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孟子.盡心下83.2:曰何如斯可謂之鄉原矣

(2022-04-17 12:58:57) 下一個

孟子.盡心下83.2:曰何如斯可謂之鄉原矣

原文:

    
曰:“何如斯可謂之鄉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為踽踽涼涼?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矣。’閹(奄,遮遮掩掩)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也。”
萬子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
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譯文:

萬章問:什麽樣的人算是鄉願之徒呢?
孟子說:“鄉願者指責道:‘為何如此狂呢?吹牛不管能不能做到,行事不考慮許諾,而常說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而你們這些狷者,幹嘛這麽冷漠不主動(踽踽涼涼)呢?生在當世,行在當世,好好做自己就行了’。這些包藏禍心(閹)諂媚於世間的人,就是鄉願之徒”。
萬章說:整村的人都是鄉願之徒,走到那裏沒有不是的。孔子認為是道德的竊賊,為什麽呀?
孟子說:責備找不到他的不是,批評找不到他的過錯。他們完全被社會的惡俗同化,完全沉溺於社會的汙泥濁水之中。他表麵上持守忠信,行為貌似廉潔;大家都喜歡他,而他自己也認為是對的。但是他不可能踐行堯舜的仁義之道,所以孔聖人稱他們是道德的竊賊。因此孔子說:‘厭惡表麵相似的假貨:憎恨看似良苗的雜草,因為害怕它錯亂禍害良苗;憎恨那些奸佞的人,因為害怕他們混淆是非錯亂道義啊;憎恨那些巧舌如簧的人,因為害怕他們毀掉信義;厭惡鄭國的靡靡之音,害怕它毀掉禮樂;憎恨紫色,害怕它毀掉正紅色;憎恨鄉願之徒,害怕他們用假仁假義毀掉真正的道德啊。’君子其實就需要重新回歸常道而已。常道恢複了,那麽百姓就會興旺;百姓興旺,就不會有乖僻邪惡了。“

短評:

雜草不怕,看準了鏟除就解決了,怕的是與莊稼沒有分別的野草,弄不好就漏網了禍害良田。壞人不怕,遠遠躲開就是,怕的是看似好人的偽君子,就是聖人所說的鄉願之徒。鄉願者披著仁義的外衣,做的全是不仁不義的事,所以聖人稱之為“德之賊”,盜竊道德的賊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