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快過完了,東北的天氣三伏天就不熱,到夏末就更涼快了。可不知道為什麽胡同裏突然有那麽多的螞螂兒(蜻蜓)在飛舞,招惹得胡同裏的孩子們幾乎全出動了。大家都拿著一個長竹竿,雙手把竹竿盡可能高地舉起,很快就會有一隻螞螂兒落在竹竿頂部。小心翼翼地把竹竿慢慢地放低再傾斜,兩隻手一把一把地往前移,那個螞螂竟還傻傻地並排豎起它的雙翅被人兩個手指捏住。小孩舉著竹竿追逐獵物,親手捉住螞螂時的那種快感,頗似山裏獵人下套子挖陷坑捕獲野物時一樣的欣喜。長在城裏的孩子,看到昆蟲和動物的機會不多,從春到夏偶然會有個什麽蟲兒飛過或落在誰家養的花盆植物上。看得最多的還是地上忙個不停的螞蟻,或者晚上聽見牆縫裏鳴叫的蛐蛐。大街上有燈照明的電線杆子旁邊會有喇喇蛄,或者類似蛐蛐的油葫蘆(個頭比蛐蛐大身體油黑發亮),晚上圍著燈光飛舞或在地上爬行。小孩子跟著有經驗的大哥哥,晚上拿個手電和長須子,去捉牆縫裏的蛐蛐,別的那些蟲兒卻沒人養來玩。
偶爾會有郊區農民抓幾個蟈蟈上城裏來賣,買的人不多,慢慢地就看不見賣蟈蟈的人了。胡同裏裸露著土地卻不見棵青草或野菜,春夏間來城裏賣苣蕒菜的郊區農婦很受歡迎。那些圍著頭巾穿著花襖說話憨厚的大姑大嫂們,挎著個籃子拿著個碗,根據季節五分或一毛錢,用手大把地抓上一碗賣給城裏人。買了苣蕒菜的人家,主婦端回家去一根根洗幹淨了,晚飯時一家人蘸大醬吃。苣蕒菜味苦,莖葉斷處有白色液體流出,手摸了發粘變黑。嫩而新鮮的苣蕒菜葉有點紫紅色,苣蕒菜沒長老賣相好價錢貴一點,蘸大醬吃在嘴裏苦中回甘,品嚐得到鄉村的一點春意。
季節更早點來城裏的是賣雞雛的郊區農民,春暖花開氣候宜人,一擔子挑兩大扁平筐的小雞雛,“雞兒雞兒”的叫聲飄進胡同、飄進巷子、飄進院子。胡同裏的孩子們聽見或看見了,不買也要跟著看熱鬧,有孩子花三五毛錢買上幾隻當鳥玩,鳥可不好捉,捉了也不好養。
海子有一次得到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麻雀,他找了個帶蓋的紙盒,墊上棉花把小麻雀放裏養。一天兩次給小鳥喂水泡過的小米粒,把嫩菜葉搓個小球喂它吃,鳥兒那個小黃嘴丫張得好大,貪吃的樣子好像能把海子手指都吞下去。幾個星期小麻雀翅膀長硬了,他帶著小麻雀去院裏,小麻雀一下子飛到房簷上;他用喂鳥時的“啾啾”聲喚它下來,小麻雀在房簷上把小腦袋東轉轉西轉轉,小圓眼睛眨巴眨巴,翅膀一撲楞飛落回到海子的手掌心。海子的心一瞬間柔軟地化成了水,手拳住那隻小麻雀,不敢太緊怕弄痛了它,也不敢放鬆怕它飛了再不回來。鳥兒在紙盒裏睜大了眼睛望他,海子趴在炕上和鳥兒對視著,鳥兒想什麽呢?海子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想保護好這隻小小鳥,卻又不知如何把它保護好。
一天海子早起忘了把裝小麻雀的紙盒從炕頭放到窗台,晚上窗台上有冷風要把它放到炕頭保暖;早上和中午做飯多,海子放學回來,發現炕頭太熱小鳥被悶死了。海子把小鳥放在手掌心,盯視了好久小鳥那閉著的眼睛,不見小鳥再看他才戀戀不舍地埋了。海子一個下午都不想說話,他坐在那個有木柵欄門的小院,手裏拿著一根小鳥掉在窩裏的羽毛,用指尖一點點撫過。院子裏偶爾傳來鄰居燒飯的鍋碗瓢盆聲,炊煙、飯香、和天光,在他麵前模糊成一片,隻有小鳥在風中飛翔……。
海子有時夢見那隻小小鳥,在他的手掌心裏,他輕輕地拳住感受著那一團絨毛些微地蠕動……。他怕手攥得太緊傷著它,便隻敢輕輕蜷著手指,他聽見小鳥微弱的心跳……。海子在夢裏充滿希望,醒來時手掌空空,他閉上眼睛再想會兒夢裏那一團生命。溫柔與傷害之間,隻是一時疏忽,一隻小小的、曾在他掌心發抖的小生命,就悄無聲息地離去了。小鳥,一個精靈靈的小小鳥,讓海子感受到一個生命的珍貴和可愛,大自然萬物都有它個體的美妙和神奇!
