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孫醜上7: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
原文:
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孔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役,由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譯文:
孟子說:“做弓箭的不如做鎧甲的人仁愛吧?做弓箭的唯恐傷不著人,而做鎧甲的唯恐傷著人。祈禱人好的巫醫和做棺材的老板也是同樣道理,所以從事什麽行業不可不慎重。孔子說:‘仁愛心使鄉村美好,仁愛心使人美麗。不選擇有仁愛的鄉村,不持守自己的仁心,這是有智慧嗎?’仁,是上天最尊崇的,是人的歸宿。沒有人能阻止但是卻不行施仁愛,不算有智慧。沒仁心,沒智慧,不守禮,不守義,是被人役使的奴隸。奴隸以被人役使為恥,同樣做弓的人以做弓為恥,做箭的人以做箭為恥。如果覺得恥辱,就不如做一個仁人。修養仁心,如同射箭,射箭人先端正自己再射出。射不中不怨怪贏了自己的人,反過來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就好了。”
短評:
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這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句話。“裏仁為美”,可以理解為有仁德的村子是美好的,“裏”理解為鄰裏、鄉村,也可以延伸為以仁德為鄰。孟母三遷就是想給孟子找一個有仁愛的地方。另外一個解釋是內心存有仁愛是美好的,”裏”就是內心的意思。這兩種理解都重要,一個要我們結交正直善良的仁者,一個要我們心存善念。如此可以從兩個角度受益,不是很絕妙嗎?!
你說了,道理我都懂,要積德行善做好事,可是我堅持不下去。有善念如同射箭看準了靶的,能不能射中要靠自己的功力了。所以仁心人人生而有之,但是仁德是需要慢慢培養的。也就是說,仁心僅僅靠覺悟還不夠,覺悟相當於看到了人生的靶的,還需要一生的修行才能擊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