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美國人際關係太簡單,以致於從小養成的”想什麽就說什麽的習慣“。盡管表麵上是一個文文靜靜的女子,內裏其實和《水滸傳》的李逵、《三國演義》裏的張飛的性格差不多。有著這樣性格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必然會處處碰壁。將自己放到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去曆練好像有削趾適履的嫌疑;身為移民,人際關係根基淺,想讓人際關係變複雜還不容易呢。
Michavelli在這些書中指出了很多社會遵循的法則,其中不少是現代心理學和經濟學證明了的。譬如,我們從小被教育”書的好壞不能看書皮,要看內容”,而實際生活中“隻看書皮不看內容”的事太多了。就拿和我的職業直接相關的科研來說事吧。如果讀博士時導師給力(提供科研的電子,建模的思路,代筆寫作,而學生隻要推推公式之類的活兒),或是係裏有學生們可以自由和各教授聯手寫文章的傳統,那麽學生畢業後找工作,找好工作後評tenure基本不用擔心,因為博士期間的訓練給學生提供了優厚的endowment。反之,如果導師因各種原因,如學生太多,行政雜事太多,或是導師秉承著學生應該完成科研的所有工作的原則,係裏其他教授也沒有與非自己名下的學生合作的傳統,那該學生讀博士期間就會辛苦上很多倍。畢業後,就算您很幸運找到了教職,endowment很少或是沒有,博士期間的工作成果可能不得不扔掉,重新起爐灶。幾年下來,後一種情況下畢業的人和前一種情況下畢業的人比,所謂的科研成績就會遜色很多,盡實際上後者的科研能力強過前者。表象之所以比實質更有影響力是因為表象更直觀,更容易被看見;畢竟“實質”要透過“表象”才能“看見,社會上又有多少人既有能力又有耐心“透過表象看實質”呢?“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也是社會運作的法則之一。盡管手段不是那麽合理,但如果結局是好的,人們是不會太計較“手段不太合理的”。
人際關係最複雜的當屬宮廷政治,看過諸多宮廷劇的都明白《武則天》就明白了。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的Miachevalli生活在四分五裂的意大利。當時的意大利由很多城邦組成,比較有名的城邦佛羅倫薩、比薩等。歐洲的其它國家卻大都已經統一成強大的國家,如法蘭西、德意誌、英國都已經統一。意大利城邦因為小,通常沒有自己的軍隊,發生危機時,通常會招聘雇傭軍或是引入外援--佛羅倫薩就引法國入境助其打仗。正因為如此,意大利的政壇風雨飄搖,紛爭風起雲湧,個人的命運因此如同怒海裏的小舟,時刻都有被吞沒的風險。後半生的Michavelli政治生涯跌入穀底,轉而專心著述。他留下的幾本關於政治的小書非常有名。獨立日期間我一口氣讀了他最有名的兩本著作《prince》和《discourses on livy》(《論李維》),這兩本書互相呼應,看了前一本必看後一本。前一本是Michavellio獻給當時佛羅倫薩最有勢力的梅第奇家族繼承人的書;後一本則是對Titus Livy所著的《羅馬史》前十章的討論。如果我必須用一句話來總結這兩本書,那就是Michavelli是現代政治學的鼻祖。
馬基雅維利對人性的洞見和政治權利鬥爭的深刻理解對於現代人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如政治家,公司高管依然有重大的參考價值。畢竟,時代車輪雖滾滾向前,但人性幾千年來依然沒變,地球上的資源依然有限,人類群體社會集體和集體之間,集體之內的個人之間的關係的性質的變化也微不住道。
尼古拉·馬基雅維利(簡稱M)1469年5月3日出生於意大利城邦佛羅倫薩。當時佛羅倫薩處於美第奇家族的統治之下。到了馬基雅維利19歲完成學業時,他的家鄉不再是貴族統治而是由共和政府統治。這一時期的政府是共和製意味著佛羅倫薩由得到城市人民公認的公民組成的立法機構統治的,而不是由世襲貴族家族的首領統治的。馬基雅維利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為這個政府工作。讓他聞名於世的的作品是在1512年共和黨政府倒台後完成的。
