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說曆史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說曆史
個人資料
正文

學霸、軍神、鳳凰男,蔡鍔為何情牽風塵女?

(2021-08-06 23:00:36) 下一個
?清末民國初年,正是亂世出英豪,能人異士多如過江之魚的傳奇時代。
 
扳著手指頭,也數不完“隔壁鄰居家的小明”。
 
然而,其中一個小明的流量,卻是長久得足夠百年的談資。
 
這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爆胎”的小明,不是別人,正是辛亥革命之後冉冉升起的一顆政治軍事明星-護國將軍蔡鍔蔡鬆坡
 
6歲入私塾,“校長”不但免學費,還直接送閨女
 
比起那些始於胎教終於公園相親角的父母,這是真正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節奏。
 
話說這位天才兒童,長的那叫一個天資聰穎。
 
9歲入童子試,機警應對,獲縣太爺之青睞。神童蔡鬆坡的故事在湖南老家傳唱不休。
 
13歲中秀才。比之咱們語文書中的知名人士範進,真的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做了一輩子老童生的範進,54歲才勉強中了秀才。
 
15歲時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譚嗣同、梁啟超。正所謂的“往來無白丁”。
 
17歲遠赴日本學習商科。19歲回國參加革命“自立軍”起義,立誌流血救民。革命失敗後,複歸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最後,頂著“中國士官三傑之一”的光環學成海歸。
 
海歸回來,蔡鍔成為開明地方大員眼中的香餑餑,先後在江西、廣西、雲南任軍事教員或官員。
 
 
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總統的李宗仁是他的學生和鐵杆粉絲,仰慕地稱蔡教官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尊他為良師益友老上級。
 
 
1911年,蔡鍔領導昆明重九起義響應了武漢辛亥革命打響的第一槍。

29歲的蔡鍔登上雲南王的寶座,成為雲南軍政府的大都督
 
1915年,蔡鍔領導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運動。袁倒台後,蔡鍔任職四川為督軍兼省長
 
這樣前途光明,自帶流量的斜杠青年才俊,就算不是少女的夢中情人,至少也是無數老丈人眼中的“國民女婿”。
 
也難怪,那個叫劉閣輝的私塾“校長”要贈私塾教育,贈女兒。

好女婿,一定要從幼兒園抓起。
 
不過,抓得太早,難免就成了包辦婚姻
 
魯迅、胡適、徐誌摩,郭沫若、張恨水,無一不是舊製度裏,父母之言,媒妁之約下的受害者和叛逆未遂者。
 
郭沫若說:“我們都是舊禮製的犧牲者,我絲毫不怨望你,請你也不要怨望我罷!可憐你隻能在我家中做一世的客,我也不能解救你”。
 
魯迅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隻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這些喝過洋墨水的、接受了新思想的文青們,一邊妥協著,一邊追尋與他們精神對等的婚姻去了。
 
張恨水找到了周南,魯迅找到了許廣平。
 
難道,蔡鍔的紅顏知己就是小鳳仙,一個青樓女子?

在蔡鍔的人生經曆中,悔婚的不是留學海歸的蔡鍔,而是他娃娃親定下的未婚妻劉長姑。

 
有人說,劉長姑嫌棄家貧的鳳凰男,當庭悔婚,有眼不識金鑲玉,白白將省長夫人的頭銜讓與他人。
 
是真是假,有待考證。可是,一個女子,得多強大的不貪才不愛色的虛榮內心,才會有勇氣與定力,以拒接一個有才華有顏值的斜杠青年來反抗封建包辦的婚姻
 
人說,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姐姐不愛的,妹妹頂上。
 
劉閣輝的侄女劉新英做了蔡鍔的長房夫人。蔡鍔為之改名劉俠貞,讚妻子救場如救火的俠義忠貞精神。
 
之後的歲月中,劉俠貞如同其他舊式家庭的媳婦一樣,常年守在公婆身邊,與自己中意的男人聚少離多。
 
難道,就因為這樣一段包辦婚姻讓蔡鍔情移小鳳仙,演繹了一段民國時期將軍俠妓的生死戀?

《建黨偉業》劇照

2011年,建黨90周年時,《建黨偉業》中,365度無死角的劉德華深情演繹蔡將軍。

 
1915年的冬天,車站。將軍執美人手,淚眼相對: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
 
車站一別,再無歸期。1916年的冬天,蔡鍔因操勞成疾,病逝日本。
 
在蔡鍔的公祭上,留下了一個黑衣女子的身影和一幅千古絕唱的挽聯:
 
萬裏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從此,世上多了一段俠妓柔腸將軍情深,民國最淒美的愛情故事。北京的八大胡同少了一個叫小鳳仙的俠女藝妓。
 
40多年後,一個叫張洗非的保姆求見了路過沈陽前往朝鮮匯演的梅蘭芳。
 
這個姿色不再的女人,正是當年享譽京城的小鳳仙。
 
此時的小鳳仙已兩度嫁人,生活窘迫。在梅蘭芳的幫助下,得到一個機關保育員的工作,54歲因中風去世。

 

那個願助“將軍拔劍南天起”,自己“願化長風繞戰旗”的才情女子隻能落得如此下場?

