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韓詩外傳4.5:齊桓公獨以管仲謀伐莒

(2022-08-01 10:04:38) 下一個

韓詩外傳4.5:齊桓公獨以管仲謀伐莒

 

原文:

齊桓公獨以管仲謀伐莒,而國人知之。桓公謂管仲曰:“寡人獨為仲父言,而國人知之,何也?”管仲曰:“意若國中有聖人乎!今東郭牙安在?”桓公顧曰:“在此。”管仲曰:“子有言乎?”東郭牙曰:“然。”管仲曰:“子何以知之?”曰:“臣聞君子有三色,是以知之。”管仲曰:“何謂三色?”曰:“歡忻愛說,鍾鼓之色也;愁悴哀憂,衰絰之色也;猛厲充實,兵革之色也。是以知之。”管仲曰:“何以知其莒也?”對曰:“君東南麵而指,口張而不掩,舌舉而不下,是以知其莒也。”桓公曰:“善。《詩》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東郭先生曰:“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指也。夫知者之於人也,未嚐求知而後能知也,觀容貌,察氣誌,定取舍,而人情畢矣。”《詩》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譯文:

齊桓公明明單獨與管仲謀劃了征伐莒國的事,而全國人都知道。桓公對管仲說:“我隻與仲父說了這事,但是整個齊國都知道了,問什麽?”管仲說:“我覺得齊國有一位聖人!現在東郭牙在哪裏?”桓公說:“在這裏。”管仲問:“是先生說的嗎?”東郭牙說:“是的。”管仲說:“先生怎麽知道的?”回答說:“我聽說君子有三種表情,因此我知道。”管仲說:“什麽三種表情?”說:“歡欣喜悅,聽到鍾鼓時的表情;憂慮哀愁,看到喪葬時的表情;嚴厲威猛,興兵殺伐時的表情。我由此而知的。”管仲問:“你如何知道是莒國?”回答說:“君主向東南張望,指指點點,合不上嘴,舌頭翹起來放不下,因此我知道是莒國。”桓公說:“好的。《詩經》說:‘他人的心思,我能揣摩出來。’,真是如此。”東郭先生說:“眼睛是心靈的符號,言語是行動的指向。有智慧的人,不一定非要詢問以後才知道,觀察容貌,察看氣質,判斷取舍,情況就完全明了。“《詩經》說:”他人的心思,能揣摩出來。“

俠客心得:

心思寫在臉上。齊桓公要攻打莒國的事,本來隻有管仲知道,可是東郭先生從他的表情上看出來了,於是全國人都知道了。東郭先生不是個多嘴婆嗎?還算什麽聖人?他不願意看到殺伐侵略,齊國人也沒有人願意戰爭,所以他不用勸諫,直接利用民意製止了一場戰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