馬基雅維利通過博覽他父親圖書館裏的許多書籍和參加公開講座來教育自己。他精通拉丁語、曆史、政治和哲學。他的教育和能力使他在1498年被選為佛羅倫薩共和國政府的高級官員。作為副總理,他負責佛羅倫薩與其他意大利城邦和歐洲強國外交事物。
當佛羅倫薩共和政府因美第奇家族重返城邦而解散時,馬基雅維利的生活開始走下坡路。前佛羅倫薩共和國的一些官員包括馬基雅維利在內受到了美第奇家族的猜忌。雖然一些曾為共和國工作的人在政府更迭後的工作沒受影響,但馬基雅維利沒有此運氣。事實上,他因涉嫌反對恢複的美第奇政權而遭受酷刑。馬基雅維利最終被釋放並流放。1513年,他搬到佛羅倫薩周圍的農莊。
在流亡期間,馬基雅維利創作了讓他聞名於世的作品。《君主論》雖然出版於1532年,但定稿於1513年。此外,他至少還寫了另外兩部有關政治和曆史的學術著作:《論李維》和《戰爭的藝術》。在《論李維》裏,他對羅馬共和政體進行了分析;在《戰爭的藝術》裏,他分析了軍事行為。其中,隻有《戰爭的藝術》於1521年當他還在世時得以公開出版。
馬基雅維利並不滿足於流亡生活,他花了很長時間試圖從他家鄉的美第奇統治者那裏重新得到重用。最後,他成功了雖然是一些無足輕重的位置。在1520年他受命撰寫佛羅倫薩的官方曆史,並在1525年代表佛羅倫薩著名的羊毛製造業行會行事。他撰寫《君主論》是為了讓美第奇相信其在政治和曆史學上的才能。然而,馬基雅維利全麵回歸的夢想由於美第奇家族於1527年5月再次被推翻戛然而止。 僅僅一個月後,在1527年6月21日,馬基雅維利去世。
Niccolò Machiavelli 尼科爾馬基雅維利(1469-1527)把曆史看作一個學習的機會。他相信過去給我們提供了關於人性的寶貴教訓。盡管因為恒常的變化要求人們做出調整,但馬基雅維利堅信人性本身是永恒不變的。他相信,一個有良知的曆史學家有說教的任務,即教那些在他之後的人該期待什麽。
君主政體(由一個人統治)和共和政體(由代表統治)是馬基雅維利時代兩種主要的政府形式。從1498年到1515年,法蘭西王國由路易十二(1462-1515)統治,馬基雅維利在此書中經常把他作為一個範例。在他統治的第二年,即1499年,路易十二開始征服意大利北部的米蘭,還通過格拉納達條約(1500年)贏得了那不勒斯王國的主權。然而,路易在米蘭的勝利是短暫的。在1512年他被教皇神聖聯盟成員、西班牙和威尼斯,趕出了米蘭。路易統治末期,瑞士人從東方入侵了法國。主要是由於他的談判技巧和好運,路易不用交出先前吞並的領土。
與16世紀初相對穩定的法國不同,馬基雅維利生前的意大利共和國內焦外困,內外戰事綿連不斷。當時的主要城邦有米蘭、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比薩、盧卡、那不勒斯和羅馬的梵蒂岡。幾十年來,佛羅倫薩一直由富有的金融家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Medici)和他的孫子洛倫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Medici,1449-1492)統治。最終,美第奇家族在1434年到1537年統治佛羅倫薩。
由於馬基雅維利親自參與了1499年與法國侵略者的談判,他對佛羅倫薩的外交和軍事事務有了第一手的了解。從他在論述中的評論來看,他發現佛羅倫薩在這兩個方麵都沒有什麽值得肯定的地方。他對佛羅倫薩人在戰爭中使用雇傭軍或援引外國軍隊的做法持強烈的否定態度。總而言之,馬基雅維利對同時代人策劃和發動戰爭的能力極為懷疑。現代化的炮兵和堡壘也沒能打動他。他在他處發現了政治和軍事的偉大典範即利維(公元前59/64年—公元前17年)筆下的古羅馬。
李維Livy的宏偉計劃是記錄從奠基時期開始的羅馬曆史到他生活的年代為止,即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63年的Augustus時期(公元前63年至公元前14年)的Livy時期。馬基雅維利的靈感僅來自利維作品的一小部分:142本巨著的前十年(或10本書)。在這些開篇著作中,利維講述了大約450年的羅馬早期曆史。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羅馬經曆過兩種政體:君主製(公元前753-509年)和共和製(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1世紀)。