 

世上還有愛情嗎?

 

再一細思,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立誌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的將軍,怎麽可能因為政治抱負,把一個甘願為自己擋刀的女子置於危險的江湖之上,陷入牢獄之災呢?
 

更令人狐疑的是,國家博物館裏,收藏著蔡鍔的九封書信,收信人沒有一個是小鳳仙。

 

1916年1月27日,蔡鍔帶兵行軍到威寧時寫道:別後苦相憶,想同之也
 
僅僅隻隔了4天的1月31日,蔡鍔行到畢節,又連發兩信,敘述自己的行軍過程。叮囑收信的女子保重身體。
 
數封信中,為人內斂,做事嚴謹的蔡鍔,一口一個“吾妹”,滿紙的情愫。
 
這個“吾妹”,是一個叫潘慧英的女子,蔡鍔在昆明任都督時納的二房夫人。

 

按照小說的節奏,此時正是小鳳仙因協助蔡鍔出逃而身陷囹圄之時。
 
更令人噓噓的是,袁世凱倒台後,蔡鍔與小鳳仙再無交集,連一個眼神都沒對過。
 
這,於情不合,於理不通。
 
一個重孝道,講情誼,以四萬萬蒼生為念的將軍,難道隻是一個作秀的政治家?
 
故事如此蹊蹺,其間必有隱情。
 
如果把時間拉到1915年,那時,正是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的國恥年。
 
蔡鍔雖然明裏與梁啟超師徒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公開支持袁世凱稱帝。暗地裏卻與天津六君子頻頻見麵,緊鑼密鼓地商討安排反袁護國運動。
 
此時的蔡鍔,已是喉癌晚期,抱病之身。
 
蔡鍔與小鳳仙的交集,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
 
一個是家有兩妻,膝下5兒的京城官員,一個是十四五歲,北京煙花柳巷雲吉班的青樓歌妓。
 
 
真正的小鳳仙嗓音婉轉,但姿色平平。雖然一見鍾情無需理由,但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根據小鳳仙的描述,在她的掩護下,蔡鍔以瞞天過海之計,從袁世凱鼻子底下成功南逃。
 
小鳳仙回憶道,“我那時常聽他(蔡鍔)講些三國、水滸故事和做人的道理,又教我識字看書,我覺得這個人是正派的。我問他是否是革命黨,並問革命黨是怎麽回事。他見我問得緊才告訴我,革命黨就是反對皇帝。我們好不容易把皇帝打倒,扔在茅廁裏,現在他又想從糞堆裏爬上來。” (《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
 
顯然,現實中的小鳳仙隻是粗通文字,根本不可能成為蔡鍔的精神戀人。
 
難道是因為小鳳仙的俠肝義膽,舍身為情的精神打動了將軍?
 
可是,在蔡鍔的書信文集中,為何從未提及小鳳仙?
 
一個不知感恩的男人,如何會以蒼生為念?
 
真相隨當事人隨風而去,想象隨流量流傳千古。
 
各種信誓旦旦的見證者,一定要使一個優秀的軍事領袖成為依靠女人的羅裙才能成功出逃的風流將軍,這個娛樂精神也是I 服了you。
 
事實上,小鳳仙一直到被訊問時,才意識到那個清瘦的客人居然是一個名垂青史的偉大男人。
 
千古知音不是小鳳仙,誰人才是真知音?
 
1916年,日本福岡醫院的病房裏,一個僅22歲的女子,從將軍頭上剪下一縷頭發,夾雜在自己的發絲中,盤入發髻,青春韶華卻終身守寡,以教書為業,撫育幼子。
 
女子是蔡鍔的二房夫人潘慧英。19歲時在昆明初遇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爆胎的蔡鍔,一見傾心。
 
盡管自己身邊不乏追求者,盡管蔡鍔已有正房,盡管自己受過新式教育,潘慧英甘願委身成為蔡鍔的二房夫人,把最燦爛的青春,靜悄悄地綻放在蔡鍔生命的最後三年多的時間裏,低調,溫柔。
 
一邊是夫唱婦隨,琴瑟和諧;一邊是將軍俠妓,一往情深。誰真誰假?
 
一個是姿色平平,孤陋寡聞的風塵女子。一個上過私塾受過新式教育的大家閨秀,誰更可能與學霸軍神級別的將軍對話?
 
湖南人陶菊隱在《六君子傳》中給出了一個答案:這是好事者一種通性,總想英雄兒女配合一起,傳為佳話。
 
時間久了,人們更願意相信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華說曆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江郎山閑話' 的評論 : 我也琢磨了一下。不過,呂布曆史名聲不好,但顏值和武功確實過人。另外,曆史久了,誰知道呂布是不是也有冤情需要曆史平反呢?
江郎山閑話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
“仰慕地稱蔡教官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可是呂布名聲不好,早年被殺,不知李為何如此比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