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倫理遭遇舊教倫理--從大比分贏球被罰說起
文章來源: 井觀天2022-01-11 20:10:32

 1月8日有一則新聞《92比4“屠殺”對手 美康州高中女籃教頭遭學校禁賽》,說康涅狄格州一所天主教女校的籃球隊以92-4的懸殊比分狂虐對手,引起學校管理層的震怒,將總教練禁賽一場。看標題以為小編又在嘲笑美國的政治正確,讀過之後覺得校長在理。當時我正在讀利普塞特的傑作《非理性的政治:美國的右翼極端主義,1790-1977》(The Politics of Unreason: Right Wing Extremism in America, 1790-1977)。其中一段話解釋這個事件非常恰當:
     “對平等主義成就和超越他人的強調,被美國社會分析家認為是“目的導向”而不是“手段導向”的文化。 在前者中,獲勝才是重要的,而不是一個人如何獲勝。 反之,在更具歸屬感的貴族社會製度中,規範強調遵守適當的行為準則,即遵守手段。 Leo Durocher 的“好人最後完成”可能會被奧林匹克格言所反駁:“誰贏了比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麽比的。” 後者,當然,這是貴族的準則。...以成就為導向的文化強調目的而歸屬取向的文化強調手段“(第26頁)。目的導向是美國的,新教的、資產階級的,而手段導向是歐洲的,天主教(舊教)的、貴族的。這個女籃教練像是一個新教徒,不顧一切地追求成功,而校長是天主教修女,講究遵守榮譽規則。這個虐對手被罰事件本質上是基督新教和舊教倫理的衝突。


       八十年代國門大開,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促成資本主義興起的理論是知識人熟知的理論。四十年後的今天,被韋伯看扁的儒教不隻讓亞洲四小龍成為發達社會,也使中國快速崛起,坐二望一,而當年的新教明星美國如今危機重重,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韋伯的理論。新教立國的美國現在居然沒有一個最高法院大法官是新教徒 (詳見《天主教徒三權全攬,美國曆史首次》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785/202011/18343.html )。怎麽解釋新教的”衰落“ 和天主教以及儒教的”崛起”?


       韋伯解釋的是資本主義的興起而不是傳播。新教徒的個人主義和目的導向使荷蘭人和英國人率先走出傳統社會。有這些資本主義先行者開路,法國、比利時和意大利等天主教國家也取得同樣的成功,但是不得不承認,美國、德國、北歐這些新教國家的成材率更高。


       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的光譜曾經是區分傳統和現代的指標---個人主義越強的國家越現代。這種觀點越來越被現實挑戰。東亞國家現代化了,但仍保留了很強的集體主義。英美的極端個人主義造成了這些國家的極化、混亂和動蕩,而儒教不但使東亞國家快速追趕,而且仍然維持和諧社會,犯罪率更低、應對新冠疫情更成功。


        美國身處新大陸,沒有曆史包袱,搞資本主義輕裝上陣,所以發展很快,但是老歐洲和老亞洲曆經革命的周折,終於走上現代化道路後,反而因為保留了傳統中的合理要素(比如集體主義)而更健康、更有韌性。英美曾經以為一招鮮、吃遍天,日子過得很舒服。他們的歐美兄弟學藝成功,雖然增加了競爭,但英美仍然可以借發展早或者體量大保持優勢。東亞國家學藝成功,使他們終於感受到了危機,因為儒家文化的優秀要素(比如好學上進、吃苦耐勞、集體主義)使東亞國家能享受資本主義的好處又能避免西方人的缺陷。


       一場中學女籃比賽似乎隻是一個芝麻大的事,卻有不小的象征意義---舊教倫理對新教倫理說不。新教倫理曾經帶領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但是改革宗對自己也該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