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北半球大暑之時,中國教培行業的龍頭老大,卻如墜冰窟,如履薄冰。學科培訓市場,哀嚎遍野。7月底,zf公布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減負減負也是喊了許多年。2021年,辛醜年,狼,真的來了。不同的是,這次的“雙減”,如同一枚江湖絕殺令,對學科教培機構格殺勿論。
湖北多個城市宣布動用“掃黃打非”辦,排查校外培訓機構。完全一副東廠不夠西廠上的決心。
重慶更是重拳出擊,校外培訓業者彷佛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一時間,教培市場藍海秒變血海。好家夥,港股美股,隻要沾了中概教育,股價嘩嘩一瀉千裏。新東方跌,好未來跌,高途跌,10多家知名教培機構的股價跌跌不休,跌幅高達八九成。
學而思裁員、火花思維裁員,猿輔導裁員、作業幫、好未來等,均無一幸免。千萬教培人員從此混跡江湖,歸期難定。網絡傳言,號稱“留學教父”的新東方創始人在內部會議上,麵對下屬“轉型托兒所”的提議時,不禁悲從心頭起,淚向頰邊流。其實,俞敏洪如果真的落淚,也沒什麽不好意思的。男兒有淚不輕彈,此時隻管重重地彈。新東方2006年開拓起來的K12教培業務,生源占比九成,是該機構的搖錢樹。政策之下,業務清零,一夜回到解放前。俞敏洪身價也暴跌200億。曾經的留學教父,經曆過事業上的瓶頸、波折,甚至遭人綁架,死裏逃生,成為打不死的小強。五年前在濟南的“武林盟主”年會上,馬雲曾經調侃道:“教育一直會在,但新東方不一定會在。”俞敏洪曾在評論教培行業時稱:“每收一分錢,就要先花掉兩塊錢。”資本的逐利性扭曲了教育的初衷。一邊是上課不教下課教的特級教師,一邊是讓家長為高額的虛假廣告買單的無良機構。“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嗎?”這句笑話,在教培行業並不可笑。猿輔導、作業幫等四家機構,居然請同一“名師”打廣告。而這位名師,一會兒教英語,一會兒教數學。
如何清理?
老子如是說: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如果社會不以名利的方式推崇有才能的人,人們就不必內卷雞娃雞父母。
某培訓機構櫥窗上打出一個營銷口號: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
聽起來,血淋淋,似乎你不殺了對手,就被對手殺。
如果不把難得的東西居為奇貨,百姓何須挖空心思去竊取?
大學畢業成了很多用人單位的標準,985,211高校的名頭更是奇貨可居。
奇貨價高。有人就會挖空心思,頂風作案,考場作弊,“盜竊”他人的錄取名額。畢竟,高風險,高收益。盜了再說。如果不在社會上炫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百姓也不會人心迷亂。你或者會奇怪,秀才連公務員都不算,為啥範進一輩子都在考考考的路上,一路考到54歲,中了舉,卻喜極而瘋。
因為,秀才有特權,見官不跪,受審不用刑 (除非上報獲得批準除去秀才功名),有特批製服(方巾),不服徭役、不交稅,可以養“小蜜”(私人丫鬟)。順便,還可以向沒有秀才職稱的富人收收掛靠費,把他們的財產收入掛靠在自己名下。今天的高考雖然不是一考定終身,可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依然意味著機會和麵子。北大才子陸步軒殺豬成名。雖然我暗自琢磨,殺豬也需要上北大嗎?我以前的同學張阿狗從小跟著父母殺豬,後來也稱富一方,也逼著自己的娃上大學。也有人說,如果陸步軒不上北大,怎麽可能成為有錢有名的北大屠夫?看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中國人內心跨不過的一道坎。老子說,要根治這種現象,就得去除根源。讓老百姓吃飽,減弱競爭意圖,增強百姓體魄,讓百姓沒有投機取巧的機智,沒有欲望。這樣,那些有機巧才智的人也就不敢肆意妄為。當教育變成公益,資金還往那裏鑽嗎?老師還會上課不教下課教嗎?2020年,國家.領.導人倡導: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青年毛.澤.東也曾在《新青年》上刊文疾呼:“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市場就像一個酒杯,紅酒被倒出去了,空氣就進來了。錢不會閑著。
在教育市場上,家長會看到,一個俞敏洪倒下了,還會有千千萬萬個俞敏洪站起來。市場有市場之道。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手,都有自己的道。君不見,當普通人放養時,精英在刷題,當普通人開始刷題時,精英開始素質培養,當普通人開始素質培養時,精英開始了放養。跟在後麵的人,看似複製著精英的成功之道,同時,又發現時常跟不上精英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