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

坐擁兩岸,皆不相屬,看潮來潮往,記花開花落,嚐人情冷暖,憶往昔歲月,願此生安然
正文

(2025-10-09 13:42:00) 下一個

翻到了一些很多年以前寫的東西,陸續傳上來。

 

 

2012年,陽光早早地降臨到英國,一掃往日的陰靂,3月份就已是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人們縱情享受著難得的陽光,並不為各大新聞媒體上鋪天蓋地的專家預言的幹旱警示所恐慌。仿佛是有意嘲弄那些專家一般,在人們還對陽光的溫暖意猶未盡之時,才剛到月底,一夜之間,陰冷潮濕的雨季轉眼即到。陰暗低沉的天空,沒完沒了的下下停停的雨,在冷氣襲人的風裏,間或來一場冰雹或雪籽,已不再是什麽奇聞。偶爾才露一下臉的太陽,感覺就像是幾世紀前的記憶,那樣遙遠而不真實。這樣拖拖拉拉地就到了五月中旬,天空仍布滿了厚厚的雲層,壓得人有些窒息。

這樣的日子,讓人恨不得上去幫老天爺一把,讓他痛痛快快地把雨早點下完,好讓太陽出來。突然就無限懷戀起江城那擲地有聲的疾風驟雨來,特別是夏天,劈劈啪啪地落下,短則一陣,長則幾天,完事後幹淨利落地離開,從不拖泥帶水。最喜在暴雨持續時,頂著大大的黑布雨傘,站在寂靜的柏油路邊,看雨水落在馬路上,濺起的朵朵水花,在水霧迷蒙中,有一種夢幻似的縹緲,煞是好看。 就連偶爾經過的機車,噪音都被雨霧吸收掉了,少了原來的存在感,更像是在雨霧裏飄。那對賣冰棒的老頭老太太,撐著本用來擋太陽的大黃油布傘,推著自製的小木車,不慌不忙地慢慢一起走回家。他們在雨中相互扶持的背影,成了我今生追尋愛情的座標。。。。。。

然而那時的情懷,卻總被江南的雨牽絆著,總覺得似乎隻有江南的雨,才是雨最該有的模樣。縱然沒去過江南,但那詩裏,詞裏,畫裏的江南的雨,幾十年下來,早已刻入腦髓:春寒料峭,青山黛瓦,小橋流水,楊柳吐新,斜風細雨,油傘佳人,裙裾飄飄,似聞其聲。。。。。。

前年回國時,臨時起意去了趟杭州,就遭遇了一場秋雨。那不像是在下雨,倒像是在下霧:細雨從天空無聲無息地下來,柔弱無骨般,隨著微風,飄蕩。沿著西湖走了一天,那雨也飄了一天。人慢慢地走,那雨也不急不緩地下,仿佛是一場約定。已是深秋,還有一些荷葉立在湖裏,偌大的西湖就罩在雨霧中,長堤,柳岸,洞橋,高塔,遊人,廊船,影影綽綽。。。。。。煙雨飄渺,但一天下來,也是鞋襪盡濕,盡管穿著擋雨的外套,回到酒店時已是雙手冰涼,雙頰僵冷。心裏,慵慵懶懶的,很平靜。

其實,英國的雨,雖然密密濟濟,大多時候看上去卻也好似無半點重量,往往悄無聲息,隻是打在臉上時,總微微有些刺疼,不似江南的雨,給你輕柔曼舞的感覺,讓你有伸手去觸摸它的衝動,亦不似江城的驟雨,啪啪地落在手心,能讓你感到生命的衝撞。如同置身於這個國家,身處其中,你看周遭的人大多謙謙有禮,但沒有溫暖的親近感,有著不遠卻明顯的距離。唯一一次覺得這雨不那麽討厭,是在初秋的黃昏,華燈初上的倫敦街頭,和先生牽著手,慢慢走著去劇場的路上。看四周匆匆而過的行人,覺著被那樣一隻溫暖的手牽著,即便雨天更增了一分寒意,卻不再介意,滿心踏實。

然而,就是這麽讓人不耐的雨,卻讓我領悟了一樣東西。

剛來英國,每逢下雨,看雲層暗垂,不知何時是盡頭,就總是頂著傘繼續匆匆趕路。往往走不到十分鍾,等濕濕的褲腿貼上雙腿時,雨就停了。很多時候,特別是夏天,英國的雨都是一陣一陣的,和著風一起來,而且往往風的來勢更大:吹來了一片烏雲,就灑灑雨,短短的幾分鍾到十幾分鍾,等風走了,帶走了雲,也就帶走了雨。那時會抬頭看看天空,看雲層翻滾,真正的是瞬息萬變,很像朋友說的,在英國,計劃沒有變化快。而雨傘,最多隻能護你上身不濕,卻擋不住風撲向你的雙腿。密密的小雨絲,幾分鍾就能讓你濕透。N次下來,吹壞了幾把傘,也就知道了在英國如何躲雨。一個人在這個並不怎麽接納異族的國度裏走天下,碰壁就如遇雨般頻繁,慢慢地舉一反三,悟到了老祖韜光養晦的真意,收斂起年輕時的桀驁和狂傲,不再單純地信著,憑著自己的能力和不懈地努力,就能到達彼岸,不再為那些無謂的擋在麵前的牆白白消耗自己的能量。經年累月,卻總有一把小小的折疊傘,常年放在背包裏,時時帶在身邊。天,總有不測風雲。