馬基雅維利生活在(1469-1527)意大利文藝複興(c。14-17世紀)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誕生了人文主義和政府對藝術的讚助之風。人文主義致力於古典主義及其文化,專注於深入學習和研究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修辭學、曆史、詩歌和視覺藝術。早期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包括詩人弗朗西斯科·彼得拉卡(Francesco Petrarca,彼得拉克)(1304-174年)和說書人喬瓦尼·博卡喬(Giovanni boccacio,1313-1315年)。到了1400年,佛羅倫薩已經成為意大利人文主義的主要中心。馬基雅維利的文本中大量引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典故正是秉承了當時文藝複興的精神和風氣。
15世紀後期,洛倫佐·德·美第奇積極擁抱人文主義,和詩人兼學者安吉洛·波利齊亞諾(Angelo Poliziano,1454-1994)建立了親密友誼。他還是著名意大利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1445年至1510年)和多梅尼科·吉爾蘭代奧(1449年至1444年)的讚助人。洛倫佐·德·美第奇還歡迎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1475-1564)來到佛羅倫薩。明白藝術品在宣傳上的價值,教皇尼古拉斯五世(1447年至1445年在位)和與人文主義建立了一個全麵的聯盟。
文藝複興是一個重生的時代,因為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學藝術的價值被重新發現,為當時的意大利提供了堪稱典範的藝術和文學成就以及教訓和訓誡。盡管如此,馬基雅維利在《論利維》的評論中說,他同時代人卻對古代政治史所樹立的榜樣視而不見。馬基雅維利常常感歎他的同時代人對過去的寶貴教訓漠視和無動於衷。因此,我們可以說馬基雅維利寫下關於政治史和哲學的著作《論利維》和《王子》(1513)的目的正是是為了彌補或減輕這種無知、冷漠和疏忽。
提圖斯·利維烏斯於公元前三世紀(約公元前59/64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帕塔維姆(現代帕多瓦)。他好像到羅馬學習過哲學和修辭學,之後(約公元前27年)著手他的偉大工程,即撰寫羅馬的一段曆史,從羅馬城的建立起到李維同時代的奧古斯都皇帝在公元前14年的統治時期結束。
在李維撰寫羅馬史之前,羅馬人在曆史領域幾乎沒有著述。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羅馬曆史學家薩盧斯特(c86-35BCE)寫了兩本精辟的專著:一本是關於北非領導人朱古爾塔(公元前160年至公元前04年)在公元前40年完成,另一本書是關於羅馬的陰謀家卡提琳(Catline 公元前108-62年),於公元前43年完成。
李維創造了一種寫作曆史的散文風格,對拉丁文學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他之前的很多早期羅馬曆史學家都用希臘語寫作因為希臘語當時備受尊敬,是有文化的高級語言。李維發明了一種風格,即滾動和有周期性的節奏的語句,並偶爾穿插簡短的格言短語。
李維所著的曆史書在他有生之年就成為了被傳頌的經典。對於許多羅馬人來說,李維散文風格的創作和他同時代的羅馬詩人和作家維吉爾Virgil(公元前70-19年)創作的史詩《埃涅伊德》(寫於公元前30-19年)相得益彰。前者稱頌過去,後者致敬黃金時代的到來。
《論李維》有一係列簡短的評論文章組成。評論的內容基於Titus Livius 的《羅馬史》的前十章。Michavelli挑釁性的推理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使得一些讀者和學者把他列為第一位現代政治哲學家。他的政治遠見如讚同由立法者統治的共和政府而非世襲貴族統治,相信人民智慧尤其讓現代人欽佩。這本書涉及的曆史人物主要有:Marcus Furius Camillus, Fabius Maximus, Hannibal, Titus Livius, Scipio Africanus.
