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韓國的百年煙火!(笨小孩的世界之279篇。)
韓國的首爾,是我以前經常短暫停留的地方,首爾的早晨,大多數家庭的餐桌上會有一碗白米飯,一碟泡菜,再配上海帶湯或大醬湯。有人還會加上一塊烤魚、一份煎蛋,既豐盛又簡潔。韓國人的早飯,泡菜與白米飯是必然。
在曆史上:韓國的飲食結構自高麗、朝鮮王朝以來,一直以米飯為核心。泡菜則是朝鮮半島保存蔬菜的智慧,早在三國時代(公元4世紀左右)就有醃製蔬菜的記載,但加入辣椒是在16世紀之後。到了19世紀,泡菜就成為全民必備的“國民之味”,他們的餐桌上一餐無泡菜,便覺得不完整。
泡菜的做法一般是:將大白菜用鹽醃製後,加入辣椒粉、蒜、薑、魚醬、蘿卜絲,密封發酵數日即可。我也很喜歡吃,平日裏經常去韓國購買。
到了正午:拌飯的色彩伴著戰後的記憶。
午餐時分,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拌飯(Bibimbap)。石鍋滋滋作響,米飯上鋪著胡蘿卜絲、豆芽、菠菜、牛肉片、煎蛋,再加一勺辣椒醬,拌勻後色香味俱全。這是一個米與辣的國度。
在韓國的曆史記載中:拌飯的起源可追溯至朝鮮王朝宮廷,但真正普及是在朝鮮戰爭之後。戰後,食材稀缺,人們將家中剩餘的蔬菜與米飯混合,發展出平民化的拌飯。百年來,它既是宮廷遺產,也是戰後百姓的生存智慧,如今更成為韓國飲食的國際名片。
拌飯的食譜很簡單:煮熟米飯,配炒熟蔬菜絲、牛肉片、煎蛋,加入辣椒醬拌勻,這道餐的靈魂是他們特有的辣醬。
晚餐:到了夜晚,烤肉與燒酒形成都市街道獨有的煙火味。
夜晚的首爾,街頭最常見的是炭火烤肉店。薄切牛肉、五花肉在炭火上吱吱作響,配以生菜、蒜片、辣醬包裹入口,豪爽暢快。桌上少不了的,是一瓶燒酒,工薪族們在下班後舉杯暢飲。
傳統上韓國烤肉源自古代遊牧習俗,但現代的廣泛形式則是在20世紀逐漸普及。燒酒的曆史可追溯至13世紀元朝入侵時期,蒸餾技術隨蒙古軍傳入朝鮮,成為國酒。到20世紀,廉價的燒酒在城市化浪潮中成為韓國人釋放壓力的象征。
晚餐的食譜粗狂簡單:牛肉或豬五花用醬油、糖、蒜、芝麻油醃製,炭火烤製後,用生菜葉包裹蒜片、辣醬,然後豪邁的送入口中。
首爾的飲食,濃縮了韓國民族的曆史,白米與泡菜,是農業文明的堅守,拌飯,是戰後複興與資源整合的記憶,烤肉與燒酒,則是現代都市快節奏下的情緒出口。
百年來,韓國人的一日三餐,既有千年的傳統延續,也有現代化與全球化的印記。正如韓國學者所言:“我們不隻是吃飯,我們是在餐桌上延續民族。”
作者簡介:張允遐,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合作作家,【滾滾紅塵美利堅】作者。該書被中國各地圖書館和美國公共圖書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