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人對“紅色基因”津津樂道,我倒是覺得中國人血統中更強大的是“黃色基因”或“黑色基因”,依黃土地還是黑土地而定。幾千年的農耕社會,世世代代的農民,導致中國人最珍惜的就是土地。哪怕是終於搬進城裏的人,也有土地情結,有了點錢便買房買地。
在上海的熟人朋友,幾乎都是房主,不少人不止一套,有了自己的住房,就開始忙子女的婚房、休假房、投資房、出租房。上海的房地產貴得驚人,使得不少人望洋興歎,不得已放棄了在上海再買一套房的美夢。
於是,有些人開始注意上海郊區和周邊省份的房子,近的也漸漸買不起了,便向更遠的省份擴張。我有個朋友,爸媽是南下幹部,雖然她出生在上海,但是常聽父母念叨老家的這好那好,潛移默化,對老家充滿了好感。
若幹年前,朋友聽說有些人去她老家附近投資房地產,連忙趕去看房。雖然這“小區”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下了長途汽車還要乘坐當地農民的三輪摩托車才能到達小區,但是房價便宜啊。想到上海一日千裏的發展趨勢,原本沒有大路的小區一兩年就通了地鐵,隨後看著房價嗖嗖往上漲,老家遲早也會這樣吧?
朋友相中一套又大又亮的,買了下來。小區開發商提供一條龍服務,裝修也可找他們,價錢比起上海來,便宜了許多。朋友趁熱打鐵,把房子也裝修了。
這套房是朋友的“度假房”,到了夏天,朋友一家便去那裏小住幾個月避暑。可惜那兒的交通這些年來沒多大改變,隻是除了三輪摩托,終於有了幾輛載客的私家車。此外,小區附近多了些小店,還有一家小超市,買菜可以就地解決了。
在那兒住的時間長了,發現的問題也多了,離小區不太遠有一家鋁製品廠,一刮西南風就往小區輸送嗆鼻的“毒氣”,周邊的河溝水色可疑,朋友擔心水源受到了汙染。
朋友的房子雖然又大又亮,建築材料和施工質量不好,窗子關不緊,下雨往裏漏水;樓裏的下水道常堵塞;地板高低不平,走上去發出吱吱的聲響;因為屋裏進過水,牆上的油漆剝落。朋友是看哪都有毛病,最後決定先把窗子漏雨的問題解決了。
這會兒開發商撤了,那就找物業,讓他們推薦施工隊。不料來的師傅就是原來裝修的師傅,一問才知道物業、保安、施工隊、運輸隊都是一個鄉的,該地的部分農田被開發成“小區”了,鄉民轉行做了小店老板、超市經理、保安、司機、裝修工、保潔員等。朋友尋思老鄉的技術不過硬,加上原來的窗子質量不好,親自去附近小城購買材料,從那裏請了專業師傅。
不料,保安不讓運窗子的卡車進小區,說是小區隻能用指定的材料裝修,而指定的材料需要去小區附近的建材商店購買,那家店是村長的親戚開的。朋友好話說盡,還塞了幾條煙,才買通保安,讓窗子通行了。
可是外來施工隊在作業時,卻遭到百般刁難,這兒不能停車,那兒不能放東西,這個通道不許過,那個樓梯不許走。所有這一切,隻是為外鄉施工隊設計的,本鄉的幹什麽都行。朋友去找物業總管抱怨,按上海規矩,物業應該為業主服務,可是這裏本末倒置,物業態度蠻橫,根本不理她。
聯想到小區的生活,鄉民壟斷了這裏的商業和服務業,出行、購物、修理、清潔都由鄉民控製,他們沾親帶故,誰也惹不起,惹了一個,就是惹了一家一村一鄉。她這才意識到,小區猶如“黑社會”,自有規矩,最有權勢的鄉民是“黑老大”。強龍不壓地頭蛇,她還是早些逃離這個“匪窩”吧。
朋友的房子上市了,可是無人問津,那一帶新的小區如雨後春筍,房屋的布局更現代更華麗,誰要她這過時的二手房?她這是拿錢買的教訓。如果打算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買房子,還是應該慎重考慮。
謝謝海風姐的好分享,問好!
-----------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二郎好,運氣最差的是49年買房買地的,1911年去做太監的,1976年向四人幫表忠心的(微信上看來的段子,別的忘了)。
海風姐周末愉快!:))
希望你朋友能盡快把房子賣掉。
海風姐周末愉快!
異地選自住房,是不是先租房住一陣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