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電影《Eat Pray Love 》很久以前就看過了,最近無意中發現了寫這個回憶錄的女作家Elizabeth Gilbert在電視上被采訪的視頻,大意是她在自己多年的女朋友敘利亞女作家Rayya Elias被診斷出晚期癌症後,猛然發現自己最愛的人是她。於是她立刻和自己的第二任老公講明了情況,兩人和平分手…而她這個老公,就是在《Eat Pray Love 》裏她在印度尼西亞認識的那個把她當作生活重心、無條件愛著她的帥哥Felipe….
懷著好奇和疑惑,我開始聽這本由Elizabeth本人自己朗讀的《Eat Pray Love 》,還發現她的老家原來就在離我不遠的一個小鎮。不得不說在我聽過的書裏,這本書是很讓人享受的那類。Elizabeth的語言生動有趣又不乏深刻,她的聲音也非常有表達力和感染力。她用了很多擬人的手法,好像不管和什麽她都可以栩栩如生地對話,比如這段在意大利時她描述抑鬱及孤獨的內容-
“But he [Depression] just gives me that dark smile, settles into my favorite chair, puts his feet on my table and lights a cigar, filling the place with his awful smoke. Loneliness watches and sighs, then climbs into my bed and pulls the covers over himself, fully dressed, shoes and all. He's going to make me sleep with him again tonight, I just know it.”
《Eat Pray Love 》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住在紐約的Elizabeth(她的朋友稱她為Liz)突然厭倦目前的婚姻生活也不想要孩子,在和前夫漫長而醜陋的離婚過程中深感憤恨和傷害;和新男友貌似彼此相愛卻又相互折磨。身心俱疲的她決定用一年的時間去意大利、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旅遊,找回那個丟失的自己,以及自己內心的喜悅和平靜。
很喜歡她在意大利那段的描寫。她去意大利完全是為了學意大利語,因為她覺得意大利與是世界上最動人的語言。雖然偶爾會感到孤獨,但她說著自己心愛的語言,結交了很多熱情的各國的朋友,享受了各種各樣的美食,“和比薩談戀愛”。那兒的帥哥英俊硬朗有型,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意大利旅遊時我也深有同感!:))她提到在意大利人的眼裏,美國人不知道怎麽享受悠閑的快樂,隻知道怎麽娛樂,不知道什麽是情趣。從她的講述中我也了解到意大利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之一,聽起來十分優美動聽,人們誇讚意大利語像和風一樣清晰,詞匯如盛開的鮮花。它也被譽為藝術的語言和世界上最富有音樂感的語言。但丁的《神曲》在意大利語的發展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印度的那段,從早到晚的祈禱、瑜伽以及冥想練習,苦行僧的生活多少有些單調,隻有她和Richard from Taxas的對話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有些感動。但在那兒,她養成了meditation的習慣。可以暫時忘掉所有的私心雜念,全身心地享受安寧和平和。
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她經曆的事情大都與“愛”有關。跟著忘記了自己年齡的老藥師,她學會了微笑著冥想。她認識了另一個年輕的開店的女藥師-她也是離了婚,帶著一個女兒和兩個孤兒度日,居無定所。當了解到她很快因為無法交納租金流落街頭,Liz號召她在全世界的朋友為她捐了一萬八千美金,讓她終於有了自己的診所和房子。更重要的是,她邂逅了英俊、見多識廣又充滿柔情的巴西男人Felipe,他樣樣合她心意, 而他,從第一眼看到她背影那一刻就深深愛上了她,認定她是自己的女人。兩人陷入瘋狂的愛戀。Liz受傷的心被徹底治愈,又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在這一年的旅行中,Liz和自己進行了很多次的對話。她認識到不能把自己的幸福交到其它任何人手中,不能被他人的身體或情緒所控製。幸福是一種選擇。如果說你能控製什麽,那就是你的想法。她和自己成了最好的朋友,在最低穀的時候,一次又一次,她對自己說,我永遠會為你在這裏。我愛你,永遠不會離開你。
“You need to learn how to select your thoughts just the same way you select your clothes every day. This is a power you can cultivate. If you want to control things in your life so bad, work on the mind. That's the only thing you should be trying to control.”
“When I get lonely these days, I think: So BE lonely, Liz. Learn your way around loneliness. Make a map of it. Sit with it, for once in your life. Welcome to the human experience. But never again use another person's body or emotions as a scratching post for your own unfulfilled yearnings.”
這段讓我有不少的感觸。記得以前讀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人這一輩子,年輕的時候白手起家,要拚搏奮鬥才能站穩腳跟衣食無憂,所以主要是人與物的關係;中年時事業立住腳跟,周旋於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之間,和朋友同事之間的社交圈也穩定下來,主要處理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到了老年,孩子離家,行動不便,日漸衰老走向終點,這時候開始回到內心,思考人生,主要是人與自己的關係。細想起來,無論你是一個媽媽、女兒、還是朋友、同事,都是一個人赤條條來也將一個人赤條條去,習慣孤單,和自己好好相處是很有必要的,對自我的追求和接納必不可少。
回到《Eat Pray Love 》裏的故事- Elizabeth和在巴厘島遇到的巴西人(真名叫Jose Nunes)在2007年結了婚,婚後兩人在新澤西開了一個叫“兩個紐扣”的亞洲商品進口店,直到2015年賣出。2016年7月1號她在臉書上宣布和老公因為非常私人的原因分手。後來她回憶說,聽到Rayya癌症晚期診斷的那一刻,她第一想法就是要和她在一起,不管她是男人還是女人。兩人在2016年7月6號和親近的家人和朋友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Rayya在《Eat Pray Love 》作為她的好朋友也出現過,兩人駕車出遊,她還為她當時不順利的離婚祈禱。這以前兩人作為朋友已經認識了15年。Rayya在2018年離世 ,Liz陪著她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刻,她說在最後的一霎那,她清楚地看到,她的表情是幸福的。
女作家特別的經曆和人生道路不是我們常人可以理解的,聽說她去年剛剛和同樣認識 Rayya的男朋友,英國攝影師Simon MacArthur分了手。但她對自我和幸福的追求和思考讓我有所啟迪。臉書上看到近日的她,在組織一個讀書俱樂部,熱情向讀者做新書推薦,滿臉笑容,看起來容光煥發。相信她是一直聽從了自己的內心,並做出了讓自己幸福的選擇。
為她祝福吧。
電影中的Liz和情人Felipe
現實生活中的Liz和在巴厘島上遇到的愛人Jose Nunes
謝謝lily精彩書評及對女作家的介紹,是的,女作家特別的經曆和人生道路不是我們常人可以理解的,不論如何,祝福她!
lily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