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恐怖之美一skeleton

(2025-10-23 19:30:50) 下一個

 

恐怖之美一skeleton                                                                       

萬聖節快到了,歐美人特喜歡用skeletons,做為裝飾,而東方人,門口決不會擺上一付。這是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首先表現在對死亡的看法。東方人‘’以死為大‘’,敬畏逝者,入土為安,挖墳掘墓是天大的罪過,哪裏還有公開暴露遺骨的道理。東方人對死者除了敬還有畏,畏就是害怕。民間有一個說法"人死如猛虎,虎死如綿羊”,怕鬼根深的觀念是人死後會變成鬼,

鬼又都是害人的,加上青麵獠牙的想像無人不怕。人從骨架聯想到屍體,從死聯想到麵目睜獰,想到鬼,還有誰敢在門口掛一付骨架做為節日的裝飾呢? 東方人不但避諱死,還避諱一切和死有關的東西:棺 材、壽衣、墓地、墳頭,認為這些東西陰氣太重,即使不相信有鬼的人,也聽過鬧鬼的故事,會產生恐怖的聯想。

西方人不怕死也不怕鬼。基督教認為人死後靈魂升入天堂,在那裏得到解脫。美國 人參加朋友家葬禮儀式隨叫隨到,及便他們認為有鬼也不害怕,認為鬼是不害人的,他們也不忌諱把家安在墓地附近,這樣的房子東方人是避而遠之.。骨架在歐美早己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它代表生命的終結。

早在中世紀就有畫家在他們的作品中加入骷髏,用調侃的方式提醒世人,每個人都有變成骷髏的那一天,死亡 does not discriminate  anybody. 

在美學上,他們認為skeleton 是生命最真實最純粹的形式,皮肉之美是表象,去除之後留下結構與秩序真實的美,甚至認為:

“A skeleton is the architecture of life.”

(骷髏是生命的建築學。)

skeleton 與萬聖節是完美的標配。萬聖節最早是慶祝收獲的節日,也是亡者回到人間欲與家人相見的日子。據說小孩子晚上戴上麵具出來trick or treat,就是怕被鬼魂認出抓走。人沒見過鬼,就在skeleton 上發揮想象,創造出各種陰森可怖的妖魔鬼怪在萬聖節登場,把醜的美學發揮到極至。變異的skeleton 還有表情,會用微笑和人打招呼,雙眼無珠卻可以含情脈脈地望著你,它可以印在文化衫上陪你招遙過市,可以紋在手臂上、脖子上,與你永遠同在。

有 一個 英語成語 One person's meat is another person's poison。skeleton  就是那塊肉和毒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