飛過的鳥兒留下它的光影,飄過的風有少年的心聲!
小雞雛“雞兒雞兒”聲一進院,海子跨出家門蹲在賣雞雛的擔子旁。太可愛了,不是一隻,是一大堆兒毛茸茸的小雞雛,跌跌撞撞“雞兒雞兒”地叫著鬧著。海子拿出自己所有零錢,買了四隻小雞兒,用一個籃子端回家。海子把四隻小雞兒放在炕上,讓它們隨意地跑,離了群兒的四隻小雞兒卻擁擠成一團,瞪著溜圓的小眼睛看著海子,不叫也不鬧。海子趕緊找了個大紙殼箱子,裏麵墊了報紙,把四隻小雞兒小心地一隻隻輕輕捉住放到這個雞窩裏。海子去給小雞兒準備吃食,他把一勺小米倒進一個小碗,找了一個雞蛋煮熟。聽說雞蛋黃最有營養,把雞蛋黃捏碎和小米拌在一起,他在忙的時候聽得見那四隻小雞兒“雞兒雞兒”的叫聲。海子端著拌了雞蛋黃的小米,剛一接近紙箱子,四隻小雞兒看到他馬上就噤聲了。他把為小雞兒特製的食物放了一小堆兒在雞窩中間,四隻小雞兒馬上把雞食刨亂了;海子剛要伸手去整理,小雞們卻低頭邊刨邊吃起來,那樣子可愛極了。海子放心了,又找來個小碗放上水,他要照顧好這四隻小雞雛,再不會讓一隻小雞兒因為他的疏忽而死掉。
春天很快過去就到了夏天,小雞兒長得快,和家裏早已喂養的老母雞吃一樣的食兒了。它們不再發出“雞兒雞兒”的叫聲,紙殼箱子做的窩也限製了它們的活動。海子把他們放到屋外雞棚裏,那兩隻老母雞卻也不欺負新來的半大不小的四隻雞,挺有長輩的樣子,和後生雞們相處得和諧。倒是兩隻逐漸現出本相的小公雞凶橫起來,它們開始雄雞特有的鳴叫,而且出於本能開始抵抗海子逗雞玩兒。它們脖頸毛發豎起,雙腳和雙翅做出一副攻擊的姿態,拉長了脖子瞪視海子。一次海子把它們放出雞棚,他剛伸手捉住一隻小母雞,一隻小公雞從身後飛撲過來,跳在海子背上啄了他頭發一口。海子放下手中捉住的小母雞,轉身出腿抵擋小公雞的進攻,卻不想更加激怒了它;小公雞後退兩步,脖子上的毛發根根豎起,撲騰著翅膀飛躍起在空中,雞爪大伸展著用它鋒利的喙向海子撲過來。海子不想和它鬥下去,後退轉身它卻窮追不舍,海子隻能連踢帶打把它趕跑。
第三套院裏孫家孩子也買了雞雛,孫家三小子比海子小一歲,兩人經常捉住自家的小公雞鬥架。海子和孫家三小子兩手抱著自己的公雞,雞頭禮貌地互相碰一下,然後把兩隻公雞放在地上;院子作為鬥雞場是太小了,兩隻鬥紅了眼的公雞,翻飛跳躍蹬腿出喙,把對方身上的羽毛一片片啄得漫天飛舞。全靠海子和孫家三小子出麵媾和,捉住自己家的公雞,把公雞身上紛亂的羽毛撫順放回雞棚。三道灣胡同的鬥雞進入最高潮,胡同各大院養有公雞的半大小子們,都抱著自家的公雞參加胡同鬥雞大賽。那是一群烏合之眾,大賽成為一場混戰,鬥雞們打得塵煙暴起敵友不分;孩子們呼叫喝彩助威叫陣,恨不得自己是隻好鬥的公雞,親自下場和對手做拚死一搏。
