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陀羅(Indra)尼泊爾 十三世紀 鎏金青銅
與該博物館的緣分 僅是幾十年前看過,由著名亞洲藝術學者普拉塔帕蒂特亞·帕爾 Pratapaditya Pal 博士,為該館藏品所編寫的三本畫冊,其中這一冊的封麵 我留下了較深印象,匆忙行程中除查詢了正確的地址外,對這的其他竟然一無所知。
慶幸在下層展廳裏,我很快就找到陳列在玻璃展櫃裏角落的他,由於反光和照明不佳等,他與畫冊上區別較大,也基本上沒有其它角度可供選擇,但我還是拍下來可能的一切,包括他的背部和所處的環境,以感謝他把我召喚到這吉祥之地。
“最美的尼泊爾青銅器之一,印度教吠陀經籍所載眾神之首。
同時也是雨神,因此對他的崇拜可能是在嚴重幹旱期間引入。
帝王般高大王冠和人物頭飾的特殊形式,是尼泊爾特有的方式,
他的威嚴特別體現在他的姿勢上,是君主坐在寶座上的首選,
通過運用各種對位力量創造出生動的構圖,
視覺上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元素。這些變化可能反映了藝術家的偏好,
而不是深刻的圖像或神學含義。優雅的因陀羅屬於13世紀,
它仍然是紐瓦爾雕刻大師,對這一主題最早和最好的呈現;
以充滿活力的構圖,優美而敏感的造型,流暢的輪廓,
以及精心製作的細節而令人欽佩”
關於佛主“Si Thep ” 網上查到有趣的一段“它是一個特別豐富的雕像、法輪、界碑和其他 Dvaravati 可移動藝術品的來源。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巨大,2.23 米高由砂岩製成的佛像,被認為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座非凡而巨大的佛像現在在美國的一家博物館中被發現” 好一個“被發現”
禮品店中有很多相關書籍,也看到呼喚我來的這本,架上明信片還有不少繪畫作品,讓人有點迫不及待。
廳右側 具備了多個Jinas一大尺寸的彩色木質祭壇。
硬譯標簽;勝者,一位靈魂人物,他征服了內心的激情,如執著,憤怒,驕傲和貪婪,大概指耆那教主生平事跡的浮雕牌坊。
大佛後麵的重要位置,擺著西蒙先生1971年二婚去印度度蜜月期間,開始接觸到印度藝術,買下了他的第一件東南亞藝術品收藏。一套雕工看著眼暈的莫臥兒象牙象棋,從而他對東南亞藝術產生了欽佩之情,這類收藏在之後他的餘生中占據大部分。想當初東南亞藝術品價格也不會太高。可惜拍照時保安跑來說靠得太近,因驚嚇照片效果極不理想。
前陣拜訪矽穀亞洲藝術中心,蘇建華館長也講過中國古近代名家字畫,早年國際市場價低到不可思議。
鑲嵌有寶石的燃燈佛 後麵是七世紀笈多時期銅佛。
“燃燈佛是在曆史上的佛陀喬達摩佛陀,之前達到啟蒙的佛陀” 前麵這尊自以為是魯賓博物館收藏,青海瞿曇寺也有同樣一尊。匆忙溜了一眼簡介產地是尼泊爾。
在地下全層的東南亞,印度和喜馬拉雅藝術中,沒有見任何畫冊裏的唐卡和印度細密畫,大都為石雕,青銅金屬和極少木製藝術品。以下為我非常關注的西藏,尼泊爾銅雕藝術品。
佛像背和側麵 ,說來也擔心這種角度信徒們不太喜歡,恐怕有不恭敬地成分,但我覺得非常美,以至於他們的任何角度,都表現出其不同的莊嚴和神聖。
現場忘記看標簽,總懷疑這件鑄銅高浮雕是丹薩替寺的東西,回來後還找出圖齊當初所拍幾張曠世的那神壇圖片,在眾神優美的動態和黑白之間,真有類似呈現三角造型的高浮雕,不同的是丹薩替眾神陰影裏那兩件,背光上的結構都複雜點。
前麵己說過的因陀羅對麵,擺著另一尊神,可能因為不在展櫃裏,或年代以及本身與因陀也具同樣氣質,所拍出來它們之間的效果不相上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度母 西藏 14世紀 含寶石和顏料 鍍金銅合金
同樣一尊,在攝影棚或專業人士拍攝和自己拍的現場照片差別很大,佛靠金裝也靠燈光和感光材料的好壞。 但我還是相信蘋果手機保真效果,喜歡它帶來真實的灰色。
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木雕封麵 西藏 12世紀 塗漆和鍍金
