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佩魯斯一瞥
2022年5月14日星期六下午,我和老伴隨小兒子Tommy出遊,同車去的還有大孫子Leo和小孫子Colin。車向東開,從側麵繞過悉尼機場,再向東南,約一小時後到達了植物灣(Botany Bay)入口海邊的拉佩魯斯(La Perouse)。
拉佩魯斯位於悉尼中央商務區以南 14 公裏的植物灣北部岬角,隸屬於蘭德威克(Randwick) 市。也是跨過植物灣入口南北兩岸的卡梅植物灣國家公園(Kamay Botany Bay National Park)的北部南側部分。從班克斯海角(Cape Banks)延伸到裸島(Bare Island)。
我們到達時隻見拉佩魯斯沿海邊的環路旁停滿了遊客的車輛,今天來此的遊客真多。我們好不容易才停泊到一個車位。
圖1,祖孫同車樂融融
圖2,拉佩魯斯位置
圖3,拉佩魯斯地圖
圖4,拉佩魯斯環路邊停滿了車輛
拉佩魯斯這個地方有著豐富的曆史。它用一個法國人的名字命名。說到這個名字要回溯到18世紀。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指派下,航海家拉佩魯斯(Jean-François de Galaup, comte de Lapérouse)於1785 年 8 月 1 日離開法國布列斯特,指揮星盤號和布索爾號兩艘航船作環球考察航行。他於 1788 年 1 月 26 日在澳洲東海岸的植物灣北岸登陸。而英國亞瑟·菲利普(Arthur Phillip)船長的由十一艘船隻組成的載有第一批英國罪犯的艦隊已於6天前先期抵達植物灣。菲利普船長認為植物灣不適合定居後,將船隊轉移到北邊不遠處的傑克遜港-悉尼灣。他們看到法國航船的到達並作了禮節性互訪。拉佩魯斯隨後將他的日記和信件隨英國船天狼星號發給法國駐倫敦大使。法國人在植物灣呆了六個星期,並於現在被稱為拉佩魯斯半島的地方建造了一個寨子和一個花園。在完成一艘新長艇的建造並獲得木材和水之後,法國人啟程前往新喀裏多尼亞、聖克魯斯、所羅門群島和路易斯西亞德群島。
拉佩魯斯在他事先寄回歐洲的日記中寫道,他預計將在 1788 年 12 月之前回到法國。但他的兩艘載 有植物學家、天文學家、水文學家、藝術家和自然曆史學家,並配備了一係列科學工具、鍾表和導航設備的船駛離澳洲後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幾十年後,他的船隻殘骸在所羅門群島特莫圖省所屬的聖克魯斯群島中的一個島嶼瓦尼科羅(Vanikoro)島被發現。
據考證,拉佩魯斯的航船遭遇颶風撞上瓦尼科羅島當時不為人知的珊瑚礁後沉沒,一些人登岸後被當地居民殺死,幸存的水手建造了一艘較小的船隻並離開該島,但再也沒有人見過他們的蹤影。拉佩魯斯被證明是一位葬身大洋的悲劇人物。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 ( Jules Verne ) 將他的小說《海底兩萬裏》(法語: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中的一章獻給了這一事件。而另一位作者納歐米.威廉姆斯(Naomi Williams)的小說《著陸》(Landfalls)則深入探討了拉佩魯斯探險隊的經曆。
另一個有關的悲劇人物是派遣拉佩魯斯出航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他於1793 年 1 月 21 日在巴黎被法國大革命後成立的國民公會處以死刑。據說他在被處決的那天早上還曾詢問,“有拉佩魯斯的消息嗎?”他不曾料到拉佩魯斯早在4年多以前已遭受意外葬身大洋了。
拉佩魯茲成為象征性地表達澳大利亞與法國友好的地方。這些年來,每年法國國慶日(7月14日,亦稱巴士底日),澳洲首先在拉佩魯斯慶祝。
在拉佩魯斯,我們先去到裸島。
裸島是一個低矮的砂岩島,大體呈橢圓形,距離拉佩魯斯岬角南端的海岸約30米,靠近植物灣的入口。在該島上修建有防禦工事,包括炮台,營房建築,遊道和庭院等。
在 1876 年俄英之間爆發敵對行動的情況下,當時有關上層社會成員認為俄羅斯有可能入侵悉尼,於是考慮建造裸島堡壘來保護被稱為“悉尼後門”的植物灣。1880 – 1890年期間,由建築師詹姆斯·巴內特(James Barnet,1827-1904 )設計,在裸島上修建了防禦工事。堡壘配備了五門重型火炮,軍營由大約70名士兵駐守。它一直使用到 1908 年,之後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個退伍軍人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被重新投入使用。1963 年它被移交給新南威爾士州公園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用作博物館和旅遊景點至今。