在此書中,Michavelli(此後簡稱M )指出人性有缺陷。M主張人性本惡。在一卷第三章裏,M指出人隻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采取正確的行動。 在一卷第37章,他指出,人的野心,欲望和不知足的人性最基本因素。一代又一代,人們成為嫉妒、野心、貪婪和腐敗的犧牲品。 因為這種普遍趨勢的存在,我們隻要使用和現代心理分析相對應的手段和技術就可以自信地做出一些關於王國或是共和國的走向的預測。
盡管一些讀者和評論家認為M的人性觀太憤世嫉俗,M在政治哲學史上卻有許多同行。譬如,在古希臘,主要是因為人性的缺點,哲學家柏拉圖Plato (c. 428–348 BCE) 對民主作為一種政治製度的成功持強的保留態度(見柏拉圖的《共和國》的第八卷 c. 360 BCE)。英國的政治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將政府視為對人類本能或內在本性的必要約束。就連美國總統詹姆斯·麥迪遜(1751-1836)也在聯邦條例第51號(1788)中寫道“如果人類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了“;鑒於此,他主張批準年輕的美國共和國新憲法。
盡管M認為人性是普遍的和恒常不變的的,但流動和變化卻是貫穿《論李維》的主題。這種現象可以歸結為事物的自然循環,也可以歸結為人類天生的求新欲望。馬基雅維利斷言,善惡交織在所有人類事務中。然而,善惡的分配卻因地而異,因時而不同。在M看來,一個成功的統治者或共和國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保持領導地位,甚至生存下去。
M在第三卷第九章中指出人們成功率之所以不同是可以追溯成因的。人們很難說服自己,一種方法或手段即使在過去取得了成功,因為情況的變化必須果斷放棄,而采取其它方法和手段。不同的形勢需要不同的策略。馬基雅維利說羅馬人很幸運。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早期階段,當形勢需要謹慎的時候,當時的領袖法比尤斯·馬克西穆斯正是一位這樣的人。他們也很幸運,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要求立即采取果斷行動結束戰爭,領袖Scipio Africanus正是這樣一位果斷決策快的人。
M(馬基雅維利)對同時代人最嚴厲的批評之一,就是他們沒有注意到過去的教訓。從《論李維》第一卷的導言開始,他一再指責現代領導人和政治家犯下了這個錯誤。在馬基雅維利看來,在一個在藝術和文學等其他方麵模仿古代的時代,這個錯誤尤其嚴重。
例如,M在第1卷第10章中斷言,對過去顯赫人物的仔細研究將成為任何統治者獲得榮耀(或恥辱)的指南。在第一卷第22章中,作者從赫拉提人和庫裏亞提人之間的戰鬥故事中吸取了廣泛的教訓。在第一卷第39章,M指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同樣的規則支配著所有的城市。在第二卷第20章,M利用古代的例子來強調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軍隊,仰賴雇傭軍和外援是徒勞有害的。在第三卷第24章,他認為羅馬衰敗的兩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地法和軍事指揮鏈的拉長。這些觀點值得仔細研究,因為它們提供了如何避免國家走向衰弱的重要教訓。
盡管M經常被描繪成一個充滿激情的憤世嫉俗者,在書中他通常使用理性的技巧來說服讀者他的主要觀點的有效性,即使這些觀點一開始看起來很矛盾。馬基雅維利的典型方法包括分類、因果、比較和對比。他還經常堅持用證據來支持論文或命題。在第一卷第58章的開頭,他說:“用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論據來捍衛自己的觀點是不會錯的。”
在馬基雅維利的著作中,理性法則有一個例外,他接受預兆的說法,即即將發生的事情往往有預兆。他在第一卷第56章表達了這種信仰。在這裏很難理解馬基雅維利對非理性迷信的接受。讀者也許應該注意到這樣的觀點在他的時代並不是一個例外,古羅馬作家的絕大多數也秉承這樣的觀點。
此書中的一些論述清楚地支持統治者使用偽裝和欺騙的手段,以及狡猾和赤裸裸的欺詐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例如,事先了解敵人的計劃是明智的,能夠通過利誘和欺騙使敵人誤入歧途則更好。因為改變很難,改革者應該充分利用人們容易被外表而不是現實說服的傾向在表麵上維持傳統習俗和政權的外在表現形式,隻有如此,變革才能成功。
對於一個統治者來說,即使他是迫不得已才采取行動的也必需裝出他的行為是自願的。要想從底層往上爬,狡猾和欺騙比武力更有效。為了建立共和國,Lucius Junius Brutus (盧修斯·朱尼烏斯·布魯圖斯)裝傻就裝得很好。最後,M說,盡管欺騙通常是可憎的,在戰爭中它卻值得稱道。
《論李維》分三冊142篇。 這 142篇評論和 李維的《自奠基起》的每一章相對應 (Ab Urbe Condita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City").
