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郭雍解讀豐與噬嗑卦:事物發展的順序:動而明和明而中
第二十一卦噬嗑和第五十五卦豐,都是有雷和火兩體組成的,其意義應該雷同。噬嗑是“動而明”,先是震動而後離明,而豐卻是“明以動”,已經有了離明而後震動。一個采取行動才能更清楚明了,所以卦辭說要“利用獄”,用法庭的辯訟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而豐是已經很搞清楚了,隻需要采取行動執行法律就可以了。
郭雍是宋朝著名的經學家、醫學家,程頤的弟子。他是這麽解讀豐卦,以及豐卦與噬嗑卦的區別的:豐,是盛大的意思。因為盛大,所以亨通。使全天下能達到極其盛大,也隻有王能做到。但是事情到了極其盛大的時候,憂慮一定伴隨而至,這就是道。聖人要以中道保持盛滿,所以強調“宜日中”,要日日保持中道。然而噬嗑與豐都是有動(震)有明(離)的卦,噬嗑是為了達到明而動,有了明就可以亨通了;豐是已經有了明然後動,因此不需要求明而自然有亨通之道。因此噬嗑是可以亨通的,但是要接著利用獄訟辨明是非;而豐卻處處亨通,所以特別說“王假(ge)之”,王已經達到了盛大亨通的境界。這和乾卦不提自己對萬物的恩澤是一樣的道理,因為乾代表天道,是無我的。
所以噬嗑與豐,兩卦都是震和離組成的,但是由於先後次序不一樣,其意義完全不一樣。因此易經從初爻到上爻的次序,是事物始壯究的發展過程,錯綜、交互、隱伏等卦象是不能跳出這個發展次序的。
附錄:
郭雍:豐者,盛大之名。盛大所以亨。極天下之盛大,唯王能至之。然物極太盛者,憂必將至。唯用中道自持則可無憂。欲勿憂則宜如日之方中也,日過中則昃,豐過盛則憂,一道也。聖人欲持滿以中,故言宜日中。然噬嗑與豐皆明動之卦,噬嗑先動而求明,得明而後可亨也;豐已明而後動,則不期而自亨矣。故噬嗑亨,繼以利用獄,利於求明故也;豐無不亨,故特言王假之而已。亦猶乾之不言所利也。案:子和意與橫渠先生相發明。
《周易解注傳義辯正》卷二十九,長沙彭申甫編輯,第3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