的《厄勒克特拉》布景。李名覺說,這是他第一個“完全非寫實的抽象設計”。

圖5。 1964年公共劇團的《厄勒克特拉》布景 圖源:Ming Cho Lee

亞洲文化背景是李名覺舞台藝術的一個特點。李名覺2011年在中國時說:“中國是我的根,中國文化到底滋養了我。我過去是中國人,現在是中國人,歸根到底還是中國人。


圖6.帶有雙喜字樣的布景 圖源:Ming Cho Lee
圖7.“烏雲遮月”布景 圖源:Ming Cho Lee

1974年李名覺為高德諾夫歌劇“加冕”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設計的舞台布景。

圖8 李名覺為歌劇“加冕”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設計的舞台
圖源:Ming Cho Lee

耶魯執教40餘年,桃李滿天下

李名覺在美國舞台藝術界影響力的重要性在於,自1967年起,他在紐約大學藝術學院(現為Tisch School of the Arts)任教,1969年執教於耶魯大學戲劇學院(School of Dramas)並從1979年起擔任共同係主任。正是在這一時期,培養了一大批舞美設計師。他指導了400多舞美學生,這超過了其他舞台設計老師。

在1985年出版的《美國舞台設計》書中,評價了當代最傑出的十位舞台設計家,其中除了李名覺之外,還有五位都師出李名覺。

獲獎

1970年李名覺的舞台設計作品Billy,第一次被百老匯聲譽最高的托尼獎(Tony Award)提名。

1983年,李名覺又憑借《K2》的舞台設計,即一座高達12米的蔚為壯觀的立體山——終捧得了百老匯聲譽最高的“托尼獎”。

圖9:1982年為“K2”劇的舞台布景 圖源:Ming Cho Lee

1995年,  李名覺贏得歐比傑出獎。 (Obie Award for Sustained Excellence) 

1998年李名覺榮登美國戲劇界名人堂。(The American Theater Hall of Fame)

2002年的美國國家藝術及人文獎等。(National Medal of Arts )

2003年,李名覺獲頒“美國國家藝術及人文獎”。該獎項是美國藝術家的最高榮譽,在美國僅有4位亞裔獲得,其中包括李名覺和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

2003年3月6日下午,李名覺和其他幾位藝術家一起在白宮出席頒獎儀式,並攜家人和總統布什一家合影紀念。

圖10。李名覺獲美國國家藝術及人文獎章後,布什總統夫婦在白宮歡迎李名覺和家人。
圖源:公有領域

幸福的跨族裔婚姻

李名覺和Betsy於1958年3月結婚。

圖11. 1958年李名覺的婚宴 圖源:Ming Cho Lee

李名覺稱讚他攜手60載的妻子Betsy時說:沒有妻子的幫助,他無法取得這些成就。Betsy來自英國也是一位藝術家。李名覺與Betsy結婚的時候,美國一些州還在執行“禁止異族通婚法”(Anti-Miscegenation Law)。

2014年,李名覺在接受紐約僑報記者林菁采訪時說:“我們倆如果那個時候去密西西比或者北卡州,就會被逮捕。”

最終,禁止不同族裔通婚的法律在美國被終結,是在2000年最後一個阿拉巴馬州結束。

圖12. 李名覺與妻子Betsy  圖源:Ming Cho Lee

2013年李名覺榮獲托尼終生成就獎。

圖13.  2013年李名覺榮獲托尼終生成就獎後致謝  圖源:公共領域

忘記中文的遺憾  感歎中國文化滋養

81歲的李名覺回到上海,為《喜福會》做舞台設計時,有人抱怨:“一個中國人,中國話也不會講,他在玩什麽名堂?”李名覺聽了很難過,轉身回敬那人說:“你在說我,我聽懂了。” 【8】

