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遊懷斯曼渡口和世界遺產大北路罪犯遺址
我在上一篇博文端午節遊費根花園中說到:“在公園中接到小兒子Tommy的電話,他邀請我們四人從費根公園再向北行,去到霍金斯觀景台和他們會合。一同遊覽懷斯曼渡口和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大北路罪犯遺址”。
我們到達霍金斯觀景台(Hawkins Lookout)後, Tommy帶著兩個孫子Leo和Colin也隨後到達。從觀景台下望,一條大河自南向北流去,河中有船隻往來。原來這就是著名的霍克斯伯裏河(Hawkesbury River)。
圖1,從霍金斯觀景台俯看霍克斯伯裏河-1
圖2,從霍金斯觀景台俯看霍克斯伯裏河-2
圖3,穀歌地圖上的觀景台即時位置
圖4,觀景台上留影
大悉尼有三條河流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流入東邊的太平洋塔斯曼海。南邊是喬治河(Georges River),入海口是植物灣(Botany Bay)。灣內有悉尼國際與國內機場,貨運集裝箱碼頭等。中部是帕拉馬塔河(Parramatta River), 入海口是傑克遜港(Jackson Port)。有環形港、白灣等大型遊輪碼頭和內河輪渡碼頭,兩岸是悉尼精華地域。北邊是霍克斯伯裏河,入海口是布羅肯灣(Broken Bay)。其灣口範圍比植物灣及傑克遜港更大。
圖5,橫貫大悉尼的三條河流分布圖
圖6,大悉尼的三條河流及其入海口
霍克斯伯裏河在三條河流中是最長最大的。霍河長470公裏,流域麵積22000平方公裏;而喬河長101公裏,流域麵積931平方公裏;帕河更小,僅長35公裏,流域麵積252平方公裏。霍河的主支流沃隆迪利河(Wollondilly River)從悉尼以南約200多公裏的古爾本(Goulburn)地區發源,向東北流經納泰(Nattai)地區(參見拙文《納泰國家保留地記遊》),到沃勒甘巴壩(Warragamba )形成的水庫布拉格蘭湖(Lake Burragorong)(參見拙文《沃勒甘巴壩記遊》)。過沃壩後匯入發源於東南部且擁有四座水庫的內皮恩河(Nepean River)。內皮恩河向東北經過大鎮彭裏斯(Penrith)一帶的富饒平原區,在裏士滿(Richmond)附近與格羅斯河(Grose River)會合,形成霍克斯伯裏河幹流,再經溫莎(Winsor)平原,向北流到懷斯曼渡口(Wisemans Ferry)。此處是霍河最北點,過此即向東南流,經過人煙稀少的崇山峻嶺地區,流入布羅肯灣入海。
圖7,霍克斯伯裏河流域圖
圖8,霍河北段圖
站在霍金斯觀景台,看著浩蕩北流的霍克斯伯裏河,不禁浮想聯翩。這條河從西部和北部包圍了大悉尼,提供給大悉尼及藍山等地區400多萬人口的生活用水,沿河農村是大悉尼的蔬菜、水果、鮮花、水產的重要生產地,水力發電提供新南威爾士州 23% 的電力,流域內有超過100 萬公頃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還擁有大藍山等世界遺產。這一河流在國家經濟、社會和環境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此河中遊平原低窪地區也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脅(最大流量可達15000秒立米,而正常平均流量才95秒立米),今年3月就遇到了60年來的最大洪水,數千居民被迫疏散。霍河的洪澇災害形勢嚴峻,治理任務還任重道遠。
圖9,懷斯曼渡口在大悉尼中的位置
圖10,霍克斯伯裏河在懷斯曼渡口附近有一個180度的大轉折
圖11,懷斯曼渡口及附近地圖
驅車經“之字形”下山路,到達霍河岸邊的懷斯曼渡口鎮。它位於悉尼中央商務區西北 75 公裏處,始建於1827年。有趣的是,它的名字不像許多澳洲地名那樣源自於王公貴爵,而是源於一名前罪犯所羅門.懷斯曼。英格蘭人懷斯曼於1806年因犯罪被流放到悉尼,1812年獲得赦免,1817年獲得了州政府租給的霍克斯伯裏河畔 200 英畝的土地,1827年他在霍克斯伯裏河上建立了渡輪服務,為修建大北路的罪犯勞工運送農產品和糧食。這個渡口及附近居民點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我們先遊覽小街的購物中心,此中心內有食品店、雜貨店、藥店、咖啡館等,給解決這個偏遠地區居民和遊客的日常需求帶來了方便。街邊的郵局是1857年開業的,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曆史。
