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原來是個推托之辭
秋天還沒到,醫生就來了電話,提醒趕快打感冒針。
這種針,預防的是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需要打針吃藥,否則會引發肺炎,而一般性感冒(common cold)
不用吃藥,多喝些白開水,頂多三天就好了。
這種常見病為什麽叫 感冒 呢? 原來這個詞是一個官場用語,它後麵還有一番來曆。
原來中國各個朝代,都有一個修編國史、編輯典籍的衙門。為了防止文獻失火或被盜,每晚必留一個官員值夜班。如果不能值夜斑,要在請假薄上寫明原因。不管什麽原因一般注上 腹肚不安,免宿 後來有人覺的俗氣,就把這句話改成兩個字 感風 ,感就是 受的意思,風 取自中醫病理,六淫之首 風、寒、暑、濕、燥、火中的風字。這個請假薄改名為 感風薄 ,到了清朝又改為 感冒薄 ,冒 就是冒出來,突發的意思。也就是,本人急病突發,實在堅持不住,不宜守宿。
如今感冒不可能再是請假的借口 (It can not justify a sick leave)。不想上班都是一樣的,但找出請假的理由卻各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