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鄉土

故事並非虛構,或曽身臨其境,或則道聽途說。
正文

三道彎胡同 上 四

(2025-08-15 18:57:34) 下一個

四 

  星期天的上午,陽光透過教室的窗欞,灑下一片明亮的光斑。本應安靜的教室裏卻回蕩著窸窸窣窣的腳步聲。梅子、海子和同一個學習小組的夥伴們從操場翻牆跳進校園,然後打開一扇窗戶跳進他們熟悉的教室,不是為了上課,是“修理”教室裏的課桌。大家分散開,“砰、砰、砰”,錘子敲擊的聲音在空氣中回響。每個人看起來那麽一本正經,舉著錘子在桌子上敲幾下,然後都俯下身子,像是在玩一場遊戲。偶爾有人竊笑,偶爾又互相使眼色,仿佛在等待著什麽。安靜了一小會兒,見值班老師並沒有出現,他們又悄悄探出腦袋後再次站起“砰砰”地繼續敲擊課桌。他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可又是一本正經地假裝在做好事又不想留名,就這樣反複幾次後,終於驚動了值班的老師。“快快快,藏起來!”有人低聲喊著。大家迅速俯下身體,像鴕鳥樣把頭埋進課桌底下,還有人竊笑出聲。他們在教室裏聽到老師向這邊教室走來,怕她走錯教室,有人又敲擊了一下課桌後,大家都隱藏好。這最後的敲擊聲讓值班老師毫無疑問地鎖定了他們的教室,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她站在門口,看著這群“修理”課桌的同學一個個從課桌下鑽出來,滿臉洋溢著被發現的快樂。“你們在幹什麽?你們是在‘修理’課桌嗎?”值班王老師眼光掃過每個人,似乎在數有多少個同學在做“好事”。大家站在一起,看著王老師不自然地笑著,王老師似乎早有準備,她拿出一個本子和筆,記下每個同學的名字,然後揮揮手讓大家玩去吧。

  回家的路上沒有人說話,沒了來時的期待,沒有那種做了好事後的滿足與快樂。他們的情緒有點低落,卻不知和誰說,也不知道怎麽說。學校號召大家學習雷鋒,多做好人好事,可哪有那麽多的“好事”等著他們呢?已經有人撿過五分錢交給老師了,他們也想“撿錢”交給老師,可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兜裏也沒錢。在一起做作業時,海子提出了這麽個主意,星期天去“修理”教室的桌子,梅子也沒啥好想法就同意了。“好事”做過了,名字也被值班王老師記下了,明天他們肯定會被曹老師表揚,可梅子覺得心裏怎麽就有點別扭呢?

  梅子右手不自然地拿著錘子,左手拽著自己的衣襟,她皺著眉輕聲說:“我覺著今天的好事做得一點也不好,王老師記大家的名字時,我都不好意思看她一眼。感覺她知道我們在幹什麽,現在想起來怪怪的。”海子看了梅子一眼說:“想那麽多幹嘛?誰讓學校老是讓我們學雷鋒,我們又想不到什麽好事去做。” 梅子的聲音更小了,像是說給自己聽:“不是說做好事不留名嗎?我們這算什麽呀?就是在演戲嘛!”海子沉默了一下,抬起頭滿不在乎地說:“我是想被表揚的,王老師記名字時,我挺高興的。”梅子轉過頭,睜大了眼睛看著他:“你還要這麽說,我們今天就是在演戲!” 海子強詞奪理地笑了說:“我們反正不是做壞事,不做壞事就是好人,我們也是沒辦法,是吧?你有別的什麽法兒去學雷鋒嗎?要不咱們去逛中街,想法兒撿五分錢交給警察叔叔?”

  他們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陽光落在肩頭,卻照不進心裏那個困惑的角落。梅子還說不明白,做好事不隻是交出一枚硬幣、修理一張沒壞的課桌,重要的是那份發自內心的思想與誠意。梅子感覺到了自己的錯誤,她比走在一起的同伴們想得更多。

  海子見梅子不開心,他忍不住問她:“你在怪我出的主意不好嗎?”梅子輕輕笑了一下說:“沒怪你,學校要求我們學雷鋒,廣播裏和黑板報上都要求大家學雷鋒。隻是我們的方法不是很好。” 海子漫不經心地回道:“那咋辦,咱還不是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 梅子認真地看著海子說:“一個人去做好事,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那你說咱以後咋學雷鋒?”梅子想了一下,不是很確定地說:“以後不要為了讓人知道而做好事,不要演戲作假,有機會有需要才去學雷鋒。”

  學校裏號召大家學雷鋒,整個社會都在提倡雷鋒精神。在火車上,人們搶著去幫列車員清掃車廂,為旅客打熱水提重行李。等紅綠燈時,有人攙扶老人過馬路,有人幫人抱孩子。那麽多人都在學雷鋒,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學習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們渴望一個有雷鋒精神的社會,大張旗鼓搞運動學雷鋒,讓有些孩子不擇手段,海子就想出這樣的餿主意。