勝也好敗也罷,三道灣胡同大多數的公雞都被殺了,經常有人家飄出小雞燉蘑菇的香味。沒被殺的公雞被人養著,每日抱著隻大公雞去哪個會打針的人那兒,抽公雞血再注射給人。公雞自身好鬥的血性,通過血漿混入人的身體,有人現身說法,打過雞血麵色發紅精神亢奮。雞血有如此神奇療效,那些隻知道小雞燉蘑菇而享受口腹之欲的人家,真是暴殄天物。
一場大雨,胡同裏的窪地會形成一個小水塘,海子想起自己還有一塊做手槍剩下的硬木板;他在上麵釘了一根大長鐵釘子,在長釘子上掛了一片小帆布,放在水窪裏風吹得“帆船”在水麵跑起來。沒風的時候,海子用嘴吹,吹的“風”很有限,他又不能進到水窪裏追著帆船吹“風”。新華書店有航模船的書,螺旋槳好做,可是沒地方弄到小電動機;他想起商店裏那個上勁兒的小汽車,用手擰上勁兒,小汽車能跑好遠。海子把釘子燒紅,在那個小帆船後麵斜著燙出一個洞,拿竹片做了一個螺旋槳;用兩條粗皮筋把一小塊蠟燭和螺旋槳穿過那個洞連在一起,把粗皮筋兩頭係個大疙瘩,蠟燭在螺旋槳和船尾間起個潤滑作用;他用手指把螺旋槳順時針扭到最緊,放在水裏小船兒反方向動了。海子拆開把螺旋槳調整了方向,再試驗小船果然可以在水麵走很遠,可是方向不穩。這難不倒海子,那本航模船的書說得明白,每隻船都要用舵控製船的方向。海子在小船的尾部下麵離開螺旋槳的地方用竹片做了一個可以活動的舵,他把舵和船體方向一致,上了勁兒的船就會直行;舵和船體方向不一致,船就會轉圈,角度越小船轉的圈越小。看海子在水窪玩船有意思,就有孩子用紙迭出小炮艇或者大開口船,也有的學海子做出更好看的木頭船。小小水窪四外圍了一大圈的孩子,木船、紙船、戰艦、風帆,水麵上“百舸爭流”。
梅子家裏姐妹多,還有一個不會走路的小弟弟,天氣不好時,都窩在那間屋裏;要是啥也不幹,幾個姐妹七嘴八舌越發顯得屋子的狹窄和擁擠。屋裏空間太小,她們大多時候坐在炕上,圍成一圈欻“嘎啦哈”。她一邊要照顧不會走的小弟弟,一邊陪妹妹們玩遊戲,手指翻動間全靠技巧與默契。“嘎啦哈”是羊的膝蓋骨,每塊骨頭四個麵,“嘎啦哈”被玩過許多回後質感溫潤堅硬,幾塊骨頭更像歲月風幹的光滑石頭。院裏海子家人多,馬大娘買來各種便宜的動物下腳料給家人補充營養,海子妹妹把羊腿膝蓋骨洗幹淨留著。梅子家小姐妹有時找海子妹妹玩,所以梅子家也就不缺“嘎啦哈”。欻“嘎啦哈”要手眼協調,用一隻手將口袋向上拋,在口袋拋擲上空至落下來的極短時間內,用同一隻手迅速地將“嘎啦哈”翻至相同的一麵,或抓、或搬、或挪移,講究的是“快”、“準”、“巧”。