我們走過一座有 130 年曆史的木橋,來到裸島堡壘的門前。這裏立著一個說明牌,上麵寫著:卡梅植物灣國家公園裸島碉堡,遊覽開放時間:星期天下午1:30,2:30,3:30,每次參觀45分鍾。在此售票並按預定時間提前15分鍾集合於此。今天是星期六,不開放。所以我們不能進去參觀。隻能從門口向內張望。
我們看到,厚重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遮蔽了相當部分朝向植物灣的島體,已有140多年曆史的混凝土結構看來還相當完好,要知道,世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於1872年才在美國紐約落成,混凝土結構在1900年之前是很少有的。而裸島碉堡修造於1880 – 1890年期間,那時它就成功地采用了大規模的混凝土結構並保持完好至今,實在是很不簡單。
裸島堡壘是澳洲防禦工事設計的一個重要例子,它展示了海岸防禦理論,防禦技術和沿海防禦工事設計的一個典範。
裸島以其獨特的景觀被某些影視劇作為取景地。吳宇森執導的好萊塢諜戰片”不可能的使命2“(“Mission: Impossible 2”,又譯“碟中碟2”) 中的一些驚險動作場景即在此島拍攝。 該影片是2000 年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被譽為諜戰片的一部經典。
獲得2009年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獎(AACTA Awards)的最佳電視連續劇獎的澳洲SBS電視台播放的電視連續劇“東西101”也有一些在裸島堡壘拍攝的鏡頭。
圖5,裸島鳥瞰-拷自網絡
圖6,通向裸島的木橋
圖7,木橋上留影-1
圖8,木橋上留影-2
圖9,裸島側視
圖10,裸島堡壘的說明牌
兒子和孫子們從木橋在裸島的端部下到橋底。當時正值退潮,海底的一部分岩石裸露出水麵。岩石表麵坑窪處還有積水。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在海床上遊玩。積水裏似乎有著小魚小蝦在遊動。孩子們好奇地仔細觀察著。
據知,拉佩魯斯半島周圍地區被認為是新南威爾士州最好的水肺潛水地點之一,有許多潛水點,其中一些延伸到深度超過 19 米的海域。在這裏潛水的人可以看到悉尼地區常見的海龍、侏儒尖嘴魚、大肚海馬和其他魚類。
圖11,橋下礁石
圖12,巨石下方
圖13,興奮的小寶
圖14,興致勃勃
圖15,仔細觀察
我們離開裸島,過木橋回到陸地。大孫子攙扶著爺爺奶奶向高處走去。登上高崗,我們來到一座石塔前。這是一座已有200年曆史的八角形石塔,建於 1820-22 年,作為防止走私的海關,曾駐紮有一小隊士兵。該塔至今雖已不再使用,但仍屹立原處、完好如初。
圖16,大孫子攙扶爺爺奶奶上坡
圖17,十九世紀修建的海關塔
圖18,海關塔旁留影-1
圖19,海關塔旁留影-2
從山崗上俯瞰裸島和植物灣,隻見四麵環海的裸島像一隻大海龜俯臥在拉佩魯斯半島近旁,一架長長的木橋把它和大陸相連。拉近鏡頭看裸島,島上的混凝土結構物清晰而有層次地展現在眼前。遠眺植物灣,寬闊的海麵在陽光下閃著粼粼白光。拉近港口的鏡頭,鋼架鐵臂的龍門吊車成排挺立,一派繁忙景象。在山崗的北邊,一片茂密的樹林延展到山下遠方。拉佩魯斯不僅人文曆史豐厚,自然風光也堪稱一流。
圖20,從山崗上遠看裸島和植物灣
圖21,從山崗上拉近鏡頭看裸島
圖22,植物灣海麵
圖23,植物灣碼頭
圖24,崗上叢林
我們回到山下小憩片刻,然後開車順盤山公路來到了拉佩魯斯半島的最高處。這裏是新南威爾士高爾夫球俱樂部(New South Wales Golf Club)的所在地。俱樂部門前側邊高高飄揚著國旗、州旗和土著旗,大門上部鑲貼有俱樂部的徽記。據知,這個麵向植物灣和塔斯曼海的林克斯式高爾夫球場,是一座頂級的球場,在澳大利亞1500多個高爾夫球場中排名第3,在全球排名第32。林克斯式高爾夫球場是指一側臨海,一側為內陸農地,形狀狹長的球場。
打高爾夫球在澳洲是一種大眾化的體育活動,但在中國被認為是一種高大上的休閑娛樂活動,上層人士才有條件參與。記得九十年代武漢剛出現高爾夫球場時,聽說老相識葛洲壩發電廠廠長侯廣忠花高價成為了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成員,我們都感到很詫異。如今經過多年的發展,到2020年底,中國高爾夫球場總數已有449個。但平均1千萬人僅擁有3.21個球場。比起澳洲2569萬人有1500個高爾夫球場,平均10萬人有5.84個的比例,相差了近200倍。這說明地廣人稀的澳洲,具有發展高爾夫球場的優越條件。
圖25,海邊小憩
圖26,實時位置
圖27,新南威爾士高爾夫球俱樂部
圖28,高爾夫球俱樂部門徽
圖29,俱樂部前留影
圖30,海濱的高爾夫球場-此圖出自網絡
離開高爾夫球俱樂部,我們在高崗上眺望植物灣。隻見海鷗翻飛、落日西下,紅霞滿天。我們麵對夕陽下燦爛的景色,深感人生的美好和可貴。懷著滿足的心情,我們驅車返程。
圖31,夕陽飛鷗
圖32,日落植物灣
圖33,紅霞滿天
圖34,麵對夕陽
文:Lzz,圖:Tommy, Lzz
2022-7-31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