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井觀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生活在黨國--斯大林時代的日常生活

(2021-07-19 10:26:46) 下一個

《耳語者--斯大林俄國的私人生活》是2007年出版的,由倫敦大學教授奧蘭多-菲吉斯利用1991年蘇聯解體後解密的檔案材料和口述史寫成。書太長,六百多頁,隻能翻翻,摘錄一些有感慨的部分。

        中國以蘇為師,所以蘇聯的各種製度和事物中國人都很熟悉:少先隊、共青團、集體農莊、出身不好、勞動模範、告密者、筒子樓...

        古拉格是斯大林紅色恐怖的象征。書中提到一個叫韋佳奇(Vaigach)的地方,是北冰洋上的一個島。除了土著,蘇聯人是不會來這個北極圈內的地方的。蘇聯在這裏探礦,於是這裏就成了古拉格。地質學家維滕伯格被判十年勞動營,來到這裏。作為專家,他有自己的辦公室。他的夫人在勞動營做醫生。他的女兒葉福金娜在這裏上學。她的一封信寫道:“我從食堂取了晚餐(兩份給義務工人,一份給犯人)。食堂廚師是中國人。他們太棒了,教我如何烘烤。總的來說,食物和我們在列寧格勒的相比算是皇家級別了。” (211頁) 中國人怎麽跑到北冰洋?大概是在遠東犯了錯誤,被發配到北極圈。維滕伯格曾經被判了死刑,改判為十年,因表現出色,減了六年,最後隻呆了四年古拉格,可見蘇聯的刑法既苛刻又有很大靈活性。維滕伯格刑期滿後,繼續在韋佳奇勞動營做完地質工作,區別是以自由人身份,可以掙工資了。從維滕伯格的經曆來看,古拉格是蘇聯向艱苦地方派人力的方法。中國青海的勞動營最接近古拉格。中國向艱苦地方輸送人力,采用不同的方式,一是兵團戍邊(新疆、黑龍江),靠的是命令,二是搞上山下鄉,用的是運動。美國人對新疆的“學習營” 大呼小叫,就是用古拉格去想象維吾爾人的生活。

       1935年蘇聯把中東鐵路賣給滿洲國。作者把從滿洲回到蘇聯的俄國人叫哈爾濱俄國人(Kharbin Russians), 在harbin前麵加了個K(240頁)。他們象其他少數民族(波蘭人、德國人、拉脫維亞人等)一樣不受信任。

       斯大林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但是著名的1941年紅場閱兵是士氣的轉折點。受閱官兵經過列寧墓之後,直接開赴戰場。莫斯科衛戍司令悉尼洛夫說閱兵式之前他收到的信大多數是失敗主義的,要放棄莫斯科,閱兵式之後的信多是主張抵抗的。蘇聯在戰爭的前四五個月被德國打得站不起來,到了這個閱兵式才直起腰。

       戰爭中有158000個士兵被槍斃,422000個士兵被罰去完成最危險的任務,如排雷或者向德軍防禦工事衝鋒。前線步兵幾周內就戰死或負傷。蘇軍士兵打幾天的仗就能得勳章而美軍士兵通常要六個月。蘇軍一共發了1100萬勳章,比美軍多八倍。蘇軍士兵還能火線入黨。這些都有助於提高蘇軍戰鬥力。蘇聯的工廠也加班加點,多數工廠在戰爭期間每周工作70小時。

       戰爭給紅色恐怖按了暫停鍵。一個猶太科學家說戰時夜裏契卡來敲門,他不害怕。如果在戰前契卡來敲門,他會害怕。如果在戰後契卡來敲門,他也會害怕 (435頁)。為什麽呢?契卡平時抓人是整人,是紅色恐怖。戰時蘇聯一致對外,契卡沒有閑情逸致整人,戰時的契卡半夜敲門,不會是來抓人的。