第一冊,序,導言,第1-10章
馬基雅維利首先遺憾地指出他的同時代人盡管高度讚揚古代(包括古希臘和羅馬在內的幾個世紀)在文學和藝術方麵的成就卻不情願學習研究或模仿古代的政治成就。接著,他討論了城邦的建立並特別關注了早期羅馬貴族(貴族)和平民(平民)之間的衝突, 並穿插來自古代和當代社會的具體例子來說明和支持他的觀點。
第1冊,第11-20章
羅馬的第二位國王努馬·龐皮利烏斯(Numa Pompilius越公元前 715-673年)尤其值得注意。他將宗教作為促進政府和社會穩定的有力工具。作者將這種對宗教的建設性使用與他所處時代羅馬天主教會對意大利的有害影響進行了對比。在提供了關於宗教和國家的更多觀點之後,馬基雅維利繼續思考腐敗的成因和後果。最後,他用一對論述繼承問題的短文來結束這組章節。
第一冊,第21-30章
對於組織良好的君主製或共和製國家來說,保持一支強大的國家軍隊是必不可少的。從羅馬的霍拉提伊和阿爾巴的庫裏亞提伊之間眾所周知的戰鬥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教訓,國家不應在沒有準備好動用全部兵力的情況下冒嚴重風險。另外,他認為現有政府的改革者應該保留既定的名稱和習俗,隻有這樣新製度因為披上了既定的外衣,更容易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第一冊,第31-40章
在古羅馬,軍事指揮官享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無論是君主製還是共和製,領導者想成功的話都必須努力爭取人民的好感。古羅馬共和國獨裁者時期的成功提供了一個正麵的典範,而為解決平民和貴族之間的權力鬥爭而設立的10人委員會的分權製製度的失敗則提供了一個消極的反麵例子。導致共和國晚期衰落的一個重要罪魁禍首是在公元前2世紀末通過的土地法(羅馬法關於公共土地分割的法律)因為這項法律打破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權力平衡導致了社會秩序的混亂。
第一冊,第41-50章
馬基雅維利指出,在軍隊中為自己的榮譽而戰的士兵遠比雇傭兵或外援更為可靠。他還指出衝突是人類社會的固有特征。
第一冊,第51-60章
正如古羅馬的法比尤斯·馬克西穆斯(Fabius Maximus)和古雅典的阿爾西比亞斯和尼西亞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樣,百姓常常會被誤導,尤其是在涉及勇氣的問題上。事實上,人民因急於獲得一些所謂的優勢往往會被蒙蔽和欺騙而遭受滅頂之災。這時,隻有一個有影響力和地位的領導者才有可能成功製服了一個易激動甚至暴力的烏合之眾。
第2冊,導言和第1-10章
在將過去和現在進行對比之後,馬基雅維利得出了不可能知道過去的全部真相這個結論。因此,人們對變革的看法往往是有偏差的,也因此會有懷舊情緒。接著,他開始分析羅馬的對外關係。他斷言,人口眾多是共和國強盛的前提。馬基雅維利主張借鑒古羅馬用來確保其財富和國力增長的策略。他認為,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在於強大的軍隊而不是金錢和財富。
第2冊,第11-20章
馬基雅維利在這組章節中的許多主題都與戰爭有關:如如何選擇進攻時機,一個國家在戰爭中猶豫不決時會麵臨的危險;當代軍事價值觀的惡化;炮兵,騎兵與步兵的之間的相對優劣勢;以及雇傭兵的危險。
第2冊,第21-33章
在這裏,馬基雅維利提出了一係列廣泛的話題:人們有諸多做出錯誤判斷的傾向;羅馬在決策中如何避免首鼠兩端而是采取極端策略;軍事堡壘的無用論;輕視或虐待士兵的不可取;在一次成功或勝利之後過度行為的危險;以及信任流亡者的危險性。
第三冊,第11-20章