18歲來到美國的李名覺,為什麽忘記了自己的母語?這裏有一段特殊的生活經曆。

原來1950年代初,青年學子李名覺在美國大學,上第一堂課《西方文明史》時,連一個詞都聽不懂。李名覺隻得逼迫自己苦學英語,用英語思維。後來娶了來自英國的妻子,社交圈子都是講英文。當時的美國社會能講普通話的人非常少。就這樣年複一年李名覺的漢語萎縮掉了。當他老年回故鄉,李名覺難以用中文溝通,隻能偶爾說幾句上海話。他解釋說:“生活逼迫我趕緊融入美國社會。我無法嘴裏說著英語,而腦子卻用中文思考。久而久之,中文就完全忘記了。真的很抱歉。”【9】

2011年06月21日中國新聞轉載的上海《文匯報》這樣寫道: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時,李名覺不得不感歎:“中國是我的根,中國文化到底滋養了我。我過去是中國人,現在是中國人,歸根到底還是中國人。”【10】

李名覺在上海舉辦作品回顧展

2011年5月下旬,81歲高齡的李名覺大師不顧13小時的飛行的疲勞,興奮地來到外灘。

李名覺回上海是來舉辦作品回顧展【11】。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韓生說:這將是一件載入中國戲劇史的大事。這並不僅僅因為李名覺曾獲得過美國“托尼獎”、“美國總統傑出貢獻獎”、“美國國家藝術及人文獎”等重量級獎項,更是因為李名覺的創作,深刻影響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的美國以及整個世界,並從上世紀80年代後影響了中國的舞台設計藝術家們的理念、風格和創作方法。

以下是國內媒體采訪節選:

新僑報:第一次回寧波,寧波是您期待中的樣子嗎?

李名覺:不。寧波的發展很快,像上海一樣,我1997年還到過上海,但現在已經認不出了。我本來希望坐火車,從上海、杭州到寧波,一路上可以看看家鄉的風景。後來直接坐車從杭州灣大橋過來,這座大橋是建築上的創舉。中國現在的建築,給人未來的感覺,我從住的房間裏(注:李先生住在南苑環球)看下去,以為到了加州長灘。當然,我也看到了寧波的一些老建築……我認為,現代城市建設的真正挑戰是,如何做到現代而不失個性。

  

新僑報:中國有個成語叫葉落歸根。您長期生活在海外,這次回寧波舉辦承載自己一生心血的藝術展覽,是否也與人們所說的根有關係呢?

李名覺:在來之前,並沒有這麽想,在上海的親戚、身邊的朋友告訴我,你是時候回去辦展覽了。回來之後,我越來越有歸根的感覺。這次能來辦展覽,真的非常非常高興。

 

新僑報:對這次回家鄉展出,有什麽期待?

李名覺:我由衷地希望,語言的障礙將不會妨礙觀眾們欣賞我過去50年的作品。我當然希望每個人都喜歡我的作品,如果不喜歡,請告訴我為什麽不喜歡。

新僑報:你的父母都是名人,他們對你走上藝術道路有什麽影響嗎?

李名覺:父親最初反對我從事藝術工作,當然,後來我們達成了諒解並互相尊重。母親對我的影響很大,在我很小的時候,她就帶我去看京戲、看話劇、聽音樂會,我受到耳濡目染。

 

新僑報:您的祖輩父輩都從商,而您選擇了藝術。以您的經曆,能否對想學藝術的年輕人說點什麽

李名覺(沉思了一會兒):你必須考慮清楚,藝術工作是不是你想做的,而且是非常想做的。你知道,很多美國的父母也不願意孩子從事藝術工作,因為不容易賺錢,生活艱苦。當然,藝術工作有很多閃光、美好的地方,如果因為這些閃光點而選擇藝術,你很可能會失望。藝術是唯一不止賺錢,還關係到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的工作,如果你選擇從事藝術工作,那麽你還要有這方麵的能力,有強烈的藝術感受。你需要明確,藝術是我這一生的任務,是謹慎、嚴肅的決定。

圖14。李名覺 圖源:公有領域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寧波日報》刊登了對李名覺的采訪:

新僑報:您對中國傳統戲曲的舞台設計有什麽建議?

