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易經智慧-郭雍詳解大畜卦九二:富貴不能淫

(2022-02-04 11:07:43) 下一個

 


易經智慧-郭雍詳解大畜卦九二:富貴不能淫

 

 


 

山天大畜,易經第二十七卦,內存光明,外止於山。大畜,畜集的意思,積蓄的是明德,惟精惟一,最純美的德性,所謂“明明德”;也是畜止的意思,停留在最好的“至善”,所謂“止於至善”。內體乾卦,三條滿滿的的實線,代表圓滿的德性,也就是明德;外體艮山,代表蓄積,如山一樣篤厚。所以孔子在《彖傳》用“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來總結大畜卦,“日新其德”也就是前麵講到的“明明德”,也就是煩“日日勤拂拭,不使惹塵埃”。周公一開始就警告初九“有厲”、危險,別動!那麽九二呢?爻辭說:

九二,輿說(脫)輹【1】。象曰:輿說輹,中無尤也。

九二,車輪脫離車體。孔子在小象辭說,卸下車輪,篤守中道,就不會有過失了。

郭雍進一步解釋說,能控製住心,心就存在;一放手,就沒有了。古人認為學習就是尋求自己失掉的心,因為不能控製自己的心使其不動,就不能涵養德性啊。大畜一開始初九不能太用力,到了中期九二不能不用力禁止了。“輿脫輹”,卸下車輪,是一定不能動的意象。能製止不動而且卸掉車輪,並且做到適中,所以“無尤”。能停止不動,但是不卸下車輪,即使適中依然會出問題。孔子堅決杜絕的四項,意、必、固、我。盡管孔子是聖人,還必須堅決杜絕禁止,然後才可以涵養純德,何況我們普通人呢?“貳過、遷怒、放心”這些較低級的毛病,顏淵都沒有了,他差不多算是能畜養天德了。這是為什麽《中庸》要“慎獨”,要“戒慎恐懼乎不睹不聞”,起心動念都要小心翼翼,然後才能守住上天給我們的純美德性。否則,物欲相交,隨波逐流而已。孟子說的四十不動心,大概也是“脫輹”的道理。

初九隻是說前麵危險,不能動。九二就幹脆把車給拆解了,徹底清除想動的念頭。“非禮勿視”是初九,把眼睛用眼罩捂嚴實是九二,否則念頭一上來,你還會轉過身去看!不讓心動,是不讓它隨物而動,不生妄想,如此良知的心才能自由自在地動。郭雍提到聖人孔子堅決禁止“意必固我”,“意”是臆測,是瞎想,“必”是一定要如何如何的期許,“固”是執著,“我”是以自己為中心,這是孔子著名的“四勿”。聖人能做到“四勿”,就能除掉一切煩惱妄想,恢複清靜的本心。

孟子能養浩然之氣,靠的也是不動心。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無論外界如何,都影響不了我,我心巋然不動!

 

注解:

【1】輹:是固定車軸與車體的皮帶,輹帶鬆開了,車輪和車體就分離了。

郭雍原文:

人心操則存,捨則亡。古人之求其放心而後謂之學者,以不能操其心而止之,則不能畜德故也。畜之初未能力也,畜之中則不得不力止之矣。輿說輹,必止之象。止而說之則不失其中,故無尤。不能說而止,雖中亦尤也。孔子絕四,毋意必固我。雖孔子之聖必絕而毋之,然後天德可存,況眾人乎?貳過遷怒放心之小者,顏子未有焉,庶幾畜天德者矣。此中庸所以有慎獨,君子戒慎恐懼乎不賭不聞,然後天命之性不失。不然物交物,則引之而已。孟子四十不動心,蓋亦說輹之道矣。

-------《周易解注傳義辯正》卷五至八,長沙彭申甫編輯,第170-171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