圖12,渡口小鎮的購物中心
圖13,小鎮購物中心近景
圖14,小鎮購物中心內景
圖15,小鎮的百年老郵局
圖16,小鎮的街道
小鎮在霍河邊有一個頗大的科威達假日公園(Koveda Holiday Park),公園內許多樹木都披上了紅黃色的冬裝,霜葉紅似二月花,讓這個入冬後的公園充滿了暖色和生氣。
圖17,科威達假日公園內
圖18,假日公園祖孫樂
圖19,我們二老在公園內
圖20,笑迎陽光的小寶
圖21,三代人留影-1
圖22,三代人留影-2
懷斯曼渡口有兩個,一個在霍河大轉彎前的上遊,通向左岸的西部;另一個在霍河大轉彎後的下遊,通向左岸的東部。後者是更主要的渡口。我們把車開到後一個渡口前,排了不久的隊就開車上了汽車渡輪。
渡輪由纜索卷揚牽動來回於兩岸,一次可承載十多輛汽車。不到十分鍾就到達了對岸。
上岸後,車向上遊開,過支流麥可唐納河(Macdonald River)會合口,沿麥河左岸向北開了十來公裏。我們一路看河景、山景,一邊欣賞沿河散建的居民屋。這些遠離城市喧囂的民居,傍山而建,視野開闊,環境優美,真像是一片世外桃源之地。
圖23,懷斯曼渡口及附近圖
圖24,懷斯曼渡口
圖25,渡口附近的霍河
圖26,擺渡船
圖27,渡船上
開車回到離渡口約500米遠的老大北路罪犯遺址入口,這裏是一條向北上山的土石公路,有攔柵攔阻車輛進入,但遊人可以從側邊預留的缺口進去。攔柵上立有三塊豎牌,分別用英文大字寫著:舊大北路(Old Great North Road),迪瓦恩斯山(Devines Hill),達茹格國家公園(Dharug National Park)。其下橫板上有新南威爾士州國家公園和野生生物服務局的標誌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澳大利亞罪犯遺址(Australian Convict Sites)的一個部分”的標誌和說明。
圖28,老大北路罪犯遺址入口
圖29,遺址入口處的世界遺產標誌
從 1787 年到 1868 年的81年間,有825 船165,000名罪犯被陸續從英國送來澳大利亞,這既可解決英國監獄人滿為患的問題,同時也為新殖民地提供勞動力。這些罪犯到澳洲後被分配從事各種強迫勞動,修建大北路就是他們參與的公共工程之一。
大北路是從悉尼(Sydney)經獵人穀(Hunter Valley)到紐卡索(Newcastle)之間長240公裏的公路。修建於1826至1836年。它主要由罪犯作為勞動力建成,現在被公認為澳大利亞 19 世紀土木工程領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我們從費根花園開車過來,走的就是大北路的南段,不過後來已經把原有的土石路麵改修為柏油路麵。
圖30,大北路南段地圖
圖31,大北路中段地圖
圖32,大北路北段地圖
大北路在懷斯曼斯渡口以北遇到迪瓦恩斯山,要在陡峻的砂岩山體上開辟道路十分艱難。從1829到1831曆時3年,才將迪瓦恩斯山的2公裏道路建完。
我們走進老大北路罪犯遺址路段,隻見路旁每隔一兩百米就有一處說明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澳大利亞罪犯遺址共有11處,包括這裏的老大北路,悉尼海德公園軍營遺址,帕拉瑪塔舊政府大樓及市立廣場,悉尼科克圖島監獄遺址,塔斯馬尼亞州亞瑟港曆史遺址、卡斯卡德婦女工廠遺址、達琳敦假釋局、布理肯頓·威爾莫莊園、煤礦曆史遺址,西澳大利亞州弗裏曼特爾監獄和諾福克島金斯頓與亞瑟穀曆史遺址等。
圖33,標有十一處罪犯遺址的木牌
大北路沿迪瓦恩斯山開辟,我們沿土石路緩坡上行,右手是巨大的砂岩山體,左手臨空麵是石砌的擋土牆和扶壁,中間是劈凸填凹人工建造出來的路體,路麵以沙石覆蓋。路的靠山側挖有排水溝,每隔一段路麵下設置有涵洞將水排出流往路外低處。
圖34,走進大北路
圖35,大北路上
圖36,沿大北路緩坡上行
圖37,沿大北路緩坡上行
圖38,拍攝大北路
我於六七十年代在工廠參加現場勞動時,曾經幹過在混凝土上打風鑽和打風鎬的活兒,深知這種勞動的艱辛。在大北路上遙想罪犯們當年築路的條件,機器和動力都完全缺乏,全靠人的體力把巨大堅硬的岩體挖出道路空間,並製作和使用整齊的大石塊砌築道路臨空麵的擋土牆和扶壁,這是多麽的艱難不易啊!
