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說曆史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說曆史
個人資料
正文

黔山玩水話“夜郎”

(2021-06-20 10:01:14) 下一個
貴州,簡稱黔。地處雲貴高原,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
 
本世紀初,滇黔桂湘曾發生過一場“夜郎爭奪戰”。
 
對,被爭搶的“夜郎”,正是“夜郎自大”成語中那個“地小,人少,物產少,國王且自大”的夜郎。
 
盡管名聲不好,放狗一搜,貴州花溪夜郎穀夜郎古酒業,夜郎王古墓,夜郎文化遺址,夜郎漂流,夜郎農莊……沒有最多,隻有更多。
 
湖南也擺出了“舉全省之力”的陣勢,號稱以50億打造新晃夜郎穀。
 
這是啥節奏?搶夜郎?搶祖宗?還是搶紅包?
 

據說,國家地名域名辦的負責人曾在貴州說:“夜郎”品牌價值700個億!

 

於是,一語成搶。

 
雖然,領導說你行,不行也行。
 
可是,背負“眼光短淺,狂妄自大”的負麵形象,夜郎如何擔得起700個億的文化價值?
 
難不成,夜郎被成語性死亡,是個千古奇冤背鍋俠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錄道: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曆史記錄果然比成語故事少了很多想象的空間。
 
司馬遷說:“不知漢廣大”,主要還是因為“道不通”。

 

西南一帶,山連山,路難行。

 

蜀道難於上青天。雲南山高皇帝遠。

 

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一句話,別的不多,山最多,而且地無三尺平

 

看秦時五尺道,瞧漢時唐蒙“夜郎道”,你就知道,啥叫火車不是推的,修路不是吹的。

 

那一級一級的石階古道,真是一步一個血印。

 

?漢武帝知道西南有夜郎,那是他想擴張,有聯合夜郎,打擊南越的戰略野心。
 
夜郎侯不知道山外有漢,是因為那年頭,不實興遠程上班。光是下下基層,開開貴州幾個山頭的聯合國酋長會,已經費勁夜郎侯的洪荒之力。
 
關鍵,與中原的交通閉塞,不等於與世界的隔絕。
 
蜀地的商品,正是通過滇黔的秘密商道,轉運到東南亞,南亞。
 
嘲笑夜郎無知的人,恐怕才是真正的“夜郎”。

 

夜郎未必自大,它會不會是個地廣,人多,物產豐富的地方呢?

 

《史記》說:"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 

 

多數專家認為,夜郎國的中心,很可能主要在貴州的西部

 

它的疆域範圍,有可能包括了雲南東北、四川南部及廣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區。

 

夜郎的精兵,“可得十餘萬”。

 

說到物產,當地人有俗語道:黔地無閑草,夜郎多靈藥


其中就有天麻、杜仲、黃連、吳萸、石斛五大名藥。

 

再說礦產,儲量排全國一二的汞、重晶石,磷、稀土等就不提了,畢竟不認識的東西就等於沒用的東西。
 
可是,穿戴在貴州苗族身上明晃晃的銀飾,總該能夠驚豔了世人的眼睛吧?
 
明代時,淘金最盛之地就集中在雲貴兩地。
 
沒人知道夜郎的生財之道。有史書說,在夜郎“居其官者,皆富其十世。”
 
這個財,如果不是從土地上來,也可能從商路中來。
 
此夜郎,非彼夜郎。

 

夜郎既然兵強國富,人人爭搶也不奇怪。可是,一個地點,幾處爭搶,憑什麽?

 

憑真相太多,證據不足,而且,夜郎過早地湮沒在曆史的河流中。

 

公元前27年,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夜郎王興同脅迫周邊22邑反叛漢王朝,被漢使陳立所殺,夜郎也隨之滅亡。

 

從此,人們隻識自大的夜郎,不知西南真有第一大古國夜郎。

 

上世紀60年起,貴州赫章縣可樂鄉陸續發掘出大量帶有夜郎文化特征的墓葬和古物。

 

可樂在古籍中為“柯洛”,又叫“柯洛倮姆”。彝文的意思是“中央大城”。

 

同時,貴州還有多個地方聲稱是夜郎的都邑。長順縣廣順鎮的百姓稱他們那裏的古城池為夜郎王府、竹王府等。

 

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下轄一個夜郎鎮。

 

湖南的專家也不客氣,引經據典地說,懷化沅陵發現的巨型墓葬群屬於夜郎王。
 
而且,還有唐代大詩人李白替沅陵代言為證:“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其實,照我的意思,反正夜郎已經死無對證。

 

既然誰也推翻不了誰,有名一起享,有財一起發。當初的夜郎人,500年前不就是一家,還誰跟誰呀?

 

最好,讓一部分夜郎先富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