李名覺: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看中國戲曲了,說的不一定對。我和中國舞台設計師有過交流,看過訪問學者帶來的圖錄,中國新的戲曲舞台設計,出現寫實化、圖片化,是錯的。把西方戲劇舞台的設計搬到中國戲曲舞台上,不是好辦法。中西方戲劇是不同的體係,很多西方戲劇家都認為,中國戲劇是很偉大的,可以通過表演來告訴你在哪裏,而不像西方戲劇那樣通過畫麵表現。中國戲曲的發展,應該回到它的根本上,把注意力放到表演、服裝、化妝上,把樂隊拉回到舞台上。

新僑報:能談談在藝術教育方麵,您感覺有什麽樣的差別嗎?

李名覺:我不了解中國的藝術教育。從我的教學來說,我培養的不是很多很多的李名覺。我盡量讓學生從技巧中出來,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自己展開對戲劇的理解。我喜歡學生在課堂上站起來和我對話。他們自己選項目,或者我把項目交給學生做,完成後我們再來一起討論。我也有一些來自亞洲的學生,包括中國學生,他們想從老師那裏得到靈感、智慧,但他們在課堂上不是很願意表達自己。

  

新僑報:您設計的舞台作品以西方文化背景的為主,也設計了一些有中國背景的戲劇,像《小代表團》這部劇的設計,呈現的是您離開後的中國的樣子,您是怎麽把握的?

李名覺:我在中國呆了十幾年,這也是很長的時間,我總能分辨什麽是真正的中國元素。1949年以後,我也多次回來。當然,遇到表現中國的戲劇,我在設計之前,還要讀更多的書,做更多的研究。

新僑報: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藝術也麵臨是側重民族性還是世界性的問題,您怎麽看?

李名覺:我認為,在藝術領域,民族主義、民族特色是好東西。好的藝術,能反映出你從哪裏來,源頭在哪裏。就像寧波的烤麩,做得和上海的就不一樣。藝術應該來自個人的有感而發,出自個性,你要表現你自己。

傳奇舞美藝術家90歲謝幕

2020年10月23日,李名覺在曼哈頓家中去世,享年90歲。同月26日的紐約時報悼念文章的標題是:“90歲的傳奇舞台藝術家與世長辭”

副標題:“他在戲劇、舞蹈和歌劇方麵的作品有助力於重新定義美國的舞台設計。”

圖15。李名覺在書桌前 圖源:公有領域

2014年哥倫比亞大學戲劇教授出版了“李名覺,設計人生”一書。這本書對李名覺的作品進行了全麵的分析,是對這位舞台藝術大師文化遺產的完整記錄。

圖15。Aronson所著書封麵 圖源:公有領域

(此文經Jenny修改)

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g_Cho_Lee

2. 1947年8月開始製片,創業作品為《國魂》。至1949年8月,共攝製11部製作認真的國語片。其中包括在巴拿馬國際電影節獲獎的《火葬》,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入選並獲好評的《清宮秘史》以及《海誓》、《怒潮》、《山河淚》、《生與死》、《春風秋雨》等。1959年,李祖永在香港去世。仝人們評估他的一生:為爭國產片光榮,一意孤行,不惜傾家蕩產。

3.Ibid

4. https://www.mocanyc.org/collections/stories/%E6%9D%8E%E6%98%8E%E8%A7%89/?lang=zh-hans
5.https://www.americantheatre.org/2014/09/19/designs-of-ming-cho-lee-honored-in-ming-cho-lee-a-life-in-design/

6.https://new.qq.com/rain/a/20210530A06A9600

7. https://m.gujianchina.cn/news/show-11473.html

8. http://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936&do=blog&id=78601

9.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1/06-21/3126305.shtml

10.Ibid

11.  Ibid

12.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1/06-21/3126305.shtml

English Title and Summary

Great Master of Stage Setting, Shanghai Born Ming Cho Lee

Ming Cho Lee (1930-2020) was a renowned American scenic designer. He taught at Yale University for 40 years and also worked as a freelance designer for theater, opera, and dance companies around the world. He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enic designers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was known for his ability to create evocative, visually striking designs that complemented the themes and moods of the productions he worked o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