馬基雅維利說,盡早果斷快速采取行動打擊敵人至關重要。一支好軍隊和一個能幹的將軍是唇齒相依的。好將領必須用新穎的計謀來嚇唬敵方,而且還必須防範對手的此類伎倆。一支軍隊應該隻有一個領導,因為任何權力分割都會帶來錯誤、拖延和其他不利戰事的因素。在和平時期能人常常被忽視。人類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行為可能會產生持久恒遠的影響。
第三冊,第21-30章
為了說明領袖的個性風格和形勢所需的策略是否相合是戰爭獲勝的關鍵,馬基雅維利將兩對性格對立但贏得了同等聲譽的人放在一起對比。第一組是漢尼拔和西皮奧·安富利肯斯(Hannibal and Scipio Africanus);第二組是曼柳斯·托誇圖斯和瓦萊裏烏斯·科維努斯(Manlius Torquatus and Valerius Corvinus)。然後,他接著討論了為什麽英雄戰士政治家卡米盧(Camillus)在他的軍隊並不受歡迎。馬基雅維利接著討論了城市中的派係,對公民的監視,以及人民如何效仿君主。
第3冊,第31-40章
強大的平民和共和國無論是在太平盛世還是在戰亂紛爭的年代都能保持他們的尊嚴和精神,因此共和製比君主製穩定,是更好的製度。M指出,一支軍隊隻有士兵和指揮官都充滿自信才可能勝利。M還認為那些推進一項艱難或特別任務的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因為如果一旦失敗,他們作為領頭人會首當其衝地受到責罰。在這組章節中,馬基雅維利還討論了一個好的軍隊指揮官必需具備的特點。他還認為戰爭中的欺詐非但沒有違背道德原則,而且是值得讚揚的。
第三冊,第41-49章
保衛國家的安全至關重要,好公民以熱愛國家為榮。被迫許下的承諾無須堅守和兌現;膽大妄為遠比因循守舊更可能達成目標。就像一家人彼此相似一樣,來自同一個國家的人也會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共和國想要保衛國家主權,必須采取預防措施,時刻保持警惕。
1. 人隻有在被逼無奈時才做對事(第一冊第三章)
這句話說明了馬基雅維利對人性持灰暗的悲觀態度。嫉妒、貪婪、野心和不滿是人類生存狀況的基本要素,領導層無論是君主製還是共和製下的首領都需要認識到人類的這些本性和行為永遠不變的客觀現實。
馬基雅維利認為所有形式的政府都有缺陷,所有情況都不理想。人們麵臨的挑戰是盡量減少缺點,麻煩,同時要牢記,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會有其消極不利的一麵。
這一論點的背景是馬基雅維利給改革者提供的建議。他建議為了讓改革成果,改革者不妨保留傳統的表象以掩蓋改革的事實真相,因為即大多數人都滿足於外表不屑也不會去探究外表下麵的秘密。
這句話源於馬基雅維利對君王有著清醒的看法,他認為君主製的政府形式不如共和製下有人民組成的政府有益。這句話顯示了馬基雅維利敏銳的心理洞察力。
5. 在羅馬的所有機構中,獨裁製是羅馬之所以偉大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一冊,第34章)
考慮到馬基雅維利對人民意願的高度評價,他對羅馬獨裁政權的認可似乎令人驚訝。然而他指出獨裁者的任期有嚴格的年限,獨裁者的權力僅限於臨危受命的緊急關頭。
6.通過對過去的努力研究不難看出任何一個共和國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第一冊,第39章)
馬基雅維利關於利維的論述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吸取過去的教訓。因為人性恒常不變,曆史是有用的,它提供了一把通向未來,處理當下的鑰匙
7. 共和製比君主製好 (第一冊,第58章)
盡管馬基雅維利會毫不留情地批評人民,譬如他認為人民存有會導致他們毀滅的幻想,人民作為集體很堅強,但個體卻很懦弱,但他堅定地支持共和民主製而不是獨裁的君主製。
8. 盡管毫無道理,人們總是喜歡讚美過去,卻對現在吹毛求疵 (第二冊,導言)