  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毛主席用毛筆書寫了“向雷鋒同誌學習”七個大字。毛主席說:“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件好事,也不是學他某一方麵的優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雷鋒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當然,學習雷鋒要實事求是,紮紮實實,講求實效,不要搞形式主義。不但普通幹部、群眾學習雷鋒,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 ……”雷鋒日記裏這些激勵人心的話感動了無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長中的孩子們。它像一麵鏡子,讓每個聽到或看到的人捫心自問,我能為別人做些什麽,怎麽做才是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一個為建設祖國有貢獻的人。梅子還不懂得雷鋒那些話的真正含義,但她隱隱約約地覺得,那些句子很有意義。它們像春天裏農人播下的一把種子,悄悄埋進了她的心田,在她尚未察覺的日子裏發芽生根。她開始有了一些自我反省的能力,思考怎麽去做好事?做好事是為了什麽?

  她開始反思,在教室裏敲敲打打的樣子,是不是有些偏離了“學習雷鋒”的初心?像葵花朝著陽光一樣,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悄悄地、緩緩地調整自己的方向。梅子比海子早熟一些。她的沉穩和敏感影響著她的朋友,尤其是逞強好勝的海子。小學時的海子調皮、衝動,常常被老師批評。梅子的想法和行為,讓海子在調皮之外,也有一個學習的好榜樣。他們都還小,但種子已經播下了,好種子會慢慢發芽成長結出果實。等哪天真正理解那句“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關鍵時刻他們就能毫不遲疑地站出來,給這個社會增添一點溫暖。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發出“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習解放軍”的號召。社會上又掀起一波學習解放軍的熱潮。院裏隻有田叔當過兵,大家都覺得田叔人不錯,雖然他不再穿軍裝,可說話做事都很講究。回家探親的軍人,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都有禮貌懂謙讓,人們對軍人的印象都好。不用毛主席說,大家都願意向解放軍學習,雷鋒也是一名解放軍戰士呢。

  有那麽一天,田叔氣呼呼地推著他的自行車回家,正是晚飯時間,上班的人陸陸續續地回來。韓叔就問田叔:“看著你怎麽不高興啊?”田叔正想找個人疏解心裏的煩惱,就和韓叔抱怨道:“你說,全國學習解放軍沒錯,毛主席是指的人民解放軍這個整體,並不是哪一個軍人。我還當過兵呢,能讓你們都學習我嗎?”韓叔說:“你說的沒錯,是這麽個意思,咋啦?”“別提了,今天回家,我和一個騎車拐彎的軍人撞上了,我一點沒錯,是他違反交通規則。我們倆爭論時,圍觀的人都說我錯了,讓我給那個軍人道歉。氣死我了!”“為什麽讓你道歉啊,拐彎的要讓著直行的,都是這個理兒啊!”“誰說不是呢,可大家都說‘全國要學解放軍’,我要給騎車的軍人道歉。”“那不亂套了嗎?咱們都學那個軍人去撞別人啊?”“嘿,我還沒想到要這樣說,我也是氣糊塗了。我就告訴大家,我是退伍軍人,也是解放軍的一部分,不是所有的軍人都是好戰士。我這一說招來更多人的反對,說我反對毛主席,就差點把我抓到派出所去。”“現在就是這個風氣,一有爭議就是毛主席說的啥啥,這個事到毛主席那兒也不會讓你給那個軍人道歉嘛!可誰會跟你講這個理兒呢,你一張嘴永遠說不過一群糊塗人。消消氣,不值得,下次把你的退伍軍官證給大家看,說不定那個軍人還要給你敬個禮納!”田叔讓韓叔最後一句話給說笑了,兩人又扯了一通閑話,田叔氣消了,回屋休息去了。

  崔大姨來到海子家,問馬大娘要不要買舊縫紉機,崔大姨單位更新設備,把原來用腳踩踏的縫紉機換成電動的。電動縫紉機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解放了縫紉工人的體力負擔,替換下來的縫紉機低價處理,職工有優先權。崔大姨說:“買台新的要一百多元錢,還不能縫太厚的布料,我們工廠的舊機器都是為縫紉廠特製的,帆布那麽厚的布料都很容易紮透。雖然是用過的舊機器,平時保養得好,這次處理前都認真檢修過。處理價格根據新舊程度調整,你們家孩子這麽多,買一台吧,縫縫補補可以省你好多時間。”馬大娘說:“早就想買一台縫紉機,不是沒錢嘛。舊的怕也買不起,我也就能擠出二十元,哪夠買台縫紉機啊!”“你隻要想買,就交給我吧,明天讓你家誰去我單位,我差不多的買上一台,下班時就帶回來。”“他崔大姨,那可太謝謝你了,我一直想要一台縫紉機,買回來你還要教教我,我還沒用過呢。”“好學,一頓飯的功夫就教會你,要想熟練還要多做才行。我走了,你屋裏收拾個地方,明天縫紉機就到家了。”崔大姨說完就走了。馬大娘有點興奮,家裏這麽多口子人,縫縫補補的活太多,都是全家人睡覺了,她才有空做針線活。不說做新衣褲,就是破了的襖袖,壞了膝蓋和屁股的褲子,縫補起來一針一線太費事兒。有時真忙不過來了,先可著大人的補,出門的人要體麵,小孩的衣褲就那麽窟窿補丁地露著。有台縫紉機太方便了,尤其是胳勒拜兒、波棱蓋兒、和屁股蛋兒那兒用縫紉機趟一遍比手縫的結實又好看。省下的時間就可以把破了的襪子都好好補一補,穿著露腳趾頭或腳後跟的襪子不好看。

