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易經智慧-顧炎武解讀艮卦九三:時行則行,時止則止

(2021-05-17 11:18:32) 下一個


易經智慧-顧炎武解讀艮卦九三:時行則行,時止則止

 


 

周易第五十二卦,艮上艮下。重重山險,走不動了,隻有停下來。所以艮是停止的意思。艮卦是修行的真功夫,言行能停在恰當適中的位置,不偏不倚才算修到家了。譬如烤麵包,在金黃的時候停火,早了不熟,晚了就燒糊了。這就是中道,適中之道。
 

那麽九三這個角色是如何用止的呢?九三陽處剛位,有躁動的毛病,所以爻辭是:
 

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
 

九三要踩刹車,在脆弱的腰部用力過猛,扭傷了腰背的肌肉,情況危險,心急如焚,這也是九三的位置和性格決定的。九三過於剛猛,而且與六四、六五形成互卦震,容易衝動,禁欲過度,就破壞了心的安和喜樂,所以“厲熏心”。身體受傷不自在,心裏隻有痛苦。
 

顧炎武從修身養性的角度也是同樣的觀點,他說:學者的最大問題是抓住一點鑽牛角尖。當他用來處理事情的時候,常常前後矛盾不能通達,於是產生憤怒的情緒,而導致思維昏亂,這與一般民眾隨波逐流甚至飛蛾撲火沒有多大區別。孔子厭惡多事而又不通情達理的人,不僅僅是關於事情的處理,修養身心也是一樣的。告子關於不動心的學問,結果是外在語言裏沒有的,心裏也一定找不到。而孟子認為這個邏輯的問題是,就像跌倒而氣餒的人,奔跑而張狂的人,他們的心一定會受到氣和情景的影響,這也就是“艮其限列其夤”的意思。君子的修學不是這樣的,君子廓然大公,事情來了就合理應對。
 

外在的言行不能完全反應內心,而心誌會受到言行的影響。禁欲是一種外在的行為,過猛就傷害心性,影響心情。朱子的“存天理,滅人欲”,滅的不是正常的欲望,而是過度的貪欲。所以儒家對於欲望不是禁止,而是合理地收放。該收的時候收,該放的時候放,就是艮卦的精神:時行則行,時止則止,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得大自在。
 

附錄:
 

顧炎武:學者之患,莫甚乎執一而不化。及其施之於事,有扡格而不通,則忿懥生而五情瞀亂,與眾人之滑性而焚和者,相去蓋無幾也。孔子惡果敢而窒者,非獨處事也,為學亦然。吿子不動心之學,至於不得於言勿求於心,而孟子以為其弊必將如蹶趨者反動其心,此“艮其限列其夤”之說也。君子之學不然,廓然大公,物來而順應。
 

《易經解注傳義辯正》卷二十七,長沙彭申甫編輯,第249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