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三叔讓爸爸幫他一起做水果生意,並教了爸爸做買賣的技巧。攤位擺在吊橋下。有時三叔出去進貨,就把店鋪交給爸爸看管。
有一天,一位顧客來買水果,爸爸多秤了給人家。正好這時三叔回來碰到,把水果複稱了一下核查後,當即對爸爸大發雷霆:“如果都像你這樣做生意,早就虧了,我說呢,怎麽近來沒錢賺。你也太不知好歹了。我是幫你,你卻來壞我生意。算了,算了,看在你是我大哥麵前,我給你點本錢,你自己另找地方做生意吧。記住,這是我最後一次幫你,我可是盡到做弟弟的責任了!”
媽媽早說爸爸是個沒有骨氣的人。別人再罵他,他都不敢反駁和做出回應,隻有聽的份。就這樣,爸爸拿了三叔給他的那點錢去水果行批了些蘋果、桔子和青橄欖。媽媽建議說戲院人多,在那擺攤最理想。她說這話時,突然帳然若失,她準是想起以前經常帶我去看戲的好時光。
石路上有家光華戲院。戲院門口真是熱鬧,已有很多賣香煙和小吃的攤子。我們把兩個籮筐放置在一空位置。三個人就這樣傻傻地站著,跟木頭人似的。幾個小時這樣站著,無人問津。
沒賺到錢,就意味著沒晚飯吃。垂頭喪氣地回到家,餓極了就把開始腐爛的水果挑出來充饑,好的留在第二天繼續賣。就這樣在戲院前擺了三天攤,水果都還在,特別是青橄欖已經發黃了。
唉,我們哪會做生意。正在發愁時,有個十四、五歲的男孩走了過來。他人不大,卻能言善道:“我注意你們已有兩天了。你們這樣賣水果怎麽行?比如說橄欖黃了要灑點水上去,嘴裏還要會吆喝:‘快來買新鮮貨,又大又甜、物美價廉,機會難得’。你們看我賣紅蘿卜,沒有賣不完的。”
我們照他的話去做,哪有這麽簡單。男孩又說:“你們的叫賣聲有氣無力的,當然不行。要喊要嚷要唱,聲音既要洪亮,還要悅耳。不如我來幫你們賣吧。” 果然,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我們的水果賣了個精光。
爸爸雖然懦弱無能,但相貌堂堂、憨厚隨和,頗得人緣。他和周德華(男孩的大名)雖然歲數相差懸殊(24歲),卻是一見如故,成了忘年交。小周說他奶奶也是山東人。(在蘇州,大家都開始叫爸爸“老山東”)。以後小周常常帶著煎餅來看老山東,爸爸也一有事就找他商量。兩年後,小周參軍入伍也來我家報喜。再後來,他複原結婚娶了個老師、還生了雙胞胎,也不忘來看望爸爸。
人在窮困潦倒時,卻也能碰到最大的奢侈品:友誼!
做生意是不可能的了,本錢早就用光。爸爸一個大男人,卻是做體力活沒力氣,做生意不精明,剩下我們母女兩個女人又能做什麽呢?媽媽很少跟爸爸說話,我成了他們的傳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