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周末灌水:關於幸福(1)——幸福和時間

(2023-11-05 08:27:27) 下一個

我有讓孩子們自己畫日曆的習慣。

買那種空白頁的半成品,隻有日期沒有內容的,偷懶呢可以直接貼照片(再偷懶按小手印也沒問題),如果想混時間就一張一張畫。一般到這個季節可以開始準備了,要湊夠12張,不可能是一日之功的。

小的時候是我帶著做這件事,現在長大了不要我管了,會自己(偷偷)準備好,作為送給爸爸媽媽的新年禮物。

這一張,是我的,剛過去的10月份。

底下那句話的意思是,幸福不是目的,幸福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我打賭這句是抄來的。

又有什麽關係。這不就是你覺得誰做得對做得好,抄他的行為行事思想智慧?世界上最賺最便宜的一件事。

做這件事呢,最捷徑的捷徑,我能想到的有兩個,1讀高質量的文字,2認識高質量的人——前者很容易,後者很難。蘇格拉底說,你的LEVEL是你最好的5個朋友的平均值。交朋友,我想沒什麽人願意低就。這件事說起來無關勢與利,純粹是因為溝通起來容易。

可以一起笑,除了會意還有言傳的,嗯,嘲笑(對人對事對世界)。

BBC在1994年做了一個Happiness Project,通過對200,000人的調查,重要的結論之一是,Mental health and relationships are 'key to happiness'。

這個結論,大半(正常)人聽了不會動容——不是很顯然的事?

當然,直覺人人有,剛剛聊過的。直覺讓你覺得,是這樣,科學呢,給你數據,理論根據,邏輯證明,你的感覺是對的。

更清晰,更明白,更(自)信。

所以科學從來不神秘,也沒什麽了不起,服務於人的工具而已。

很不幸,UN關於Happiness的report,帶來的消息是,我們現在活著的這一代人,是有數據以來幸福感最差的。

為什麽?

中國熱有句古話是,好死不如賴活著。幸福和活的時間長短有關係?

我想沒有(直覺)。我一直認同的一個觀點是,生命隻要好,不要長。科學呢?當然是UN的報告,現代人當然比50年前人的平均壽命長。

忙碌的現代人最常抱怨的一句話是,我沒時間啊!那麽,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變長,會使人幸福感增加?

不是的。

Positive Psychologie的教授Judith Mangelsdorf(不信心理學的FEVRE注意了,心理學不僅是社會科學裏很重要的一個研究方向,而且分很細的,比如這個Positive心理學)的觀點是,業餘時間多並不能使你覺得自己更幸福,關鍵是你在如何利用它。比如整天窩在電視前,那會讓你更無聊無趣的。

說到這裏,想起一個玩意兒。有一種表,可以顯示你到生命結束時的時間(當然是按平均數算)。這樣,亞麻上有賣

當然,普通人可能第一反應是嚇一跳,O-WEI!那可不怎麽吉利。這就說到Stoicism學派的一個觀點,Live, long enough, if well lived。

歐洲人一向不忌諱討論死亡。

想起來我參加過一個公司組織的Workshop,有一個環節是,Trainer要求大家圍成一圈,手拉手把眼睛閉起來,想象這是大家在參加你的葬禮,然後每個人會對你說的話。

那種感覺,我隻能說,很特別,不太好形容,不過不可怕。

另一個心理學的實驗。參加者分兩組,一組被告知,假設你隻有一個月可活了,做你想做的事。另一組隻要求每天晚上記錄自己一天下來做什麽了。一個月結束分析結果,可以想象,第一組認為自己過去的一個月過的更有意義。

如果隻看一天呢?Tagsstruktur(daily structure)決定了一天的生活質量,也就是幸福感。嗯,不是近年來很流行的Time Management(如何高效利用時間)。

我們這裏有一個Service(服務項目?我不知道該怎麽稱呼),就是普通人可以到修道院住一到兩個星期,與那些修女同吃同住同作息,參加包括早中晚三次集體禱告(加上睡前自己的總共至少四次),禁掉手機等一切電子產品,但是參與日常勞作,包括清潔,煮飯。和普通人的生活最大的差別,是時間安排非常的struktur,即到幾點該做什麽很清楚(每天5點起床參加第一次晨禱哦)。

不便宜的。不過參加者普遍反應很好,我有同事去過。

這是心理學的另外一個結論,時間安排井井有條的人,更幸福。

接著說幸福,時間和心理學。

心理學上認為時間可以分為兩種,Objective time和subjective time。Objective time is straightforward, and refers to clock time. In contrast, subjective time is quite nuanced and refers to the differential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of time。

這個很好理解,比如你上課,50分鍾,你對時間的感覺肯定和講課的教授的感覺不一樣,這是subjective(每個人都有的生活經曆),時鍾上顯示的時間,當然是objective。

Positive Psychologie上有一個詞,叫Flow-Effect。結論是,人在Flow State感覺更幸福。

Flow State是我們中文說的全神貫注,忘我,人在這種專注,全身心投入的狀態下,會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subjective),更享受。這個概念,是匈牙利心理學家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在1970年提出來的,已經被各個行業廣泛接受。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曆,你全身心投入忘掉自己忘掉時間的時候,是不是再醒來,感覺更好?

當然,除了工作之外,每個人會全身心投入的項目不一樣。心理學家的建議是,如果可以,練習一門樂器。嗯,這也是我很認同的,我自己是鋼琴(年輕的時候玩過吉他,現在家裏也還有一把,不過太長時間沒練了,慘到不能提)。

那種感覺,隻有自己試了,才會知道。

看過一個對德國最著名的企業家的采訪,他被問到,如果時間可以買,你會買嗎?

他答得很堅決,絕對不會。時間最有價值的一點,是它不可以買,所以對每個人都很公平。因為每個人都會死,才讓今天的存在更重要,更有意義。

再來Stoicism,Give yourself a gift, the present mome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這一篇也非常好。為什麽這樣的好文不被文學城博客推薦。I agree with this: "Mental health and relationships are 'key to happiness'. Thank you.
dona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EVRE' 的評論 : 我好像聽說過這個方西瓜,根本沒當回事,也不知道是不是流行起來了。但是那種規規矩矩的工作方式是我很習慣的,起碼不反感。工作方麵我沒接觸過中國人和中國企業,所以不太了解他們。生活中也幾乎沒有,如果不說完全沒有。
FEV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onau' 的評論 :我討厭無休止的 Kaizen.......
你看過日本人把西瓜弄個方盒套起來,讓它長成方的嘛?就為了提高運輸效率,一點西瓜性都沒有。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dona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EVRE' 的評論 : 你怎麽對日本企業意見那麽大?實話跟你說吧,日本人把我們公司我們這一部分買了(日本人買了很多歐洲的公司),也就是說,我就是日本人公司啊。:)但是很多同事說,比原來要好。
FEVRE 回複 悄悄話 科學的目的應該是使人生存的更愉快輕鬆幸福,但實際並非如此,當然不是科學的錯。效率也應該是這樣。但上述兩種現實隻使競爭愈演愈烈,走向歧路。
所以我說,日本人把企業都做死,不緊跟就隻有死路
(國人把事情都做絕,不給人路走,這是題外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