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說曆史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說曆史
個人資料
正文

華說華州-沒有妖媚神秘的她怎會有星巴克的今天?

(2021-03-02 20:49:49) 下一個
?說一個太平洋邊上勵誌而傳奇的故事。
 
說起漢堡包,你會不會想起那個黃黃的大M呢?
 
它是40年代裏,一對麥當勞兄弟在太平洋邊的加利福尼亞始創的快餐店
 
不過,把麥當勞變成傳奇的人,不是麥當勞兄弟。1961年,他們拿著27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3000萬美元)離開了。今天的麥當勞市值約1540億美元。
 
麥當勞帶上“金光大道”的人,是那個曾經向麥當勞推銷奶昔機銷售員-雷 克洛克 (Ray Kroc)。

 

說起咖啡快飲,你會不會想到跨國連鎖咖啡店星巴克?
 
無獨有偶的是,星巴克也是太平洋邊上傳奇公司,也有著驚人巧合的傳奇曆史。
 
隻不過,星巴克不是星巴克兄弟始創的,而是西雅圖裏的三個熱血文藝青年
 
他們是誰,為什麽會把星巴克的名字咖啡店連在了一起?
 
上個世紀70年代,三個有著不同家庭背景和生活經曆的年輕人,在西雅圖邂逅相遇。
 
傑瑞·鮑德溫 (Jerry Baldwin)從軍隊服役歸來,成為波音的員工
 
戈登·鮑克(Gordon Bowker)在西雅圖雜誌當作家和編輯。
 
澤夫·西格爾(Zev Siegl)在學校當老師。
 
他們的相遇,不過是塵世中無數緣遇中的一種。可是,不是每一種緣遇都會擦出絢爛的火花。

“三劍客”的相遇,注定了人世間,必將會有一家在全球售賣咖啡文化,人文氛圍的國際公司。
 
邂逅欣相逢的三個小夥伴,因為音樂和藝術,走到一起。一次偶然的一拍腦袋,靈光乍現,一個大膽的想法,被三個沒錢沒經驗,有的隻是激情和冒險精神的年輕人放到了桌子上。
 
他們湊齊了9500美元,又當老板,又當小工,在西雅圖派克市場的北邊,開了第一家售賣高檔咖啡豆的小店。
 
在過去的日子裏,美國的咖啡不過是一種裝在罐子裏的普通商品。人們喝著粗糙而低劣的咖啡,不懂產地,不懂口味與烘培,甚至不知道咖啡是從有生命的樹上摘下來。
 
熱愛海洋和冒險的創業者,曾經考慮把19世紀,美國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小說《白鯨記》(Moby Dick)裏,捕鯨船的名字作為小店的名字。然而,派寇德(Pequod聽起來沒有那麽朗朗上口。
 
他們需要一個帶"ST"字母的名字,來體現力量感。
 
人生總有許多偶然。偶然的一瞥,小店裏老礦區地圖上的小鎮的名字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從小鎮的名字星巴波 (Starbos)星巴克 (Starbucks), 隔著的還是那本充滿海上冒險與鬥爭精神的小說-《白鯨記》。
 
在叫派寇德捕鯨船上,有一個叫星巴克(Starbuck)水手。他不是主角,是主角船長的一個大副,不過,他的性格一樣地鮮明,令人難忘。
 

1971年,派克市場旁邊的西大街上,出現了一家叫做星巴克咖啡、茶、香料店的小店。

 

1976年,這家商鋪被拆。今天,我們打卡必去的那家老店,隻是所謂的第一家老店,它在原址南邊半個街區外。

 

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一個不俗的店名,當然要配上一個吸睛的標誌

 

今天我們看到的星巴克圖標,是一個展露著香甜微笑的長發女孩。

 

如果沒有刨根問底,你會不會想到,這個星巴克“女孩”其實源自一個裸露雙-ru的雙尾美人魚。

 

設計師Terry Heckler的靈感,源於中世紀地中海中海妖塞壬的形象。塞壬用天籟般的嗓音,召喚和迷惑著海上的水手。

 

