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新教倫理遭遇舊教倫理--從大比分贏球被罰說起

(2022-01-11 20:10:32) 下一個

 1月8日有一則新聞《92比4“屠殺”對手 美康州高中女籃教頭遭學校禁賽》,說康涅狄格州一所天主教女校的籃球隊以92-4的懸殊比分狂虐對手,引起學校管理層的震怒,將總教練禁賽一場。看標題以為小編又在嘲笑美國的政治正確,讀過之後覺得校長在理。當時我正在讀利普塞特的傑作《非理性的政治:美國的右翼極端主義,1790-1977》(The Politics of Unreason: Right Wing Extremism in America, 1790-1977)。其中一段話解釋這個事件非常恰當:
     “對平等主義成就和超越他人的強調,被美國社會分析家認為是“目的導向”而不是“手段導向”的文化。 在前者中,獲勝才是重要的,而不是一個人如何獲勝。 反之,在更具歸屬感的貴族社會製度中,規範強調遵守適當的行為準則,即遵守手段。 Leo Durocher 的“好人最後完成”可能會被奧林匹克格言所反駁:“誰贏了比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麽比的。” 後者,當然,這是貴族的準則。...以成就為導向的文化強調目的而歸屬取向的文化強調手段“(第26頁)。目的導向是美國的,新教的、資產階級的,而手段導向是歐洲的,天主教(舊教)的、貴族的。這個女籃教練像是一個新教徒,不顧一切地追求成功,而校長是天主教修女,講究遵守榮譽規則。這個虐對手被罰事件本質上是基督新教和舊教倫理的衝突。


       八十年代國門大開,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促成資本主義興起的理論是知識人熟知的理論。四十年後的今天,被韋伯看扁的儒教不隻讓亞洲四小龍成為發達社會,也使中國快速崛起,坐二望一,而當年的新教明星美國如今危機重重,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韋伯的理論。新教立國的美國現在居然沒有一個最高法院大法官是新教徒 (詳見《天主教徒三權全攬,美國曆史首次》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785/202011/18343.html )。怎麽解釋新教的”衰落“ 和天主教以及儒教的”崛起”?


       韋伯解釋的是資本主義的興起而不是傳播。新教徒的個人主義和目的導向使荷蘭人和英國人率先走出傳統社會。有這些資本主義先行者開路,法國、比利時和意大利等天主教國家也取得同樣的成功,但是不得不承認,美國、德國、北歐這些新教國家的成材率更高。


       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的光譜曾經是區分傳統和現代的指標---個人主義越強的國家越現代。這種觀點越來越被現實挑戰。東亞國家現代化了,但仍保留了很強的集體主義。英美的極端個人主義造成了這些國家的極化、混亂和動蕩,而儒教不但使東亞國家快速追趕,而且仍然維持和諧社會,犯罪率更低、應對新冠疫情更成功。


        美國身處新大陸,沒有曆史包袱,搞資本主義輕裝上陣,所以發展很快,但是老歐洲和老亞洲曆經革命的周折,終於走上現代化道路後,反而因為保留了傳統中的合理要素(比如集體主義)而更健康、更有韌性。英美曾經以為一招鮮、吃遍天,日子過得很舒服。他們的歐美兄弟學藝成功,雖然增加了競爭,但英美仍然可以借發展早或者體量大保持優勢。東亞國家學藝成功,使他們終於感受到了危機,因為儒家文化的優秀要素(比如好學上進、吃苦耐勞、集體主義)使東亞國家能享受資本主義的好處又能避免西方人的缺陷。


       一場中學女籃比賽似乎隻是一個芝麻大的事,卻有不小的象征意義---舊教倫理對新教倫理說不。新教倫理曾經帶領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但是改革宗對自己也該改革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我在大法官那篇文章裏的解釋是天主教哲學思辨比較強,搞法理的人多一些。你的解釋也不錯。改革的教派不細究理論而務實。新教徒掙錢厲害,細究條文就差一些。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另外,我以前也一直傾向於把“新教的路德”類比於“禪宗的六祖”,都是開宗立派、宗教解放的人物。:)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井觀天' 的評論 :
沒有注意過,聽你一說,我查了一下,還真是,最高大法官裏好像7個是天主教,2個猶太教。

