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說曆史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說曆史
個人資料
正文

多金學霸網上征婚,被罵上熱搜,什麽讓清華的光環失去加持?

(2021-04-13 20:52:08) 下一個

2021年3月,一個清華本碩畢業,在山西月入5萬的“奔三”斜杠青年網上征婚,被罵上熱搜。

 

這什麽情況?

 

難道一眾網民已經拋棄“征婚標配”,上升到“視金錢為糞土,睹輝煌為浮雲”的境界啦?

 

雖然,當年沒錢沒名校馬雲可以收獲不離不棄的夫人。可是,有錢有名校上網征婚青年也不該淪落到眾人唾棄的地步吧。

 

畢竟,清華學霸說明了過去不俗,多金說明了今天有才又有財。

 

究竟要自帶多強的“負能量”,才能讓清華學子在婚戀市場上遭此熱諷?

 

1年前,張昆瑋月入3000征婚。此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姚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摩根大通穀歌待過,如今回到山西老家,成為月入3000元晉中學院老師。

 

張昆瑋聲稱,會有很多很多的時間來陪你。”

 

網絡說,沒錢就不配找女朋友。直接把他當作沒財沒貌還自信滿滿的“普信男”, 普通且自信。

 

1年後,斜杆青年張昆瑋再次網上征婚。此時,月入5萬。怎麽做到的?當老師/教競賽/寫代碼。


但是,每天忙得沒時間

 

網絡又說:光有錢和智商沒用的。外貌得管理,情趣得增加。

 

沒錢有時間,錯;有錢沒時間,也錯。

 

斜杠青年說,“我很好奇未來我第三次發帖時候,又會有人說些什麽。”

 

 

張昆瑋自嘲自己是“小鎮做題家”,在校內不受女生青睞。

 

這種現象見慣不怪。進入清華這類985高校的“小鎮做題家”,與大城市的同學相比,往往泯然眾人矣。他們不得不在有限的資源裏,競爭工作機會,競爭婚戀機會。
 
即便有幸留京了,巨大的房價壓力,工作壓力也讓他們疲於奔命。
 
985的“小鎮做題家”陷入越努力,越不幸的怪圈,成為”內卷“犧牲品。然而,二本的小鎮青年可能已經早早地成家立業。
 
什麽是內卷?
 
內卷化(involution)現象最初是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在其著作《農業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中提出的。
 
意指農民為獲得較高產量,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不斷增加勞動投入。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得到成正比增長的產出,相反,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遞減的現象。
 
內卷在中國的網絡上逐漸演化成”焦慮“的代名詞。不但清華學霸會“內卷”,就連中小學生也“內卷”。
 
譬如說,當地有限的優質學校,公司裏有限的發展機會,乃至婚戀市場中有限的優質適齡異性,僧多粥少,都令人不自覺地陷入“內卷”,“被自願”競爭,結果不斷內耗,疲憊不堪。
 
同時,競爭市場水漲船高。父母沒有高學曆好身材都會給孩子入小學名校拖後腿。
 
博士生競爭本科生的職位,甘願壓低薪水。
 
員工主動開始997 (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一周7天工作)。
 
生活似乎焦慮到無解的地步。就連年收入超20億的直播帶貨女王薇婭都因為沒時間陪女兒而崩潰大哭:拿起工作如何抱你?放下工作如何養你?
 

 
生活真的如此無解嗎?
 
戰國時期的孫子幫田忌在賽馬中獲勝。其訣竅就是,舍得輸一局。或者說,人生不必處處硬碰硬,總用自己的強項與別人的強項競爭。
 
退一步,海闊天空。
 
孫子說:“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他建議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馬與他人的上等馬,輸。然後用自己的上等馬中等馬賽跑,再用中等馬下等馬。兩勝一敗,結果還是勝。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長相、學曆,智商、情商、收入、家庭背景,哪個是你的上等馬?哪個是下等馬?
 
張昆瑋的話,在清華的校園裏,遍地都是清華男,自己的唯一強項就是會做題。

在大牌的國際公司裏,滿公司的博士和海歸,自己不過一個“土碩”。
 
在大城市裏,無房無依靠,自己不過是個漂著的,不高不富不帥的“男大難”。
 
毅然回鄉的張昆瑋或許找對了地方。甘願做普通人的他,顏值也沒低到塵埃裏,情商也沒有那麽不堪。
 
在聚光燈下失去光芒的“清華大學”或許還能在他普通的職場裏照亮他的星途。

何況,他的智商和收入,已經是杠杠的起步啦。
 
那些嘲諷張昆瑋“普信男”的稍微等一等,等他第三次網宣,或許會有劇情反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