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13.4子路篇第四:樊遲請學稼

(2021-06-24 09:11:33) 下一個


13.4子路篇第四:樊遲請學稼

原文: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繈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譯文:

樊遲想學種莊稼。夫子說:“我不如農民”。學種菜,夫子說我不如菜農。樊遲出去後,夫子說:“樊遲真是個凡夫啊!國君喜好禮法,百姓不敢不恭敬;國君喜好道義,百姓不敢不服從。國君喜好誠信,百姓不敢不誠實。如果這樣,四方百姓都會拖兒帶女投奔而來,還用你親自去種地?

短評:

孔子年代地廣人稀,人多了,能征更多的兵,收更多的糧食,國家就更強大。所以那個時候是人越多越好。這裏孔子講的三好,好禮,好義,好信,是國君治國安邦的法寶。國君能做到,黎民會越來越多,還怕沒有人種地嗎?樊遲問孔子的問題,說明他沒有弄懂自己的老師。不是孔子歧視農民,而是當時禮崩樂壞,孔子需要他的學生一起推行仁道,恢複西周的禮樂製度和社會秩序,消弭塗炭生靈的戰爭。所以孔子對樊遲的問題是非常失望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孤島俠客 回複 悄悄話 當時禮崩樂壞,孔子需要他的學生一起推行仁道,恢複西周的禮樂製度和社會秩序,消弭塗炭生靈的戰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