有釋迦牟尼佛的經書木雕麵板
重要的長條經書均用類似厚木雕來做一封麵蓋保存。80年代初的拉薩八廓街,偶爾也有人出售,但極少有以上精美華貴。這類甚至印度己失傳的梵文的貝葉經書,在西藏因宗教和氣候條件存量較大,以薩迦南寺大殿內存放經書巨大書架牆為之最。 經書板至今在不少博物館,拍行和私人收藏中也常能看到,不同的年代,教派和地區風格品質迥異,大小尺寸及厚薄各有千秋。
這件尺碼不大的尼泊爾的釋迦牟尼木質浮雕,應該說在藏區也見過類似,自然會聯想起大召寺大殿建於唐代的古老木門和柱子,那些時光和靈魂在上麵留下的痕跡。
佛像身後不完整的高浮雕鋼質背光。喜瑪拉雅的藝人們僅憑著著一盆木炭爐火,用最簡單的工具將一片銅皮,敲打成各種造型複雜而美奐美倫的藝術品。 八十年代初因其殘缺不全,佛教徒也不太保存此類等原因,八廓街舊雜貨攤上也常有出現,運氣好遇上巴掌大一片還能用微薄工資的節餘購下,從個人藝術欣賞角度來看,總認為殘片傳遞的信息比一完整佛像更有意義。
印度耆那教神像
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印度孟買博物館都留意到它的存在。男人全身赤裸圖像也一直讓我感到鼓舞, 它們體形特征沒有希臘雕塑中,神與人的高度相似的精確人體解剖和唯美中的健壯。
耆教對僧侶要求徹底禁欲和修行中禁食,冥想, 要求避免接觸或打擾任何生物和植物,不能水中遊泳…甚至不能在空中揮舞手臂。因為這些行為會折磨,傷害生活在這些物質狀態中的其他生物。本人一貫的生活方式大概也可供解釋以上。
N年前在包豪斯拍行的預展,還見到一件如上圖高古耆那教的青銅像,因底座有點殘缺,起拍價僅為兩萬多美元,有點動心。因複製過一幅類似構成的唐代千佛,所以特別欣賞神背後密集排列的細節。
除了大都會博物館單獨的一尊,柱子上的這組石雕是我第一次見到,絕對意外收獲和驚喜!這些被認為是愛與激情的古代天體舞者石雕,之前也未能到著名的卡修拉荷寺廟,這個眾神與天體美女舞者的家園。砂岩雕塑的姿勢可以追溯到 2千年前,之後在無數印度雕塑和繪畫中也反複出現。她們像西方藝術女性人體中強調的S 曲線一樣,在這賦予了有節奏的流動性人體美,和暗示著年輕的x能量,也是多產豐饒和碩果累累的象征。
你突然被運送到一片神奇的土地
你魅力的眼睛凝視的世界
頓時變得模糊變成上下顛倒
.........
前年初,因故經曆了一段特殊日子,約半年後我在網上找出類似石雕女像,試著用色粉筆將她們演義出來一堆東東的過程中才算緩慢的緩過氣來。 當時就許下一大願;等解放了,第一件事就是去 Khajuraho!
shiva and parvati 講濕婆與他太太互動的故事。謹慎起見我還是google了一下他倆的今天樣子;已轉變成月份牌般絢麗奪目,印度教中的一對金童玉女情侶。
再贈半首泰戈爾為女神寫的讚美詩;你已經使我永生,這樣做是你的歡樂。這脆薄的杯兒,你不斷地把它倒空,又不斷地以新生命來充滿......
中大尺寸南亞及印度石雕占有較多空間,但大部分都不太懂,也知道他們都很壯麗很沉雄博大,但好像與我沒有更多感情上的聯係,何況2千年前那已有3千4百多位大神。
悉達多太子逾城出家 公元前1世紀初 砂岩浮雕 這個長立石柱頂部雕刻中的形象,正是Pal博士三本書中一封麵,應該是具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Shiva Nataraja 濕婆,太陽神,宇宙之舞或毀滅之舞,是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的一個標準動態。陳列的兩尊中,還是喜歡背光環殘缺的一件,遺憾現場背景外光太強,神主體的細節效果並不好和顯雜亂。 印度國徽上表現光芒的道道可能是從這啟示的。
“作為一個舞者去完成的神舞,以摧毀一個疲憊的宇宙,並為了創造之神梵天啟動創世過程而作出準備” 照片下方可見到“濕婆單腳站立踩在他嶽父達刹的屍體上並抬起另一足,雙手擺出優雅的姿態” 七世紀的聖人 Appar 虔誠的詩歌就提到了濕婆太陽神舞蹈,描述了極樂之舞之美;
如果你能看到
他的眉弓,嘴唇上
萌芽的微笑
像 kovvai 果實一樣紅
涼爽的亂發
乳白色的灰燼珊瑚色的皮膚, 舞動起來
......
