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易經智慧-惠士奇解讀鼎卦:不敬天不養賢,大秦必亡

(2021-05-08 01:02:32) 下一個

 


易經智慧-惠士奇解讀鼎卦:不敬天不養賢,大秦必亡

 

周易第五十卦,火風鼎。

火風鼎。鼎卦就是一個生火煮飯的形象。後來鼎演變成國家權力的象征,也是因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是民生。那麽鼎卦對於執政者有什麽智慧呢?孔子在《大象傳》是這麽說的: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惠士奇是清代著名的易經學者。他是這樣理解大象辭的:當王的人做天子位,依靠權勢能夠兼並天下,但是卻不能鞏固天下而長治久安。荀子說:兼並容易,隻是兼並後能鞏固政權長長久久難。秦國兼並了七國,一統天下十二年就滅亡了。就是能兼並而不能鞏固的例子。“正位凝命”,古代帝王有的統治天下好幾百年,就是因為他能鞏固天下。為什麽易經就在鼎卦講這事兒呢?夏朝天子鑄鼎傳給後來的天子,成王也在郟鄏鑄鼎,就是靠鼎來鞏固權力的,不是用來煮飯用的。鼎一來祭奠上帝,二來養育賢人和子民,這就是鞏固政權的方法。秦王不到郊區祭天,是不祭祀上帝;秦王焚書坑儒,是不養育聖賢。不持守鼎卦的道義,如何鞏固政權?所以三代安邦定國的大鼎,到了秦王就沒有了,不知放哪裏去了。鼎不是很神奇嗎?

鼎確實很神奇,秦王是兼並了六國,統一了天下。但是他不懂鼎道,上不祭天,沒有敬畏心;下不養賢,缺乏有才德的人撐起天下。一個指鹿為馬的趙高就把秦帝國給葬送了。

可悲的是,曆史又要重演了!

附錄:

惠士奇:王者位乎天位,憑權藉勢,能兼而有之,不能有而凝之。荀子曰:兼並易能也,惟兼凝之難焉。秦並七國,一統天下十二年而亡,能並之而不能凝也。正位凝命,古帝王長有天下數百年者,惟能凝之而已,易獨於鼎象言之何哉,夏後鑄鼎以傳後王,成王定鼎於郟鄏,定鼎之謂凝命,非以和五味也,享上帝,養聖賢,其所以凝之之道歟。秦不郊天,是不享帝也,焚書坑儒,是不養聖賢也。不能定鼎,焉能凝命。故三代之鼎,至秦而亡,莫知所在,豈非神物哉。


《易經解注傳義辯正》卷二十五,長沙彭申甫編輯,第192-193頁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