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鏡糕隨想

(2020-09-12 08:07:43) 下一個

   近日我做了一回鏡糕(曾瓦糕,念JING)·。鏡糕是一種陝西民間早點。由做的過程吃的滿足感勾起很多關於此糕的回憶。

   兒時,挺難碰上一回賣鏡糕的。總是一個老者騎一個三輪車,上麵架著一口碩大的大肚鐵鍋,鍋呈瓦翁型(像廟裏的防火缸或那家庭院裏養睡蓮的陶瓷缸,直徑有八十公分或更大),鍋沿鍋垹總是黑黑的,據說是在火上醞釀四到六個小時才成的。鍋上總是蓋著棉墊和什麽保溫。當你買時,總被問要二兩還是四兩,他拿一黑色或褐色粗瓷小碗拿小鏟刀給你豎直方向刮著來一份,米紅豆棗三層分明,碗尖上撒白糖,賣相誘人。鏡糕米白白糯糯津津,蜜棗和紅棗香香甜甜,是我喜愛的早點,做鏡糕也是不容易的手藝,我到多年後才嚐試做了一回。

    像許多網友說的,美國人超市裏市場上沒有我想吃的故鄉飯和小食,我就自己做做慰藉一下自己的中國胃。我先在網上查視頻,有《小高姐》和《陝北霞姐》教做此鏡糕。她們都是陝西人,鄉音親切,製作手段也精細正宗。隻是我想簡單,不願意守著灶台兩到四個小時。再一搜,有人告知電飯煲做的辦法。我一試,果然成功,除了糯米不大津津的,有點過軟,其他的真材實料加火候都挺好,自己的勞動成果,吃起來分外香甜,好幾天的早餐都是它了,很幸福很滿足的感覺。

     記得我在西安時有次在北郊一度假村山莊封閉學習幾周,學習期間管住不管飯。同學習的同事有些是來自北京分公司的,幾十個年齡相近的人在一起吃住學習,是出學校們之後唯一的一次,蠻熱鬧的。我記得那裏比較偏荒,離城區和商業網點都遠,較近的居民區就是紅旗廠家屬區了,也得坐小巴車去。有天清晨,我聽見院牆外有吆喝聲叫賣鏡糕的,就趕忙拿了錢追著買了好幾份,(還是老者騎三輪車在走街竄巷,傳統鄉間模式)拿回來送給來自北京的同事們吃。我記得有個口齒極伶俐的北京姐妹,拿著化了一半的眼線筆出來接東西,半客氣半懵懵的樣兒,蠻有點兒好笑的。。。

      我在西安時拿鏡糕盡地主之誼,在紐約就“自娛自樂”了。不定哪天,一時興起,拿著自己做的鏡糕走訪親朋,仿佛回到八十年代的過去,城裏流行的是提著點心盒子去看親朋,農村流行的是帶著自己做的好吃食去看親朋。物以稀為貴,在時間緊張材料心情缺乏的時代地域,自己做的好食”鏡糕“也就成了一片珍貴的心意了!聊以此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西安遊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雨弦' 的評論 : 問候同鄉!幼時味道是物質缺乏時的特殊記憶,現如今我覺得地道食材的五穀香味就令我很幸福了!
雨弦 回複 悄悄話 甑糕是我的最愛,隻是這今年回西安再吃時,總覺得不是小時候的味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