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孟子.告子下26:淳於髡曰先名實者

(2022-02-02 09:37:24) 下一個

孟子.告子下26:淳於髡曰先名實者

原文:

淳於髡曰:“先名實者,為人也;後名實者,自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實未加於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賢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惡汙君,不辭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魯繆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賢者之無益於國也!”曰:“虞不用百裏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
 
曰:“昔者王豹處於淇,而河西善謳;緜駒處於高唐,而齊右善歌;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內必形諸外。為其事而無其功者,髡未嚐覩之也。是故無賢者也,有則髡必識之。”
 
曰:“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冕而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也。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為苟去。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

 

譯文:

淳於髡說:以功名為重的人,是為了受到他人讚美而做事;不看重功名的人,是為了自身的修養和自我的成全而努力。先生位居三卿,朝野上下都沒有功名而離去,這樣算是仁者嗎?

孟子說:在下位,不用自己的賢能去侍奉不怎麽樣的君主,是伯夷;五次侍奉湯王,又五次侍奉夏桀的,是伊尹;不討厭有惡行的君主,不推遲卑微的官職,是柳下惠。他們三個道不同,但是方向是一樣的。怎麽一樣呢?一樣的是仁心。君子隻要保持仁心就可以了,何必非要一樣呢?

淳於髡說:魯繆公的時候,公儀子管理國政,子柳、子思是臣,當時魯國非常弱小。這樣看來,賢人對國家也沒什麽好處啊!

孟子說:虞國不用百裏奚而滅亡了,秦穆公用他而稱霸。不用賢人就滅亡了,哪還有機會弱小呢?

淳於髡說:從前王豹在淇水,黃河西麵的人都好唱;緜駒住在高唐,而半個齊國都好歌;華周和杞梁的妻子善於為死去丈夫哭喪,於是成了整個國家的喪葬風俗。裏麵有本事,外麵一定有看得見的事功。能做事而沒有功績的,我還從來沒見過。所以我說沒有什麽賢人,有的話我一定能認出來。

孟子說:孔子做魯國司寇時,得不到重用。去參加祭祀,沒有分給他烤肉,帶著帽子就離開了。不了解的人以為孔子是因為沒有拿到肉生氣了,了解的人知道是因為君王的無禮。然而孔子卻是想找個小的借口離開而已,他是不想苟且而離去的。君子所做的事,是普通人沒法理解的啊。


短評:

君子之所為,眾人不可識也。我孟子之所為,豈是你淳於髡可以理解的嗎?孔子之所以離開家鄉,是因為季氏竊取魯國,專權獨裁,不是因為孔子少得了一塊肉。其中之真實緣由,又是坊間之俗眾可知的呢?從此孔子周遊世界,以天下為家!天下本來一家,無國無界,天下大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