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聖誕節,首先祝各位博友節日快樂,平安健康!
前兩天剛離開燈火輝煌、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上海,又回到了相對清淨的舊金山。
2019年曾去過上海,之後由於疫情和各種限製,有五年半沒回去,其間發生了太多變化,一些我想見的人和物均已消逝。 於是,有了時不待我的緊迫感。11月中,當機立斷飛往上海。在上海呆了三天,便陪新近喪偶的插隊摯友去日本閑逛散心兩周。回上海後的兩個半星期,每天忙於見親友,聚會飯局不斷。曾計劃去我以前住的街區走走看看,卻因沒有時間而無法如願,隻得等下次了,可是不知下次將是何時。
這次去,住在靜安寺附近一條具有百年曆史的老弄堂裏。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那條弄堂,是去拜訪我們外語係的係主任。他曾在中國銀行的英國分行工作多年,說一口帶有倫敦腔的英文,頭發梳理得紋絲不亂,衣裝整潔考究,一副紳士派頭。那條弄堂是中國銀行職員和家屬的宿舍,建造於1923年。係主任長我三十多歲,早已離開了人世,但是進了弄堂,難免想起他。
至於那條弄堂,也已麵目全非,不少老房子被拆了,曾經的籃球場網球場也不複存在,為的是在寸土寸金的空間蓋更多更高的居民樓。眼下,往日顯得寬敞的弄堂停滿了私家車和摩托車,人來車往,感覺比以前更為擁擠。
那裏離靜安寺不遠,一站公交車的路程。靜安寺,也稱靜安古寺,是上海的著名古跡,原來的寺廟建於公元三世紀,十三世紀遷到現在的地址,即南京西路和華山路的交界處。
我家的老房子也離靜安寺不遠,不過是在另一個方向。上小學時,我就去過靜安寺,那是為了陪同學去拜菩薩。這位同學功課不大好,考試前決定去拜拜菩薩,保佑她及格。我一聽覺得太好玩了,自告奮勇陪她前往。那時的靜安寺相當冷清,大家都響應革命號召,破除迷信,不信宗教。
到了靜安寺,隻見到稀稀拉拉幾個穿大襟褂子、梳發髻的老太,當年被稱為頑固的“老迷信”和“老封建”。我跟同學雖身為少年先鋒隊隊員,但好奇心驅使我倆跨過高高的門檻,邁進了昏暗的大殿。說實話,罪惡感和對昏暗的恐懼占了上風,同學鼓起勇氣,朝著觀音菩薩胡亂念叨了幾句,還鞠了個躬。我是提心吊膽,連菩薩長什麽樣也沒看清楚,便慌不擇路逃了出來。
這次不少朋友為照顧我,特意把飯局設在靜安寺附近的餐廳裏。幾次三番經過靜安寺,發現寺廟比以前大了許多,多出了不少新建築,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金光閃閃的靜安寶塔。一改往日的古樸,現在的靜安寺是“金光萬丈”了。
靜安寺的門票50元一張。到了除夕,門票會漲到1000元,因為不少人帶著無窮無盡的願望和欲望,去那裏求平安,求健康,求升官,求發財,求結婚,求生子,求入學,求入職...... 然而,他們的願望常常落空。於是,網上的心靈雞湯勸告人們要先淨化心靈,懷著慈悲之心去拜菩薩。一個人應該知善因,種善因,才能生善果。如果種惡因,隻會生惡果。好運是不會不請自來的,因此當一個人背運時,需要多種善因,才能收獲善果。
靜安寺對麵曾有個小公園——靜安公園。那裏曾為公墓,上海人稱為“外國墳山”,50年代改建成公園。我記憶中的靜安公園雖然小,但因遊客不多,比較清淨。現在靜安公園的圍牆拆除了,原來公園的入口建造了巨大的靜安廣場,成了旅遊打卡和業餘歌手賣藝的熱點。到了周末下午,異常嘈雜,一群來自北域和西域的大叔大嬸穿著廉價的花花綠綠的新疆民族“戲服”,隨著擴音機的樂聲,載歌載舞。還常有懷揣歌星夢的引吭高歌,包括五音不全者。
靜安寺附近多半是新建築,隻有大名鼎鼎建於1933年的百樂門舞廳依舊存在。特地去裏邊看了看,為的是看看“竹馬”的工作場所,他曾是部門經理,在那裏工作了二十多年。不幸的是,新冠奪去了他的生命(見我的舊博文《我的竹馬駕鶴西去》)。歲月無情,物是人非。
靜安寺附近的新建築包括三個高檔購物中心。一個是久光城市廣場,內有日本久光百貨公司。另兩個是靜安嘉裏和越洋廣場,內有眾多名牌店,這三個購物中心都麵向高端顧客。到了聖誕季節,南京路和購物中心華燈齊放,明亮豔麗,流光溢彩,精彩紛呈,名副其實的“大手筆”。以下為南京西路夜景。
以下為商場的聖誕布置:
酒杯搭建的聖誕樹
有人說不惜重金的聖誕裝飾是為了吸引國外遊客,把他們喜歡去的地方都打扮好了。盡管此舉是否有用尚不清楚,但是燦爛的燈光和美妙的氛圍吸引了不少國內的年輕人,還有來自美國大農村的本人。對於陌生的新上海,我沒有抗拒和反感。這座城市勃發的生命力,吸引我去觀察、了解她。隻是靜下心來想上海,心中揮之不去的依舊是那個半明半暗、高雅與市井交織的老上海。
圖片均為原創
北京還是有很多平房和四合院的,三環裏更多。 上海也有老石庫門街道吧?
祝海風姐節日快樂!
祝海風姐闔家節日快樂!
在投壇也看見壇友介紹北京現在的聖誕風情,看來天空沒有國界,現在Santa是越來越“深入人心”了 ;-)
“靜安寺的門票50元一張。到了除夕,門票會漲到1000元”, 啊? 我要是信徒,才不會相信過節門票會漲這麽多倍的寺廟,因為那裏肯定不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住的地方!
去過上海兩次,喜歡她的多元文化。很理解你對”那個半明半暗、高雅與市井交織的老上海“的懷念,因為我同樣也有對我出生長大故鄉北京的懷念:那些被高樓代替了的平房和四合院,那些在街上理發下棋的市民,局氣厚道和貧嘴逗樂兒混合的聲音, 。。。 那個現在回去了可能也找不到了故鄉, 唉 。。。
祝海風姐和姐夫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