天氣好時,梅子會帶著妹妹們跳皮筋,讓最小的妹妹看熱鬧。四姐妹分成兩撥,兩個各拉著皮筋一頭,另外兩個單人或一起跳。“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那條皮筋繩是用平時攢下的一個個皮筋圈圈兒串在一起,跳著跳著皮筋圈兒會斷開一個,梅子就要從收藏裏找出一個新的接上。最小的妹妹不會跳,可是她喜歡和姐姐們在一起玩兒,就口齒不清地跟著唱。有時梅子把皮筋一頭掛在門把手上,另一頭讓最小的妹妹拉著,五妹太小沒耐心,玩一會就夠了。
梅子陪妹妹們玩,她是那個幫妹妹紮辮子、分零食、處理爭吵的人。在妹妹們眼裏,她是個無所不能的大姐姐,穩重又理解她們。家裏沒有別的大人照管她們,女孩們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妹妹們都聽大姐姐的話。梅子陪妹妹玩是一種責任,和妹妹們在一起她是個大人,隻有隔壁院阿敏是她年齡相同的女友。阿敏和梅子在一起有話說,也可以啥都不說,呆呆地望著天上的雲和飛過的鳥,默默地聽雨聲或看窗外飄著的雪。梅子與阿敏的默契,讓她們倆從心裏互為知音,培養著兩個姑娘的友情。這種友情是一種姑娘間的互相信任,她們之間說的那些話從不對別人提起,友情屬於她們自己。
方城裏沒河沒湖,胡同裏沒草樹很少,喜歡植物的人在家裏用盆養些花草,離自然景物最近的是萬泉公園(小河沿公園)。出了大東門向東南走二十分鍾,有山有水有草有樹,還有很多珍奇動物。海子第一次去萬泉公園是和爹一起去的,一個暖風和煦的星期天,爹帶著他和兩個弟弟。海子那時剛上小學,記得爹坐在小河旁公園椅子上看書,他們幾個在小河旁的草地上玩耍。沿小河有一排樹,垂著的樹梢偶爾被風吹得動一下,草地鬆軟碧綠。
海子後來和吳綿縝還有其他幾個男生夏天去過幾次,也不進公園遊玩,就在萬泉公園的露天遊泳池玩水。不會遊泳的把個單帽浸濕了,單帽都是雙層布,兩手抓著一小塊帽子布,用嘴對著可勁吹就成一個空氣泡。練習遊泳時雙手拽著帽簷,兩個腳亂撲騰,人就沉不下水去。沒有單帽用褲子也行,把兩個褲腿浸濕綁好也能吹出一個分叉的大泡泡,不會水的孩子正好趴在兩個褲腿吹出的泡泡中間學遊泳。夏天放暑假期間遊泳的孩子太多,遊泳池有時間限製還要花錢買票。有孩子就去河裏野浴,開始都是在河水不深的地方,河岸邊有人走來過去;不覺得危險,慢慢膽子大了,隻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有會水的人遊泳。海子三年級時,中央路小學一個高年級的學生,去渾河遊泳被淹死了。每次放暑假前,學校都要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去大河裏或深水裏遊泳戲水。被水淹死的多是會遊泳的人,再是風平浪靜的水體,也會發生想不到的危險。不幸遇難的孩子,讓家裏父母沒法活!
