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說曆史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說曆史
個人資料
正文

三星堆黃金來源之謎2-哪來的金子

(2021-05-17 08:01:07) 下一個

三星堆究竟為何成謎?

 

華說,世上本無謎,猜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謎。

 

謎就謎在三星堆的風格,在古蜀人的文化體係中,顯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中原大地的文明中,顯得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咱們就說考古發現。在距今4500年前成都新津縣的寶墩村,生活著一群史前成都人。

 

史前的寶墩人在成都平原上玩著泥巴,不知道有沒有吃著火鍋。

 

他們留下了繩紋花邊陶,敞口圈足尊,喇叭高領罐,寬沿平底尊。

 

但是,800年裏,他們玩著泥巴,不緊不慢,留下了石器時代的痕跡,卻沒有一分金屬時代的驚豔。

 

此時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有一群自稱“東方黑頭人”的黃種人, 人稱蘇美爾人。

 

他們的生活奢侈而優雅。國王端著黃金酒杯,侍女撥弄著用純金牛頭裝飾的七弦琴,桌上擺滿黃金的飯碗、菜牒和水杯。

 

20世紀30年代初,英國考古學家在伊.拉.克南部的烏爾古城中發現了大約4200年前的皇家陵墓。這裏,長眠的是烏爾第三王朝的王公貴族。

 

著名的普阿比王後墓中,王後披掛著黃金和珠寶的奢華禮服,手上帶滿了金戒指, 耳朵上墜著彎月形的黃金耳飾。陪伴她的還有黃金葉子、金花、金環、金發簪、金發圈組成的黃金桂冠。

 

經曆了文明巔峰的蘇美爾人隨後消失在曆史的迷霧中,蹤跡全無。直到20世紀初, 人們才知道,他們是第一個冶煉青銅的人,他們用楔形文字寫著三千行的史詩,用滑尺計算著天文,他們的乘法,計算到了15位數字的乘積,而2500年前的古希臘人把大於一萬的數字稱為“無窮大”。

 

這正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不過,3300年前,一個高度成熟的青銅器文明和黃金文明突然現身成都平原。

 

 

似乎無需經曆早期的製造青澀,古蜀人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架勢,直接華麗登場,造出眾多造型精致,形體高大的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還有眾多令人浮想聯翩的青銅人像、麵具和其他祭祀禮器。

 

他們肯定不是成都平原上的原住民。可是,古人人生三大問:他們是誰?從哪裏來?他們去哪裏了?

 

令人狐疑的就是那些黃金麵具,太陽神鳥,動物形的金箔。這種風格的黃金文化自三星堆和附近的金沙文明後,在古蜀地上人間蒸發。

 

 

如果三星堆人來自中原之地,為何同期的殷商文化中,沒有黃金文明元素

 

難道是中原地區缺少黃金原料?

 

這不能。根據黃金協會2018年的數據統計,山東已探明的黃金資源居全國首位,而且是以岩金為主,占比28.82%。

 

殷商首都所在地的河南排名第五位。占比5.26%。

 

四川排名第11,占比3.36%。以沙金為主。

 

難道是殷商人視黃金為糞土?

 

這不可能。

 

就是4萬年前的西班牙洞穴人,都忍不住將裸露於地麵的黃金金塊撿回他們的洞穴把玩。

 

誰能抗拒黃金散發出的、如太陽般溫暖神秘的光芒?

 

這就是為什麽人類早期就把黃金視為與神有關的貴重金屬,屬皇家、祭祀專用。

 

專家說,三星堆黃金麵具的成分就是沙金

 

沙金,顧名思義。細小的黃金顆粒因為風化作用,從礦脈上脫落,再被雨水衝到河流小溪裏,與泥沙相混

 

可是,就算沙金隨處可見,也得淘金,提純,再鑄造。


他們的黃金技藝何時萌芽、哪裏發展的?

 

有的人說,這個簡單。黃金延展性很強,敲敲打打就可以製出不同形狀。

 

你倒是去河裏淘些金沙上來,敲敲打打弄幾個麵具出來看看。

 

有人又說,天上會有黃金流星雨,地上可撿狗頭金

 

可是,這也得有出門踩到狗屎,撞上大運的概率吧。埃及人為了“撿”黃金,4千多年前就開始頻頻征戰努比亞、敘利亞。

 

戰爭,死亡,奴隸,血汗。如果那麽好撿,也不用這麽折騰了。

 

根據考古發現,作為第一個琢磨出黃金冶煉工藝的埃及人,他們折騰了一千年。

 

開羅以南30公裏外的薩卡拉,曾經是古埃及早期王朝的皇家和貴族墓地。

 

這裏有圖有真相,一幅墓中的圖畫描述了4500年前的埃及人,用管子吹火煉金,去雜質後再鍛打的過程。

 

所以說,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

 

正是因為有了在當時先進的製金技術,我們才能看見3300年圖特卡蒙墓室裏令人眼花繚亂的黃金陪葬品。

 

法老金麵具,11公斤;金棺材,110.4公斤。鑲滿寶石的純金王座純金浮雕鋪滿墓室牆壁,還有各種各樣陪葬金器。

 

然而,這恐怕隻是埃及金山的一角。一個19歲就英年早逝的法老,如果不是“法好幾代”,通過戰爭控製了金礦,哪裏可能有那麽多黃金?

 

一噸金礦石才不過提煉三五克黃金,最高不過幾十克。提煉已經很不容易。

 

找不到金礦資源,沒有提煉方法,那得派多少人天天去撿狗頭金?

 

就算遍地是天然黃金,也得講工藝。

 

黑海西岸巴爾幹半島上,有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國內有一座瓦爾納衛城,其上發掘出一個6600年前的權貴墓葬,其中陪葬了一萬五千件黃金製品

 

主人身上,從頭到腳,各種金環,金圓釘,武裝到的,不僅僅是牙齒。

 

這個土豪墓葬,人稱瓦爾納寶藏,是迄今發現的人造黃金最早的考古記錄。

 

顯然,做工造型與埃及人、蘇美爾人的黃金藝術品,不是一個級別。

 

 

然而,古蜀國的三星堆時期,黃金工藝相當高超,卻似乎沒有留下淘金、冶煉、打製的遺址。

 

是曆史的塵埃太厚重,掩藏了線索?還是三星堆人刻意抹去他們的痕跡?

 

如果他們是采購黃金,黃金又從何而來?

 

往東看,殷商人守著金山無動於衷。蜀道又難於上青天。

 

往南看,雲南也有金山銀庫。但是,山高皇帝遠。

 

往西看,難道真的翻山越嶺去埃及進口?

 

看上去不現實,可是,我想不出有什麽不可能的。

 

四千多年前,蘇美爾人就與周邊國家進行貨物交換,獲取他們所沒有的黃金、綠鬆石等。

 

兩千多年前的西漢人張騫曆盡千辛萬苦來到中亞,他在那裏看到了蜀地的筇竹杖和蜀錦。

 

這些筇竹杖、蜀錦經由一條“蜀身毒道”,從成都出發,經雲南到印度。這條路,大約6000公裏長,如果順利,這不過是幾個月的路程而已。

 

專家說,這條路比西域的絲綢之路早了200年。

 

200年還不夠早。說不定,深山密林中,更早就有山間鈴響馬幫來。

 

世界本來就沒有那麽大,隔絕了人類的不是高山大海,而是人類政治和偏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華說曆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謝謝閱讀與評論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這就是國內考古不能服人之處,隻片麵強調玉器與中原的聯係,而對更重要的三星黃金文化的來源,則選擇性的裝聾作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