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易經智慧-程頤解讀震卦:敬祖敬天,處變不驚,化危機為轉機

(2021-05-10 11:07:34) 下一個

 

易經智慧-程頤解讀震卦:敬祖敬天,處變不驚,化危機為轉機

 

 

周易第五十一卦,震上震下。雷聲霹靂,震驚百裏。人生難免遭遇大的變故,麵臨危機,如何化危險為機遇,震卦有什麽智慧?

 

程頤在解震卦卦辭“震驚百裏,不喪匕鬯”時說,這是在講變動的巨大以及自處之道。什麽也沒有雷的動靜大,所以用雷來說明巨變。雷聲之大,能震驚百裏。百裏之內,人人嚇得不知所措,隻有主持宗廟祭祀的人不會害怕,鎮定自若。為什麽?因為能使人恢複真誠的方法,也隻有祭祀最靈。匕是用來把鼎裏的肉轉移到供桌上的匕首,鬯是用來請神降臨的香酒。當他撒酒求神,獻牲求福時,充滿誠敬之心,那麽無論雷震多麽威猛,也不能使他害怕亂了陣腳。所以遇到大事而能安定不亂,也隻有誠敬心而已。這就是巨變時的自處之道。

 

孔子重視祭祀,是因為這是一個摒除私念、恢複誠心的最好方法。一個家族的人在一起祭祀天地祖宗,兄弟之間就能消除以往的恩恩怨怨,和好如初。一個國家的人在一起祭祀,就能化解林立的山頭,眾誌成城,一起麵對危機,化危機為轉機。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所以恢複誠敬之心,戎所以備而不戰。誠敬是定海神針,任憑驚濤駭浪,雷聲隆隆,震驚百裏,我心如止水,牢牢地盯著下一個機遇。

 

附錄:

 

程頤:言震動之大而處之之道。動之大者,莫若雷。震為雷,故以雷言。雷之震動,驚及百裏之遠,人無不懼而自失,雷聲所及百裏也,唯宗廟祭祀執匕鬯者,則不至於喪失。人之致其誠,莫若祭祀。匕以載鼎實升之於爼,鬯以灌地而降神。方其酌裸以求神,薦牲而祈享,盡其誠敬之心,則雖雷震之威,不能使之懼而失守。故臨大震懼能安而不自失者,唯誠敬而已,此處震之道也。

《易經解注傳義辯正》卷二十五,長沙彭申甫編輯,第208-209頁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