可孩子們多喜歡水啊,一個月去一次澡堂子,在熱水池子裏也要湊合著撲騰兩下。泡澡的人多了,在池子裏撲騰就討人嫌,澡池子水熱也太淺;澡堂子熱氣蒸騰,進去頭悶腦漲渾身難受,小孩子不願意去澡堂子。那次下暴雨正陽街積了兩尺深的水,小北門副食店的大圓茄子漂得到處都是,小孩子玩了水還順手撈上幾個大圓茄子回家。玩了水的小孩子身上水幹了後,拿食指在胳膊上一撓就顯出一條明顯的道道,大人就用這個辦法檢查孩子是否玩野水。那天玩了水後抱著茄子回家的孩子們,當媽的都樂得有不要錢的茄子吃,忘了在抱著茄子的胳膊上劃一道。胡同的孩子們盼著又暴又急的雷陣雨,不為了發水可以撈茄子,想的是出了家門大街上就可以去玩水。
秋日天高氣爽,一到周末胡同裏全是孩子,玩啥的都有。常看見兩撥孩子在一起打梭子,玩時用的梭子和梭板都是自己做。一拃長一寸粗的圓木棍兩頭削尖就是梭子,一尺多長一巴掌寬的木板,一端用鋸子做出個把手就是梭板。把梭子平放地上,手握梭子板敲擊梭子的一個尖頭,就勢把跳到空中的梭子打飛。往往是海子和林子,把胡同裏的孩子分成兩隊,定好規則開始打梭子。
把梭子放在地上,雙方隊員都站在梭子外五步遠,剪刀、錘子、布決定哪隊先開始進攻。攻方梭子手把圈內的梭子敲飛,然後把梭子向沒人的方向狠勁兒一拍;梭子飛得越高越遠為好,兩隊人拚命去搶梭子,攻方搶到得分;再繼續開始放梭子在地上,開始新一輪進攻;如果守方搶到梭子,則攻守易位,從新開始新一輪敲梭子打梭子搶梭子的過程。打梭子規則千變萬化,沒個什麽標準,就為了一起跑著搶一個東西玩兒。一不小心打飛的梭子碎了誰家玻璃,大家一哄而散,留下倒黴人家罵半天。
胡同裏常有老漢賣糖稀,兩根小棍在糖稀鍋裏攪上一小團,一分錢甜上大半天。有人挎籃賣“菇娘兒”,青“菇娘兒”可以把籽掏空咬著玩,發出青蛙似的聲音;成熟的“菇娘兒”大把地抓著往嘴裏扔,香甜多汁真好吃。偶然有人背著個大木頭箱子串胡同,交幾分錢就讓孩子隔著個小孔看“洋片兒”。能給家裏打醬油的孩子,買東西剩下的錢媽媽不會要回去,攢下零錢光顧走街串巷的小買賣人。
天暖了,胡同裏開始滾鐵環,一個追著一個地跑,鐵環在鐵鉤裏劃出的響,那是火車駛過童年的軌道聲。風箏也飛起來了,吃冰果剩下的小竹棍綁個框架糊上紙,再貼上一條長尾巴;從媽媽針線筐裏拿一軸線,係上風箏在胡同裏跑,逆風而上的風箏“欲與天公試比高”。
地上挖上五個小坑,玻璃球在手中叮當作響,一群孩子趴著比準頭,陽光照得玻璃球亮晶晶。扇啪嘰是男孩兒的最愛,從哪兒搞來一摞畫有人物的硬卡片,一個一個往地上“啪嘰、啪嘰”地扇,贏了就收走別人的啪嘰。紙煙盒疊成元寶狀,像啪嘰一樣扇,煙貴了煙盒也好看,疊成的元寶都想贏。玩泥巴的孩子髒兮兮,和好的泥巴做個底兒薄薄的泥碗兒,反手扣在地上,能聽到一聲爆響,就暢快地笑出聲。渴了熱了,就著自來水龍頭,清涼的自來水喝個飽。
天冷了,冬天沒冰沒雪時可以在一個向陽的牆根“擠香油”,所有孩子齊聲喊,全都合力向前擠。遊戲簡單場麵歡樂,參加的人興致高漲,一個個擠得冒汗——“出油”;“擠呀,擠呀,擠香油兒!擠出粑粑換糖球!” 一聲接一聲,回蕩在胡同的磚牆間。
太陽一點點轉著方向,胡同裏沒有季節孩子們忘了時光,再無聊了就去爬城牆、去中街逛商場。不到飯點不回家,窩頭、苞米碴子粥、高粱米飯,餓了有飯吃就是好日子。老師留的作業不多,放學回家有學習小組,胡同裏孩子們湊一堆兒就是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