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離婁上1.2:故曰為高必因丘陵
原文:
“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泄泄。’泄泄,猶遝遝也。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遝遝也。故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譯文:
所以,升高一定要借助丘陵,降下一定要借助河川水澤。治理國家不借助先王的道統,能說是智慧嗎?因此隻有仁者才適合在高位,沒有仁心的人在高位,是在大眾傳播邪惡啊。君上不是依據道義考量萬事,下麵民眾就不會遵紀守法,朝堂不相信道義,官員不相信法度,君主違犯道義,平民違犯刑法,國家能不滅亡,那是萬幸了。
所以說,城郭不完備,武器不夠多,不是國家的災難;田野不開辟,沒有聚斂財貨,也不是國家的禍害。君上不懂禮,下民也不學禮,盜賊興起,很快就會滅亡啊。《詩經》說:“天子的傾倒,是拖拖遝遝導致的。’泄泄,就是慢慢遝遝。不以道義事奉君上,進退不以禮法,出言不守先王的道統,這就是慢慢怠惰導致滅亡。因此說:恭就是責難君主使其改過從善,敬就是揚善除惡,賊是君主不能為善而自己無所作為。”
短評:
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這就是國家敗亡的鐵律。上麵縱欲無度,下麵百姓有過之無不及,於是男盜女娼,禮義廉恥喪失殆盡。因此貪汙成風,國家腐爛透頂,最後必然導致國敗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