星巴克的初創人,用如此大膽而誘惑的圖案,招呼著西雅圖城市裏,形色匆匆的人們:來吧,來吧,來這裏感受一下海洋裏的神秘、冒險和浪漫吧。

 

今天,星巴克的圖標幾經更改。我們看不出海妖的嫵媚,也未必能想到,女孩兩邊豎起的,居然是分叉的兩條尾巴


如今,隻有那個所謂的第一家老店,還掛著這個曆史性的圖標。。

 

命運不會特意青睞任何一個有理想,肯實幹的創業者。小店雖然慢慢擴大,新增了四家店鋪,但星巴克的現金流日益緊張,前路日益艱難。

 

 

咖啡豆市場價格上漲,讓他們這樣的零售店幾經波折。澤夫·西格爾 也在1980年離開了公司。

 

機會也是給有準備的人公司慢慢有了生機。1981年的營業額達到400多萬美元,同比幾乎翻倍

 

1982年,星巴克不俗的業績,引來了一個好奇的紐約人

 

他叫霍華德 舒爾茲, 一家銷售咖啡器具的瑞典公司-Hammerplast市場營銷經理。

 

舒爾茲回憶到,踏入星巴克咖啡店的那一刻,他有了前所未有的親切感。

 

他後來寫道:“這是我的麥加。我到家了。” 

 

好事總是多磨。打算從東岸投誠西岸的舒爾茲,縱有三寸不爛之舌,還是收到了拒絕信
 
舒爾茲被星巴克的拒絕震驚了,他無比沮喪。他會懷著懊惱之心轉身走掉嗎?
 
顯然沒有。
 
告訴傑瑞,“你們這是一個錯誤而可怕的決定。” 
 
沒人透露當時的舒爾茲,究竟發表了什麽樣的曠世奇說。星巴克管理層最後雇傭了這個口出狂言的東岸人。
 
那時,並沒有一個人真的同意,拒絕舒爾茲是一個可怕的、錯誤決定。
 
今天看來,沒有舒爾茲的“狂妄”,沒有星巴克的收回成命,我們真的有可能,會與一種叫星巴克的咖啡失之交臂。
 
1983年,舒爾茲的米蘭之行,帶回了一個新的咖啡經營理念。他要賣的不是咖啡豆這種商品,而是咖啡文化和生活、社交方式。
 

1986年,與股東經營理念發生分歧的舒爾茲離開公司,募資160多萬美元,在西雅圖最高的哥倫比亞摩天大樓的大廳裏,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咖啡廳-Il Giornale。

                  

星巴克的兩位創立者後來承認說:他們並未深刻地意識到濃縮咖啡飲料的前景。他們當時隻在舒爾茲的公司裏占有20%的股份。

 
1987年,星巴克的兩個始創人準備轉行。
 
舒爾茲經曆了200多次的拒絕,終於從投資者手裏籌到380萬美元,成為了當時6家星巴克的新主人。
 
1992年,星巴克公開上市
 
截至2020年底,星巴克在全球擁有3萬多家店鋪。星巴克的市值是1240多億美元。舒爾茲個人身價淨值42億美元

 

舒爾茲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人們把一座城市有有星巴克,當作時尚男女對當地發展的評判標準。

舒爾茲在《全心貫注》(Pour Your Heart Into It)一書中寫道:我總是主動積極且求知若渴。即便他人都已經休息或處於恢複狀態,我仍然使勁奔跑追逐著他人看不到的東西。

 

今天,那三個始創人在哪裏?

 

維基百科說,傑瑞·鮑德溫2018年的個人淨資產為240萬美元。 

 

他們在網絡上已經難尋蹤跡。他們會對著錯過的財富而惋惜嗎?

 

也未必。人們對成功的定義總有不同。他們過著不被人想起的日子。不過,他們正是前麵被吃掉的8個餅子。

 

沒有他們的夢想,也未必會有今天的星巴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