瞎猜一下:),天主教 和新教,這大概類比佛教裏的宗派,前期的律宗等等 vs 後來興起的禪宗。
律宗可能就喜歡研究法律規章,而禪宗就自己自由參禪打坐(美國就是當企業家,自由發揮),
所以,一類人當法官,一類人當企業家。
瞎猜了,哈哈。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你好像對佛教研究比較多。你怎麽解釋美國權力階層大比例的是天主教徒?我的一個解釋是新教雖然整體比天主教人口多,但分成很多教派。天主教政客因此有更多“自己人”。天主教作為一種關愛的宗教,也更容易拉攏人。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應該說,物質對人的生活和思想是有影響的。
但是唯物主義做為一種世界觀,就是個陷阱了。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井觀天' 的評論 :
宗教從本質上講是對弱者的安慰。
==========================
這是對宗教常見的誤解。其實,宗教不是一種安慰,而是一種真實的世界觀。
宗教源於一些對於世界本源有真實認識的人(這些人包括佛,基督等等),他們傳遞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反應世界的真實(雖然很多人不了解這一點)。

打個比方說,我們初略分類,一般上學讀書的人有兩類,一類以為上學就是一切,上學分數就是唯一的衡量指標,他們對於學校畢業後的生活沒有認識和準備。另一類人就有準備,知道學習畢業後,生活更豐富。前一類人以為學習分數就是一切,所以他們對分數看得非常重,甚至為了學習排名可以給對方下毒;而後一類就可以兼顧分數和自己的各種能力的平衡。

宗教對人的教導也可以類比。說的是我們這輩子的生活就類似上學,不是生命的全部。所以這輩子在這個世界裏獲得的分數、成就,並沒有那麽要命,不需要為了這個世界的名聲和成就而跟別人打到你死我活。畢業後(死後)還有更大的世界。基督教叫天堂地獄,佛家分的更細,整個有十法界(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羅法界、人法界、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和佛法界。)

從宗教的角度看,馬克思和他的學生們,就相當於那些不知道畢業後還有更大世界的同學,他們對現世成就就非常在意,一定要爭誰大誰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共產國家動輒階級鬥爭愈演愈烈、你死我活,就是跟他們的狹小世界觀、人生觀有直接關係。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國華P' 的評論 : 那個教練是帝國主義者的化身,能夠降維打擊,就狂虐對手,毫不留情。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你的話讓我想到美國的製度設計和法律設計都是鼓勵個人往前衝。壟斷妨礙小企業,就得分拆。政府要把對個人的幹預最小化。
宗教從本質上講是對弱者的安慰。今世受欺壓,不順利,就盼來世。天主教是個非常母性的宗教,關愛慈悲。教皇說要橋而不要牆,甚至站在抗擊氣候變暖的前線。新教是個非常雄性的宗教。本來是反天主教的僵化腐朽,卻因為砸爛了體製而成為自我放飛的宗教。
國華P 回複 悄悄話 對這事兒的看法取決於所站立場。它確實反映了現實的殘酷,卻與現代社會提倡的仁慈,和諧背道而馳。對大國競爭的啟示 你死我活抑或是共同富裕?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這次籃球事件,應該說還是傳統的處理方法。

美國的自由市場,一直都是反對壟斷的,這和個人主義並不矛盾。
當你壟斷太厲害的時候,就要拆分,以便自由競爭可以繼續下去。這不涉及集體和個人的話題。個人主義從來不排斥國家,否則美國就不會組成國家,製定憲法了。
差別隻是:
自由國家:國家為了個人而存在。
集權國家:個人是國家的祭品

自由世界並非沒有對個人、私營企業的調節。
典型的是當年AT&T的拆分,把一個公司拆分成8個。這正表明了新教倫理的兩個方麵,其實也是自由世界關於人生的兩個層麵的認識:
1. 人是自由的,沒有人有權利限製別人。
2. 生命在於創造和欣賞,不是一定要壓倒別人,永遠控製。所以也要警惕壟斷。
這裏涉及理性和衝動的平衡。實際上這是用理性的方式來對生命力進行的調節。

所以,個人認為,新教倫理的人生觀,並沒有過時。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美國曆代的極端主義與其極端個人主義傳統有關係。反天主教因為厭惡從教皇到神父那種自上而下的管理,反猶因為認為國際主義者和大資本控製了美國,反共因為對國家主義的畏懼。美國的極端個人主義者就想過自己的小日子,不想受別人的擺布。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dems' 的評論 : 市場進入在帝國主義時代靠炮艦,現在隻能靠交換。你要進入對方的市場,就得讓人加入你的體係。美國可以不在乎古巴和朝鮮的市場,但中國的市場美國在其建國前就一直惦記著。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什麽事情過分了, 都容易走向反麵。
modems 回複 悄悄話 亂說!東亞的成功是人家讓著你,還真以為自己了不得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