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太在澳洲中文網站《新足跡》上看了一個帖子,題目是《老太一人一車,七周塔斯馬尼亞(一萬公裏)》。太太看完之後跟我絮叨了好幾天,每每看到她興奮的神情,我總是耐著性子聽她講,像是聽一個令人振奮的故事,我也沉靜在興奮之中。
有一位66歲華人老太,據她自己的描述,她是大連人。以前,生活的重心都是為了小輩忙碌,等孩子們都安穩了,自己也不知不覺過了半個甲子。在世人眼中,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歸於老年人的範疇,今後二,三十年的生活軌跡掐指算算也能明白個大概。還好老太的兒子是個明事理的人,她說:"兒子就像是她的家長",經過多年來的從旁鼓勵,糾正了她許多舊有的觀念。過去總認為順著生活的軌道,自然而然地活到老,享受安逸的晚年。老年人有這種想法是個普遍現象,並不一定是錯,但肯定是一種沒有挑戰,波瀾不驚的生活,也是最容易得過且過地混日子。在兒子的協助下,她有了一個單身環遊澳洲大陸的夢想,她說:"俺老太是有緊迫感,不想錯過生活的每一天。"而今次的旅行是她整個環遊夢想的重要一環。"我一個人沒有計劃,沒預訂,隨心所欲,想走想停都是俺老太說了算……感覺好極了!"。她開著一輛紅色的豐田RAV4,成了她臨時流動的家,她寫道:"我的車沒有改裝,隻是把後座放平,買了個記憶棉床墊,一麵睡覺,另一側放衣服之類的,副駕全部是吃的,超級簡單。""一床絲棉被,又去買了一個羽絨被做準備。"就這樣,她輕裝上陣,帶著挑戰自我,探究大自然的勇氣,開始了從昆士蘭的黃金海岸到塔斯馬尼亞島的萬裏旅程。
塔斯馬尼亞是澳洲最大的島嶼,自然生態保持最完整的省份,40%的土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公園,島內風景秀麗,民風淳樸。大連老太花了七周的時間,在塔斯曼尼亞各地走走停停,慢悠悠的旅行,有的時候,對一個地方特別的喜歡,就多呆上幾天,也可以走了以後再回來。像搖籃山(Cradle Mountain )她來來回回去了三次,睛天有晴天的爛漫,雲天有雲天的變幻,雨天有雨天的詩意,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塔斯馬尼亞地廣人稀,氣候宜人,到處都是迷人的山巒,茂密的雨林,優美的湖景,壯觀的海灘。她在帖中寫道"……一麵是山一麵是海,山路蜿蜒崎嶇,伴隨著音樂不急不慢的節奏很是享受。"她完全陶醉於大自然的美?之中,沉浸在悠揚的樂曲裏,享受著駕車奔馳的快樂,憧憬於下一刻的未知……
這裏的自然風光自不必說,來這裏旅遊的人大部分都是為了美景而來.。但其它的人文景觀,風土人情也不遑多讓,大連老太自然不會輕易錯過。每當路過鄉村小鎮,她總要把車停在一旁歇一歇,走入咖啡館,買上一杯咖啡和點心,在路旁或公園的長椅上,慢慢的享用。香醇的咖啡,放鬆的心情,探究的目光,四周一切都是那麽的新奇,而周圍的一切也報以同樣的目光來看待這位新來的遊客,二者之間不需要語言,一個點頭,一個眼神,一絲笑意,都能讓人深深的沉浸在溫馨美好之中,她不由的從內心讚歎道"生活真美好!"。她每到一個景點,總會勻出時間去博物館、畫廊、遊客中心逛逛,收集一些信息,了解原住民的曆史和歐洲十八、十九世紀的文化。也會悠閑地光顧農貿集市、賣場、作坊、果園,以增加旅遊的見聞和樂趣。如果一個人局促在自己的小圈圈裏,怎麽能夠領略到如此美麗的山水,淳樸的民風,以及一代代生生不息的生活足跡。
大連老太喜歡徒步。在這趟旅行之前,她在公園徒步時曾摔斷了二根肋骨,導致整個行程延誤了一周。塔斯馬尼亞森林麵積占全島土地的一大半,這給喜愛這項運動的人來說是個十分難得的好機會,對於她更是如此。清晨,林子裏除了小鳥之外,大地還沉浸在睡夢之中,她就從營地出發,走走,看看,聽聽,聞聞,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麽的清新和美好,有網友問她:"一個人怕不怕?"她回答:"不怕!"。有時候,她在徒步中遇到陌生的同行者,會主動與他人攀談,如果大家同路,她會說:"我能不能與你們搭伴同行。"一來多個伴,多個照應。二來,有些當地人會主動向她介紹土著人的文化,森林裏的動、植物知識,附近的旅遊景點,路況信息,自己的旅行體驗。與人交談不僅能增進彼此的了解,還能增添許多趣聞和見識。在旅遊途中,她曾遇到過一對老年夫婦,攀談之後才知道,這對夫婦去中國旅遊達6次之多,他們都十分喜歡中國的山山水水,人文風情。現在他倆走不動了,坐在這裏看來來往往的遊客也是一種幸福。在某地停車場,她碰到一位67歲的老太,比她還厲害,自己一個人騎著一輛大排量摩托車,後座放的是帳篷和衣物,一副威風凜凜,英姿颯爽的模樣,在外麵優哉遊哉地玩了七個月。在海邊徒步時,她遇見了一位帶著二隻狗的晨練婦女,這位婦人告訴她,孩子長大了,自己的職責也盡到了,如今帶著二隻狗開始自己的生活……當然,結交朋友機會最多的是在居住的營地,從四麵八方來的遊客住在這裏,一起共用廚房、衛生、戶外用餐和兒童遊樂設施,相互接觸的機會多,大家旅行在外最需要一個趣味相投的傾訴對象。她寫道:"這幾天都在營地和鄰居們搞的火熱,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喝到一定程度高談闊論,哈哈大笑,很豪爽的一群人。"在營地裏,有時大家結伴外出徒步,有時一起聚會聊天,有時一起分享各自的食物,甚至有一次,營地裏的朋友帶著她一起出海捕撈龍蝦,釣魚,當然對於收獲的"戰利品"大家一起分享,所以,這次在外旅行,大龍蝦都吃了二隻,還有許多其他海鮮。