  第二天,崔大姨幫著把一台舊縫紉機搬回來,花了三十元錢,崔大姨說:“我給你先墊上了十元錢,你啥時有了還我,我又不缺這十元錢。二十元錢的縫紉機太舊了,你看多花上十元錢,這工作台新的一樣,縫紉機一點毛病沒有,比商店裏新的都好用。要放到寄賣商店,隨便估價就值五十元不止。你放心用吧,有個啥小毛病,我給你調整一下,真有大毛病找院裏老韓,他可是修理縫紉機的好技工。”家裏一下多了個大件兒,全家人都挺興奮,馬大娘尤其高興。早就收拾好了地方,放在西屋靠西大山牆緊挨南炕那兒,縫紉時有光從南窗照在縫紉機頭下方的工作台上。

  買布料和棉花都要票兒,布票棉花票一年發放一次,珍貴的像壓箱底兒的寶貝,一家人得精打細算著用。棉布做的衣服穿著舒適可是不耐磨,那些長穿不壞的化纖紡織物還沒進入普通人的生活。被褥都要湊合著,一件衣褲要傳下去,穿爛了拆了做補丁布;大人穿過的給孩子,大孩子穿過的給小孩兒,更有姐姐的衣褲改了給弟弟用。再破的衣褲也不扔,“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補襪底、補胳勒拜兒、補波棱蓋兒、和補屁股蛋兒,手工一針一線做縫紉的活兒,費時、費力、又費事兒,還沒縫紉機做得好。家裏人多白天事兒多,馬大娘都是夜裏在燈光下一針一線補衣服。

  海子現在常看到媽用小腳蹬得縫紉機“哢噠哢噠”地轉,破了的衣服和漏了洞的褲子,都用縫紉機把補丁趟得密實又整齊。胳勒拜兒、波棱蓋兒、和屁股蛋兒那兒的補丁,針腳轉著一圈又一圈像迷宮一樣好看。崔大姨說得沒錯,工廠處理的舊縫紉機比商店賣的新縫紉機還好用。工廠發的勞保工作服都是厚實勞動布做的,再加上補丁布用手縫不動,一般縫紉機也吃力。這台處理縫紉機可以用粗針大線,把有洞的波棱蓋兒和屁股蛋兒補得像加了一塊小帆布一樣結實。以前海子穿的褲子波棱蓋兒那兒總是漏著洞,海子這麽大的男孩兒最費衣服褲子,家裏男孩兒多需要縫補的衣服褲子多。

  梅子來找海子,看見海子褲子上的新補丁,針腳密密麻麻地好看又結實。她笑著對海子說:“這補丁縫得可真好看,還得是縫紉機做活又快又好。”梅子讀過雷鋒節省軍裝的故事:

  部隊下發夏裝的那天,陽光火辣辣地灑在操場上,戰士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挨個領取分發的夏季軍裝。按規定每人兩套單軍裝,兩件白襯衣,兩雙解放鞋,疊得整整齊齊地擺在發放台上,新軍裝在陽光下特別好看。

  當雷鋒走到發放台前時,他卻隻拿了一套,將剩下的一套送了回去。“雷鋒,按規定每人兩套,你怎麽隻要一套?”司務長皺了皺眉,聲音裏透著不解。“有一套就夠穿的了。”雷鋒低頭看看自己那身洗得發白卻依然整潔的軍裝,上麵幾個補丁縫得工整有致,“我現在穿的這套帶補丁的衣服,也比我小時候穿的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呢!剩下的一套給國家省下來,也能省下一點布,一點錢,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梅子對海子說:“雷鋒也常穿補丁衣服,說軍裝破了縫縫補補還能穿,穿有補丁的衣服就是學習雷鋒勤儉節約。”海子低頭看了一眼自己褲腿上那兩塊好看的補丁,突然冒出一句:“這是被迫學雷鋒,不勤儉節約我就沒褲子穿了,學習雷鋒要主動,這不算吧?我更願意解放軍叔叔穿沒補丁的衣服,你看院裏田叔穿一身漂亮軍裝的照片多威武!”梅子聽了一愣,能被海子問住的時候不多,她還真不知道怎麽回答海子。田叔給大家看過他當兵時戴船形帽和大簷帽的照片,院裏大人孩子都誇田叔好威風。海子一句話難住了梅子,他心裏挺得意。為了給梅子麵子,他轉移話頭對梅子說:“我們把家裏的廢鐵片和不用的舊書報賣給廢品回收站,拿賣廢品的錢買一本《雷鋒日記》捐給班裏,這算學雷鋒吧?”梅子點點頭說:“海子,看不出來,你想法挺多的!賣廢品攢錢買書再捐出去,這是個學雷鋒的好主意!”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