       蘇聯兵看西方就像1812年的沙俄兵看法國一樣,意識到祖國的落後。蘇聯士兵多來自農村。當他們反攻至德國和歐洲其他地方時,他們發現西方住的好,商店裏的東西也多。一個中尉到了波蘭的死亡營,給國家首腦加裏寧寫信,要求結束蘇聯的亂捕亂禁,因為蘇聯的古拉格和納粹的集中營有相似之處。

       戰後蘇聯人口比例畸形。死去的人中,四分之三是18歲到45歲的中青年男子,結果這個年齡段男女比例為一比二。戰爭慘烈的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等地,這個比例是一比三。農村的男女失衡尤其嚴重,因為很多農村兵留在城市。

       德戰區的房子一半被毀掉了,造成住房緊張。第456頁有一張Perm市筒子樓的平麵圖。一個房間住了兩家七口人。布書耶夫一家四口住一張大床,叔叔陶力亞一家三口住房間的另一側,兩家中間隻隔著一個桌子和三把椅子。這樣的居住條件和改開前的中國一樣差。

      和中國的精英一樣,蘇聯的精英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康斯坦丁-西蒙諾夫在這本書是出現了多次,是作者跟蹤的主要對象。這個作家有好三處房產:莫斯科郊外的別墅,一個黑海度假房,和莫斯科的一大套公寓。他有兩個女仆,一個管家,一個秘書和一個司機。蘇聯的宣傳部比中國的還要狠,叫中央委員會鼓動宣傳部,比中宣部多了“鼓動”二字。作家的文字頂得上槍炮,所以黨給作家很高的地位。這位《新世界》的主編,1956年拒絕發表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說它反蘇。這本書被偷偷送到意大利,於1957年發表,1958年,帕斯捷爾納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麽快的“審稿”與“通過”周期,令反西方的人不能不慨歎諾貝爾文學獎和和平獎實為諾貝爾政治獎,就像達賴喇嘛在198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56年赫魯曉夫剛剛在蘇共二十大上否定斯大林,西方馬上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反蘇作家來支持這個否定。

       蘇聯人對斯大林的態度和中國人對毛澤東的態度一樣複雜。裏奧尼德-薩爾提科夫的神父父親1938年被處死。撒爾尼科夫從工人做到工程師,又做到工廠的黨委書記。他認為如果俄羅斯再打一次衛國戰爭,不保險會贏,而斯大林贏了衛國戰爭。斯大林帶領人民修建了工廠和鐵路。雖然斯大林給他父親和其他很多人帶來災難,但是斯大林仍然比任何一個現在的領導人強。一個叫伊萊達-費維索維奇的老太太父母都在1939年被抓到古拉格。她認為斯大林時代人們盡管都很貧窮,但在精神上更富有,那時的人們有理想而現在的人沒了理想(644頁)。西化者說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而有些人就是喜歡被人組織起來為一個事業而奮鬥的感覺。小國產想過自己小日子的寡民,而大國盛產理想主義者。這也許就是蘇聯和中國的領袖情結。全俄公共意見研究中心2005年的民調顯示42%的人希望有象斯大林一樣的領導人,六十歲以上的人持這種觀點的高達60% (641頁)。這就是為什麽普京受歡迎。

       因為斯大林的紅色恐怖和赫魯曉夫對他的否定,蘇聯1991年解體時,蘇聯人選擇了沉默。俄羅斯人顯然後來後悔了。中國既沒有赫魯曉夫,也沒有戈爾巴喬夫。俄羅斯人覺得中國人很幸運,盡管兩國的悲劇很相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澳洲活雷鋒 回複 悄悄話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牢記曆史,汲取教訓;放棄幻想,輕裝前進。
國華P 回複 悄悄話 看來獎懲集合(勳章/槍斃)的確管用。簡單粗暴在特殊時期必不可少啊。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盡管很多人將斯大林描繪成魔鬼,但衛國戰爭,沒有俄羅斯民族的浴血奮戰,人類曆史恐怕是另一副樣子。
《日瓦戈醫生》,其實哪個國家沒有呢?隻是個數的問題,質多是一樣的,我想。人之惡的一麵在某種條件下,如同化學反應。怎樣製約人之 惡的一麵,如今,民主的美國也在傷著腦筋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