營地就像"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每天都有新朋友入住,每天都有新鮮的事情,每天都是令人興奮的一天。2020年的聖誕節,她是在營地裏度過的,一個人在外過節並不覺得孤單。營地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聖誕夜聯歡聚會,是由三位結伴旅遊的好朋友共同牽頭,大家傾其所有辦的豐富多彩,1個烤火雞、6隻大龍蝦、還有很多甜品和酒類。大人們開懷暢飲,孩子們嬉笑歡唱,土著人藝術表演。熱熱鬧鬧中自然會有大連老太的身影,她包中國北方餃子與大家一起分享。營地裏的婦孺都爭先恐後的學包餃子,沒有擀麵杖,她就用罐頭代替,真是頗具創意,"昨天我買了雞肉和豬肉大白菜,1公斤麵粉還沒夠,把他們吃的美滋滋,感覺老有麵子。"她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喜悅心情。是的,有什麽比孤身在外,聖誕節依舊過的溫暖開心,熱鬧非凡來的讓人欣喜不已。
有人喜歡讀別人的遊記,從別人的眼中看這個大千世界,雖然得到的心得與身臨其境的體驗有很大的差別,但還是能有一種變相的自我滿足,足不出戶就能遊曆天下,也算是增加見識的好方法。有人讀了別人的遊記是為了循著別人的足跡去規劃自己的旅行夢想。對於自己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可多收集一些信息,多借鑒些別人的經驗.。避免走很多彎路。還有人更愛看旅行者勇往直前的精神,他們的所思所想,遇到難題如何解決,以及旅途中大大小小的奇聞趣事,有時候,人要比山水秀色更能打動人心。而我太太更愛看大連老太旅途中與各式各樣人的互動,喜愛她的勇敢,佩服她依然年輕的心境。很多網友都有同樣的評論。麵對諸多讚美,大連老太隻是淡淡的回複:"隻是明白了餘生做啥而已,不喜歡絮絮叨叨自己尋找不開心。"
老年人都渴望能有喬鬆之壽,這是人的自然本性。生物年齡的長壽固然重要,而健康快樂的生活更令人向往,長壽應與健康快樂並行不悖。其實,做一個健康又快樂的老人還是有跡可尋的。首先,熱愛生活,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有意義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提升,不斷的回饋社會。生活沒有方向,猶如茫茫大海中的孤帆,隨波逐流,沒有一個寧靜的港灣得以休憩,沒有一個安全的港灣得以避風避雨,即使你駕著一艘鋼架鐵骨的大船,也會被風浪掀翻,葬身海底。其次是動靜有序的規律生活。動是為了保持健康的體魄,不可想像除了運動之外,還有什麽能讓你擁有更健康的體魄。靜下心來是為了更多感知生命的跳動,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悲歡離合,世間的萬事萬物都蘊含著生命的驚奇和喜悅。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謂幸福的生活,必然指安靜的生活,原因是隻有在安靜的氣氛中,才能夠產生真正的人生樂趣。"再者,年齡,體魄,心態三者的關係中,前二者,隨著光陰的流逝,我們靠自身的力量無法抗拒,唯有心態可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健康的心態,並讓它永葆年輕活力,外出旅行,結交朋友,與人交流,分享心得。老年人最怕的是囿於在自己的小圈子,長此以往,交往的人日漸稀少,老友日趨凋零,親人日益疏離,其實這種精神狀態才是真正的垂垂老矣。
老人一旦進入了耳順之年,一個人的生命大部分都已經給予了社會,家庭和兒孫們,剩餘的時光再不留給自己有點說不過去。一般人都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其實,我們這一代人真正為自己而活的人並不多見。我們總是先吃苦後享福,先兒孫後自己,等到疾病纏身才驀然一驚,原來自己很多地方都沒去過,現在想走已是力不從心,到那時真是悔之晚矣。過去的歲月該奮鬥的,我們盡力了;該盡力的,我們盡職了;該留下的,我們都給予了,是到了問心無愧地做一回自己了,想必兒女們都能理解,甚至還會大力支持。問題關健還是我們自己,有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心。寄語老年朋友,這個年齡段總會有體力漸衰,力不從心的感覺,所以尤其需要有熱愛生活的正能量來提升我們的生活熱情,餘生做一回自己,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的,不虛此行。讓我們一起像大連老太那樣走出去,動起來。不喜歡旅遊的,可以選擇做一名快樂有愛心的老年誌願者。喜歡旅行的,每年規劃一個目標,從小做起,由近及遠,旅遊的去處不一定要是風景名勝的地方,如果景色宜人,固然覺得心曠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隻要你夢想不滅,永遠都不嫌晚;隻要你身體力行,枯木也會逢春;隻要你堅持努力,就會擁有不一樣的晚年。
熱愛生活,美好的日子就會向你撲麵而來,不管是生活在貴族豪門,還是在簞瓢陋巷。
有個問題: RV-4是怎麽上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