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說曆史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說曆史
個人資料
正文

華說-《西遊記》裏為何隻有他能做斬龍特使?

(2021-01-23 10:41:03) 下一個

文章快讀:斬龍是件力氣活,天庭為何要派文官魏征執行斬頭任務?魏征說:其實我斬的不是涇河龍王,而是他。如果你玩“扇耳光”,我連你斬。

 

 

本來正在講《西遊記》曆史故事的華,突然發現手機被一個”扇耳光“的故事刷屏。

 

說是“某市委書記掌摑秘書長”。華心裏就想,老大當久了,真的以為自己就是涇河龍王嗎?萬能的玉帝啊,你趕緊給發道金旨來吧。讓魏征夢裏斬了那丫的。

 

結果,魏征就在和太宗李世民對弈的當口,打了一個盹,來了個teleport (瞬間轉移),天上就掉下一顆血淋淋的龍頭。

 

這龍頭正是那個作涇河老大好多年的老業龍。老大做多了,常常就忘了北,連天庭製定的行雨法規也敢違抗。

 

話又說回來了。斬龍這是一項力氣活。為啥吳承恩偏偏要選魏征擔任斬龍特使呢?在唐太宗二十四淩煙閣的高級人才庫裏,有的是備選者。 

 

武,有鄂國公尉遲敬德胡國公秦瓊。此二人就在《西遊記》裏為太宗鎮守宮門,最後成為萬古門神

文,有”房謀杜斷“的萊國成公杜如晦和梁國公房玄齡

 

每個人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吳翁為何偏偏看中魏征

 

                                                          來源:網絡魏征圖像

 

因為,魏征斬的那業龍,不是別人,其實正是真龍天子李世民心底深處的那個“壞小孩”,一條蠢蠢欲動的驕縱之龍。隻有魏征可以,也隻有他敢去“斬業龍”。

 

因為,魏征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天天盯著皇帝錯誤的,曆史上著名的,可幫助太宗明得失的“大鏡子”。

 

《新唐書· 魏徵》裏說 :“以銅為鑒,可正衣寇;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嚐保此三鑒,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鑒亡矣。”

 

說的就是,照鏡子可以幫助人們端正衣冠,借鑒曆史可以了知王朝交替之道,以他人的成敗為教訓,則可明了得失。沒有了魏征時時提醒,太宗就好像少了一麵鏡子。

 

魏征是麵什麽鏡子?

魏征是麵“照幺鏡”,專照皇帝心底的幺蛾子,負責整天盯著皇帝挑刺找茬的。

 

用專業詞匯解釋,魏征是大唐皇帝的私家“中記委”。當時稱作諫官,或諫臣

諫官的使命就是挑皇帝的錯誤和毛病,向皇帝進忠告。

 

諫官的特點是地位不高,俸祿很低,而且屬於吃青春飯的,知無不言,言而無罪,雖然沒有擔保。為啥是青春飯?這芝麻綠豆大點官,丁丁點老米錢,憑著年輕氣盛,沒了就沒了,有什麽不敢說的?北宋時的諫官範仲淹曾說:“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位卑秩微也就罷了,關鍵當諫官這活是個高風險的職業,說不準哪天皇帝老兒心情不好了,能卷鋪蓋回鄉下老家算是輕,就怕是被鋪蓋卷了回“西天老家”那就徹底沒戲了。商紂王的叔叔比幹不就是“死諫”的例子嗎?魏征也是得了長孫皇後的支持才化險為夷。能做諫議大夫一輩子,不但是個技術活,還是運氣活。

 

魏征都盯著皇帝些什麽?

譬如太宗玩個鳥的,被魏征撞見,他楞能故作不知,嘮嘮叨叨地把太宗藏在衣服裏的鳥給說到缺氧而亡。

 

太宗思念長孫皇後,蓋個望妻樓,經常登高遠望昭陵;公主亡故,太宗傷心不絕,多穿了幾天素服。這都是諫官該管的事。

 

禮部上奏說,爵位高過王子的三公按例不該給王子行禮。

李世民不高興了,難道我兒子不值得你們尊重嗎?

這個,魏征也得管。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既然訂了禮製,皇帝也得遵守。

 

皇帝次子李泰成功地組織了《括地誌》的編纂,李世民高興,違規給兒子多發獎金。魏征也得說。

“陛下愛魏王,常欲使安全,宜每抑其驕奢,不處嫌疑之地”。

 

果不其然,這種毫不掩飾地愛激起了李泰的野心,也激起太子的殺心。幾乎步“玄武門”後塵。

太宗因此白白損失兩個優秀的儲君候選者。魏征也被懷疑於太子謀反案有關。雖然身前獲得皇上讚譽無數,身後卻一度被太宗“推到碑石,磨滅碑文”

 

所以,你看吧,做古人難,做古代的中紀委難,做古代的皇家中紀委更難。

 

 

魏征斬的那業龍怎麽會和李世民有關呢?

你看那老龍來求太宗李世民救命時,就說,自己是業龍,也就是一條有錯的龍。而太宗則是真龍天子。可以救業龍之命。

 

然而,太宗應允了這分人情,不直接向魏征明言,卻拐著彎地拖延時間。為啥?不就因為魏征是有名的諫官,太宗哪敢明明地去求情呢?

 

巧合的是,就是在貞觀一十三年,也就是《西遊記》裏的斬龍特使魏征手起刀落,斬斷違反天庭法規的老龍項上龍頭時,曆史上的諫官魏征也正好手起筆落,洋洋灑灑地寫了2000多字的《十漸不克終疏》,折合白話文,差不多就相當於一篇4000字的《反腐倡廉不忘初心的建議書》。

 

這分建議書對比了太宗從建國初期到現在, 在為政態度上的變化。列舉了太宗的十條“罪狀”,譬如生活上奢侈浪費,貪圖享樂,以方便辦公為由擴建宮殿,大會講台上一套,下麵一套,近小人,遠君子,偏聽偏信等等,等等。

 

魏征誠懇地希望太宗不忘初心,改正缺點,繼續保持貞觀之治初期的優良作風,做到善始善終。

 

太宗最後采納了魏征的諫言,一一改過,滅了心中的“業龍”。

 

 

這就是為什麽當魏征描述自己在斬龍台上, “龍聞哀苦,臣抖精神。龍聞哀苦,伏爪收鱗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進步舉霜鋒。傣帶一聲刀過處,龍頭因此落虛空。”時,太宗一悲一喜

 

你說能不悲嗎?與其說是特使魏征斬殺了一條心生驕縱,違規逾紀的涇河老龍王,不如說諫臣魏征斬殺了真龍天子李世民內心升起的,蠢蠢欲動的驕縱之龍。斬這條龍,畢竟還是傷龍顏,故太宗要悲。

 

喜的是: “魏征好臣,朝中有此豪傑,愁甚江山不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