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蘇軾解讀井卦九三:懷才不遇,君子坦然
周易第四十八卦,水風井。水從地下慢慢滲出,一開始水少泥多,是初六的“井泥不食”,這泥水是沒法吃的。到了九二水開始多了,但是不幹淨,像是有小魚的水坑,所謂的“井穀射鮒“。到了九三,爻辭是這麽說的:
九三: 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蘇軾是這麽解讀九三爻辭的:九三陽在陽位,位置是正當的,是幹淨的井水。幹淨的井水為什麽沒人食用呢?因為它是在三位,不在中位,位置不合適。位置不合適,鎮上的人就不會去打水,就沒人食用。沒人食用,井本身是不會感到悲哀的,而憐憫井的是路人。所以說“為我心惻”,說明是眾人覺得這口好井可惜了,井本身倒沒什麽。這不是漏水的破甕可以有的肚量啊。選擇任用賢才,也隻有明王聖主可以做到。有這樣的明王是天下人的福氣,不僅僅是賢人的福氣而已。
井卦是借井談論人的修養。九三是個德性純正、光明磊落的賢人,因為沒有明王而得不到重用。人人都覺得可惜,而他自己卻不覺得。因為君子就像一口井,隻要保證自己的水是純淨的,有沒有人用與自己無關。井不可能為了顯示自己的純潔而去討好人。 同樣君子關心的是自己的修養,而不在乎有沒有人欣賞他。
附錄:
蘇軾:九三居得其正,井潔者也。潔而不食,何哉?不中也。不中者,非邑居之所會也,故不食。井未有以不食為戚者,為我惻者,皆行道之人爾。故曰,行惻,明人之惻我,非我之自惻也。是非敝漏之甕所能容矣。擇大可用者,惟王之明者也。王明則受福者,非獨在我而已。
《易經解注傳義辯正》卷二十五,長沙彭申甫編輯,第109-1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