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3.28:夫詐人者曰

(2022-07-17 09:47:50) 下一個

韓詩外傳3.28:夫詐人者曰

 

原文:

夫詐人者曰:“古今異情,其所以治亂異道。”而眾人皆愚而無知、陋而無度者也,於其所見,猶可欺也,況乎千歲之後乎!彼詐人者、門庭之間猶挾欺,而況乎千歲之上乎!然則聖人何以不可欺也?曰:聖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類度類,古今一也。類不悖,雖久同理,故性緣理而不迷也。夫五帝之前無傳人,非無賢人,久故也;五帝之中無傳政,非無善改,久故也;虞夏有傳政,不如殷周之察也,非無善政,久故也。夫傳者久則愈略,近則愈詳,略則舉大,詳則舉細。故愚者聞其大不知其細,聞其細不知其大,是三王以久而差。五帝,政之至也。《詩》曰:“帝命不違,至於湯齊。”言古今一也。

譯文:

騙子說:“古今情況不一樣,用來治亂的方法也不一樣。”而眾人都是愚昧無知、見識少而又沒有節製,眼前所見都可以欺騙,何況是經過千年以後的事情呢!那些騙子,在門口發生的事都可以欺騙人,何況是千年以前發生的!然而為什麽欺騙不了聖人?說:“聖人以自己的心揣度他人,用自己的心測度他人的心,用自己的心情去揣度他人的心情,用同類的事物揣度同類,古今都是一樣的。類別一樣,多久道理都是一樣的,所以沿著性情思考道理就清楚了。五帝以前沒聽說有賢人,不是沒有,是太久了;五帝期間沒聽說有善政,不是沒有好的政改,是太久了;虞夏有善政傳下來,但是不如殷周的詳細,不是沒有政績,是太久了。傳下來的越是久遠越是簡略,越近越詳細。簡略的就隻剩大要,詳盡的便留有細節。因此,愚笨的人聽到大概就不知道細節,聽到細節就不知道要點,這是三王之道久了以後就出差錯的原因。五帝的時候,政治是最美好的。《詩經》說:“以天道治理天下,一直到商湯都一樣。”就是說古今一樣。

俠客心得:

古今幾千年,人性沒有變。盡管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還是一樣的。所以聖人用同理心來理解他人,來理解古人,道理是不會有錯的。因此,盡管我們對三皇五帝時期所知甚少,根據我們對人性的了解,延順推理到遠古時期,應該是不會有差錯的。隻是那時的人性還沒有敗壞,政治也自然是美好的。

正是:

 

帝命不違,

至於湯齊,

千年敗壞,

元德猶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