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5.16:天設其高而日月成明
原文:
天設其高,而日月成明;地設其厚,而山陵成名;上設其道,而百事得序。自周衰壞以來,王道廢而不起,禮義絕而不繼。秦之時,非禮義,棄詩書,略古昔,大滅聖道,專為苟妄,以貪利為俗,以較獵為化,而天下大亂,於是兵作而火起,暴露居外,而民以侵漁遏奪相攘為服習,離聖王光烈之日久遠,未嚐見仁義之道,被禮義之風,是以嚚頑無禮,而肅敬日益淩遲,以威武相攝,妄為佞人,不避禍患,此其所以難治也。人有六情:目欲視好色,耳欲聽宮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體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繡而輕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失之則亂,從之則穆。故聖王之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節之以禮,必從其欲,而製之以義,義簡而備,禮易而法,去情不遠,故民之從命也速。孔子知道之易行,曰:“《詩》雲:‘牖民孔易。’非虛辭也。”
譯文:
老天高高在上,因此成就日月的光輝;大地敦厚在下,因此成就高山險峰;地上設立禮樂之道,因此天下萬事得以妥善處理。自從周朝衰敗以來,禮樂之王道不能實行,禮法道義斷絕。秦王朝的時候,反對禮義,丟棄詩書,忽略古代傳統,極端毀滅聖人的仁道,專門從事苟且妄為的勾當,以貪婪謀利為常態,以競爭獵取影響民眾,於是天下大亂,刀兵施虐,烽煙四起,百姓無家可歸,而百姓以燒殺搶掠、侵占掠奪、魚肉鄉裏為常態,離聖王光明的仁道社會越來越遠,從來見不到仁義道德,得不到禮義的教化,因此愚蠢玩世不懂禮法,而做人的一份嚴肅恭敬被一天天剝損,互相用武力脅迫,奸佞小人猖獗,為非作歹,這就是社會難以治理的原因。人有六種情欲:眼睛想看美麗的,耳朵想聽音樂,鼻子想聞香味,嘴想吃甘美的,身體四肢想安歇不勞作,想穿華美輕便而溫暖的衣服。這裏列的六種,就是人的欲望。把握不住人的欲望就出亂子,順從引導之就能和美。因此聖王教化人民,一定是滿足人民的欲望,用禮義來節製它;一定是順從他們的願望,用道義來製止它。義理簡單而完備,禮法容易執行,而且與民眾的情感要求相差不大,所以民眾會馬上順從。孔子明白道義是很容易實行的,他說:“《詩經》說:‘教化民眾很容易。’不是瞎說的。”
俠客心得:
秦始皇焚書坑儒,聖王的仁德教化毀滅殆盡;文革打倒孔老二,聖人又一次遭到浩劫。性本善的靈山被一次又一次地砍伐,成了荒山。山上匪徒肆虐,他們拉出一麵血腥的大旗,上麵抖然幾個大字: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孔子想說的是:敬畏天,敬畏地,敬畏自己,天人合一,性德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