盡管馬基雅維利認為他的同時代人比不上古羅馬人,但在這裏他非常明智地指出,不可能知道關於過去的全部事實真相。正是因為過去不可追溯導致了人們在將現在和過去對比作出了誤判。
9. 戰爭的力量不在財力,而是好士兵....好士兵千金難求;有了好士兵,千金自來(第2冊,第10章)
馬基雅維利從不害怕表達一種非傳統的觀點,他在這裏展示了他的格言風格,這種格言風格利用了格言中容易記的平行和對立。
10. 緩慢而拖遝的審議所造成的危害不亞於猶豫不決,因為遲到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但卻通常會傷害到你自己 (第2冊,第15章)
在《論李維》的論述中,遲鈍和優柔寡斷在大多數情況下等同於軟弱。然而,這些品質不能與小心謹慎混為一談,小心謹慎可能是非常有益的,譬如法比尤斯·馬克西姆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就才起來小心謹慎的策略。
11. 必須視步兵為一支軍隊的基礎和神經中心 (第2冊,第18章)
馬基雅維利在關於利維的論述中用了大量篇幅來描述軍隊兵種的構成,宣傳動員和指揮。他將步兵、炮兵和騎兵進行了比較和討論,認為在一支高效的武裝部隊中,炮兵和騎兵的重要性次於步兵。
12. 人的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取決於他的行為方式是否和時代潮流相吻合(第三冊,第九章)
變化與變遷是馬基雅維利的《論李維》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他認為變化的周期性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不滿和對新奇事物的熱愛植根於人性之中。在本章的背景下,他討論了法比尤斯·馬克西穆(Fabius Maximus)和西皮奧·阿飛克努斯(Scipio Africanus)的不同性格。幸運的是,他們的性格正好各自適應了第二次布匿戰爭不斷變化的形勢下所需策略和行動的風格。因此,他得出了羅馬帝國很幸運的論斷。
13. 個人野心隻要微微露出苗頭,人們馬上便會將皇恩在他們心中激起的感激之情拋之腦後。因此,被人畏懼比受人愛戴是安全得多的。 (第三冊,第21章)
這裏的背景涉及到漢尼拔和西皮奧的不幸,他們獲得了巨大的聲譽。馬基雅維利對忘恩負義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在此,他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14. 貧窮比財富結出更好的果實 (第三冊,第25章)
馬基雅維利認為古羅馬人尊崇貧窮。在這裏,他寫的是著名的獨裁者辛辛那圖斯。在共和國早期,辛辛那圖斯為了服務羅馬,離開他的小農場。功成名就後,又謙虛地回到他的農場為生。因為這些行為,辛辛那圖斯成為了準傳奇。
15 一個訓練有素的指揮官應該極其小心地避免一切可能使他的軍隊氣餒的事情 (第三冊,第37章)
這裏M討論在一場大戰之前的小規模熱身戰鬥是否有用。馬基雅維利的結論是微妙的:熱身戰有時會有幫助,但如果結果降低了軍隊的整體士氣和信心,就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了。
歡迎瀏覽我的自留地:http://1acreyard.com
Michavelli 的直言導致被冠上了“凶暴”的名聲,英語Michavellian就是殘暴的代名詞。他的很多觀點現在都被證實了的。如“失去比得到痛苦”。
1. 人隻有在被逼無奈時才做對事
5. 在羅馬的所有機構中,獨裁製是羅馬之所以偉大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這兩句值得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