圖39,大北路是從這些堅硬的砂岩中開辟出來的
圖40,大北路的石砌檔土牆與扶壁
據資料介紹,當年由珀西.辛普森(Percy Simpson)中尉負責迪瓦恩斯山築路分部,他把當時歐洲道路建設中的新技術應用到此處。劈山是靠人工打眼埋炸藥爆破,取大石塊是靠掄鐵錘砸鋼釺撬動石縫,加工石塊成規則形狀則全賴人工劈、鑿。可以說,每一米道路都凝聚了罪犯們的巨量勞動和汗水,還有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智慧與創造。
以下是路邊的一些說明牌。
圖41,澳大利亞工程協會的大北路說明牌
圖42,為何是迪瓦恩施山
圖43,麵對大石塊
圖44,切開大石的方法
圖45,涵洞和排水板的石砌結構
修建大北路工程,充滿了艱辛和苦難。一些重刑犯是帶著腳鐐勞動的,輕刑犯雖不帶腳鐐,但酷暑嚴冬在野外作繁重的體力勞動,也是十分難熬的。因此,大北路不僅浸透了勞工們的汗水,也沾滿了罪犯們的血淚。建路期間有一部分罪犯不堪重負逃離了工地,追捕、監禁和懲罰也隨之發生。
圖46,一個悲傷的故事
圖47,汗水、苦難與自豪
圖48,通向自由之路
圖49,聲名狼藉的逃亡
在大北路向上約2公裏處,山體中有一些洞穴。被叫作“儈子手洞穴(Hangmans Cave)”。傳說它是用來吊死犯人的。實際上,絞刑隻能由最高法院下令,通常在監獄院子裏執行,而不會在路邊。因此,這些洞穴更有可能是用來儲存火藥的,或者作為監督者的觀察站,居高臨下監察施工。
圖50,大北路路邊的洞穴
值得慶幸的是,修建大北路的罪犯,在服勞役數月或數年後,大多陸續得到赦免,成為自由人。他們基本都沒有返回英國而是留在了澳洲,成家立業,成為澳洲社會的一員。為澳洲社會作貢獻的,既有慷慨捐獻莊園的自由民費根的後代,也有經營懷斯曼斯渡口便利大眾的已赦免的前罪犯所羅門.懷斯曼。現在的澳洲,已經分不出誰是當年罪犯的後代,誰是當年自由定居者的後代了。
毋庸諱言,利用流放罪犯強迫勞役是澳洲曆史上不光彩的一頁。但是,澳洲於2009年主動將罪犯遺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並於2010年獲得批準。遺產名錄對此項目的描述是:“澳大利亞罪犯遺址”是現存的大規模驅逐罪犯出境以及歐洲列強通過流放犯人和強製勞動進行殖民擴張的最佳例證。
對於自己過去黑暗的曆史,不回避、不隱瞞,坦然麵對,實事求是地將真相展示給人民,這就是澳洲!
我從大北路望向山下,霍克斯伯裏河正靜靜地流淌,山川和美、歲月靜好,這就是澳洲!
圖51,從大北路看山下
圖52,從大北路下望霍克斯伯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