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人有四禍,躲過是福

(2025-10-27 05:01:05) 下一個
       人有四禍,
       躲過是福
 
鬼穀子說:人有四禍,躲過是福。
鬼穀子是曆史上最厲害的人。他的徒弟有孫臏、龐涓、張儀、蘇秦、白起、王剪。其中任何一個徒弟都比諸葛亮厲害。鬼穀子曾說:人有四禍,躲過便是福。他是縱橫家的鼻祖,更是千古謀略笫一人。他告誡世人,要躲避四種災禍:
 
第一禍:懷璧之禍,即不能露福。春秋左傳桓公十年中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也就是說,貧苦百姓本來沒罪,但當你擁有一塊好的玉璧讓人知道了,那就是罪。圖財害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江湖上人常說:富不睡大宅,窮不出遠門,人窮不露貧,人富不炫富,錢財不外露,言多必有失。有錢一定要低調,得罪朋友是小事,丟了性命是大事。那些炫富的,可能會被偷,被坑,甚至被滅門。
 
例如史記中記載的鄧通,他被文帝賜於了鑄幣權,他可以隨便鑄錢,富可敵國,到處顯擺。
文帝死後,景帝即位,對鄧通進行了清算,抄了鄧通的家,鄧通成了窮光蛋。該典故洐生出成語“不名一錢”,形容極度貧困,最後餓死於街頭。
當然,這裏的財,不限於錢財的財,也含才能的才。懷才不遇固然誌難伸展,淹沒人才,但鋒芒畢露也常遭人忌妒。
 
三國時的文學家李康運命論裏有句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過於顯露自已的財富/才能,必然會招來別人的嫉妒。
 
第二禍:擋道之禍。不要擋別人的財路和官路。論語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性都是貪得無厭趨利避害的。你要是擋了別人升官發財的道,對方就會想盡辦法除掉你。就像商鞅變法,他擋的是秦國老氏族的那些功名利祿,結果被五馬分屍。
 
又如,吳起在楚國時,他規定:三代以上的貴族,取消爵位封祿,停止國家的供養,裁撤官員,極大地消弱了舊貴族的特權,等楚悼王剛一去世,吳起就被堵在門口萬箭穿心而亡。
 
當然,變法推動了社會進步,商鞅、吳起這樣的人物功不可。領人欽佩。但若不是推動社會的進步,那就別擋別人的路。
 
禮記中說:行不中道,立不中門。即走路時不能走在路的中間,要走路的一邊,以免擋住別人的路。站立時,要站在門的一側,不要站在門的中間,以免影響別人的出入。
 
弘一法師有一句非常有智慧的名言: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讓自已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走得更遠。
 
第三禍:關係之禍。告誡我們,不要輕易去站隊。鬼穀子五合中雲: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物。意思是,合乎了一方的利益,必定要背叛另一方利益。凡是計謀不可能同時忠於對立的兩個君主,必然要違背某一方的意願,傷害某一方的利益。從謀略的角度說明了難以同時兼顧兩方。若想同時討好兩方,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不要輕易地站隊。鬼穀子說:你跟誰走得近,對方風光時,你未必能沾光。對方倒黴時,你卻可能被連累。比如龐涓跟孫臏是兄弟之交,龐涓當了官,孫臏去投奔他,不但沒有沾上光,反而被龐涓所害。以孫臏的才智,要不是信任龐涓,他們走得那麽近,龐涓怎麽能害得了孫臏?再說楊修,他深得曹操的歡心,你以為楊修是賣弄小聰明被曹操殺害的嗎?非也,曹操本來就知道楊修是什麽德行的人,小聰明曹操完全能忍受,隻是在魏國世子之爭中,楊修選擇了支持曹值,而曹操最終立曹丕為世子,不除掉楊修,曹操豈能罷休。
 
因此,不要輕易地選邊站對。過早地輕易選邊站隊而懊悔終生的例子太多了。保持中立才是護身符。
 
第四禍:言談之禍。禍從口出。嘴賤招橫禍。南宋的朱熹說:人之作孽莫甚於口。言語刻薄,必為人忌。意思是,人的罪過沒有比言語不慎更大的了。言語刻薄必然會遭人忌恨。例如李剛,還有胡說八道讓自已告別央視的畢姥爺,等等。
 
總之,人這一輩子都在與人打交道,懂得人性,才會事半功倍,如果對於人性盲然不知,那麽,人這一生就會一路風雨飄搖,坎坎坷坷,怪不得別人。佛教經典《大般涅盤經》說:“天不度無根之草,佛不度無緣之人”,也就是說,天不度人,人自度。要主動地避開這四禍,方為上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warara 回複 悄悄話 看來貪官抓不得了
初春時節 回複 悄悄話 確是這樣,很同意。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