少年就開始離家獨自生活的人,都知道怎樣照顧自己。93年大學見習前有個短假期,第一次去北京,剛五月,正是江城的梅雨季節,依經驗類推,在北京也是一把折疊傘不離身,朋友笑,這裏是北京咧,躲過了幾天前的沙塵暴,再能碰上場雨,真算你運氣!嘿,怎麽說呢,真不賴,還真讓給我碰上了,第二天就來了場,不過很小,就像是灑灑水壓了壓灰塵,意思意思罷了,那把折疊傘,終歸是沒派上什麽用場。

在英國走過一個城鎮又一個城鎮,有時半夜醒來,迷迷糊糊地,好半天都反應不過來,自己身在何方。那時就明白了,什麽叫遊子。十年前第一次回國探親,9月,第一晚夜宿北京,洗浴出來,就聽到了窗外雨落在陽台水泥地麵上滴滴答答的聲音,那一刻,突然就感到是真的回家了。晚上醒來兩次,耳邊是那滴滴答答的雨聲,很清楚自己在哪,又安心睡去。

然而,從小學到初中,近八年的日子裏,多多少少,總是有些抵觸帶傘,隻因心裏總有一份期盼,盼著哪天放學出來,因為下雨,自己的父母也在那些拿著傘或雨衣來接孩子回家的人群裏。每回都知道不大可能,他們都要上班,來不了,卻總不死心,每回都要伸長了脖子在人群中尋找他們的身影,萬一他們來了呢?等人群散去,總有一些失望,然後告訴自己說,也許下回呢!心情就好了。

直到那年夏天,記不得是初二還是初三,星期天下午補完課(那時還沒有雙休日),看來要下雨的樣子,小姨問我要不要從她家裏拿把傘(小姨家在學校,中午她負責我的午餐,回家前都要先去她那打聲招呼),我找理由說應該在下雨前能走回家,在她還在嘮叨著以防萬一時趕緊走人。一路上心裏就盤算著,哈哈,這回可讓我逮著了,爸媽都在家,應該有人來送傘。估計他們肯定會騎自行車來,都不敢抄近路走小路,在大馬路上,恐怕就隻有我一個人不急不忙地走著。天如人願,走到一半,嘩嘩地雨就潑水式地來了,我是滿心雀躍,想著等會就可以碰到父母了,居然能嗬嗬地笑出聲來。好在雨聲夠大,路上也沒有太多人,沒人會疑問我的傻笑。

現在想想,希望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那天直到我踏進家門,看到爸媽一臉震驚地看著落湯雞似的我,渾然沒有要給我送傘的一絲絲想法,一下子一個激靈,這才感覺到了冷,瑟瑟地直打哆嗦,才知道渾身早已起滿了大大小小的雞皮疙瘩。他們一邊手忙腳亂地給我拿幹毛巾準備熱水泡澡驅寒,一邊責怪我都這麽大的人了,都不知道出門要看看天氣,在小姨家借把傘預備著。

不記得後來有沒有感冒發燒什麽的,隻記得泡熱水澡時,很清晰很平靜地告訴自己,以後不要再指望他們給你送傘了。居然沒有傷心沒有哭,是個奇跡。

後來讀高中,離家遠,隻能住校。暑假裏每天上午要上奧數提高班,學生食堂假期不開火,也就每天回家,單程騎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上下學。中午就去父親的工作單位吃食堂,他那裏位於家和學校的中間。下午就在他辦公室裏學習,然後等父親下班一起回家。

那天中午放學後就開始刮風,感覺有暴雨要來。一路急衝衝騎車,想趕在暴雨之前趕到老爸的辦公室。離他們廠已不太遠,那雨就呼啦啦下來了,急忙躲進路邊的屋簷下。等了大概半個小時,雨停了,感覺肚子也餓了。在辦公樓的走廊上碰到老爸的同事李阿姨,她看我幹幹爽爽完完整整的,就笑,真是知女莫若父,看你半天沒回來,我還擔心你來著,你老爸倒好,吃著他的午飯說不用等,說你肯定找個地方躲雨去了。我暗笑,剛才躲雨時,也沒太擔心老爸會擔心我的遲到,想他知道我要躲雨。不知道老爸為何那樣篤定,也沒有去追問。許是心靈感應吧,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倒也能快速準確傳達信息。

有人說年輕,因為無知,所以無畏,其實那股衝勁,也正是那個年紀最寶貴的財富。還一心向往著自由,想擺脫父母的嘮叨,掙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哪知雙腳輕輕一邁,就是千山萬水,到了地球的另一邊。從享受全新自由的欣喜,到突然意識到自己離家太遠,仿佛多少年的光陰,隻是揮手之間就被自己揮霍掉了。好在科技發達,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萬水千山,就在幾秒鍾之內被省略。縱然如此,還是有些東西,讓你午夜夢回,牽腸掛肚,比如拉著母親的手,挽著父親的胳膊的飯後散步,比如廚房裏每天飄出 的不同的香味,還有那讓你總想伸出手去挽留的雨水。。。。。。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