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8.28:齊有得罪於景公者

(2022-12-17 07:24:34) 下一個

韓詩外傳8.28:齊有得罪於景公者

 

原文:

齊有得罪於景公者,景公大怒,縛置之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諫者誅。晏子左手持頭,右手磨刀,仰而問曰:“古者明王聖主其肢解人,不審從何肢解始也?”景公離席曰:“縱之,罪在寡人。”《詩》曰:“好是正直。”

譯文:

齊國有人得罪了齊景公,景公大怒。把他五花大綁,拉到殿下,招呼左右把他肢解了,有膽敢勸阻的殺!晏嬰左手抓著犯人的頭,右手一邊磨刀,一邊仰頭問道:“古代開明的聖王肢解人體時,不知道是從哪部分開始的?”景公離開席位說:“放了他,是我的罪過。”《詩經》說:“喜歡如此正直的人。”


俠客心得:

齊景公明明錯了,可是又不能勸阻他,怎麽辦?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晏嬰如果直接請求放了犯人,指明是你國君的錯,齊景公就為難了。不殺晏嬰,有失君威,國君說話等於放炮;殺了晏嬰,不是除掉了自己的臂膀?而且他說的也沒錯,的確是自己不對。所以晏嬰不會直說的,那是陷君王於不義,陷自己於危險。晏嬰知道大直若屈的道理,彎的是直的,因為正直是為了仁義。對晏嬰來說,既要救了這個無辜的人,還不要傷害君王的威望,也不能置自己於死地,這才是最大的仁義,最大的正直。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委婉曲折的方法。晏嬰的方法是如此的高明,既救了人,還給老板上了一課。

智仁勇三達德要一起存養,一樣也不能少。隻有愛心,沒有智慧,不會用恰當的方法,好心會辦壞事;有愛心,有智慧,但是沒有勇氣,不等於什麽也沒有嗎?當然,最壞的是有勇氣,也有智慧,但是沒有愛心的人。這種人最可怕。

 

惟天下之至誠,

能盡其智仁勇,

惟能盡智仁勇,

則可參天地之化育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