曼哈頓亞洲協會博物館二樓層,洛克菲勒著名的印度古代藝術品收藏中,也見過非常完美一尊極品。當然,普通熱愛者如不太挑剔,網上也可花不多錢買到質量和尺寸小點的複製品。 在印度時從一山頂廟下來的路邊攤位,也擺著一堆十公分黃銅鑄的小太陽神,當時累眼已昏花, 順手選了幾件, 後放在北京工作室冰箱上,它們也常常在夕陽光影交錯間,呈現出種種不同的美妙。
大尺寸紅砂岩碎片非常像中國早期的佛像 ,特別是兩邊飛天的造型。 可惜上下兩層的收藏中沒見到任何中國古現代藝術品。
不完整的標簽; 一個靈氣或光環的一部分,它圍繞著坐在菩提樹下的釋迦牟尼佛,可從其獨特的心形葉子可以辨認出來。這棵樹實際上是一棵無花果樹,但因佛陀在其下靜坐四十九天後證悟,而被稱為菩提樹。兩個飛行的男性形象是天使,帶著花環作為供品給佛陀。
趁機請教美女友人王般若 ;般般,這是一件印度雕塑,但是我覺得特別像中國古代,唐代或什麽,我應該用什麽單詞來說明像中國哪個朝代?
“這有點像公元前二世紀到三世紀早期的雕塑基本造型,如果你去看阿甘陀石窟壁畫中的飛天,它們基本上也是這樣。你可以說它氣韻令人想起中國的唐代雕塑等等,但到了中國唐代,飛天基本上就完成女性化了,而且用特別長的裙帶來表示氣韻的流動,足部也不會漏這麽多,她們因為受到了儒家的影響,足部基本上隻漏一腳尖,早期是露到腳根,但這個是印度本土…與犍陀羅比較還是有差別。稍等我給你找一下中國石窟飛天”;飛天最早誕生於古印度,後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初期…自十六國至清...在寺院壁畫石窟造像,塔幢之中屢見不鮮。
看到最早的一組英國人圖文記錄的犍陀羅文物出土的狀態,大都為殘缺不全, 極少有接近真人尺寸的佛像 然而在很多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均 相當完美的東西。 覺得有點可疑,以那個小小白沙瓦當時的技術和生產能力,恐怕怎麽也不能造出全球這樣大量收藏需求,而且石雕也是沒法進行科學鑒定,每一塊石頭與地球的誕生時辰測驗結果是同樣。原諒我,這些個犍陀菩薩們汲及曆史文化,地理範圍太大也太多。
彌補在館裏未見到佛教藝術繪畫作品的遺憾,分享在網上看到;來自加德滿都的“時輪金剛曼陀羅” 1648 年,棉布礦物顏料 110.5 x 85.1 厘米 諾頓西蒙博物館收藏(未見展出)所描述文字也棒棒的;
金剛乘佛教與其他佛教宗派不同,它教導說,通過上師的指導和強烈而艱苦的修行,可以在一生中證悟。加速證悟的能力令人難以置信,這導致金剛乘從印度傳播到尼泊爾和西藏。
除有點破損需修補,其豐富的細節仍可謂同類中的巔峰 ,盡管它看起來已很接近波斯地毯。
八十年代初的邊疆,所有與神佛相關信息為零的時候,因傾慕,我開始用油畫寫生神像,前後複製過幾個重要寺廟的古代壁畫。其過程都在完全不知道它們的名稱,被它們在宗教信仰中的具體職能,包括最基本的年代和曆史背景下完成,僅僅因其不可言喻的視覺感受,人類藝術創造跨越時空的魅美 ,被一次次感動而已。
幾十年間看過很多相關的重要展覽,大都僅限於在微博和朋友圈寫幾行字和貼上九張現場圖片,基本連個人博客都未發過。
大疫第三年,眾生皆不易 ,在經曆了很多不可言說的事情後,此刻重返梵天佛地,又白日夢般回憶起那些遙遠的往事和神靈,忘了自己正在朝拜還是自言自語, 想說的是原諒我費勁又多寫了點字,就算一份祈禱,間接禮佛和還願吧。
周末那天下午,陳列亞洲藝術珍品的空間除了我, 和一路緊跟著的保安外仍略顯冷清。 諸神與我同樣早早即失去了本土熱鬧的香火供奉, 漂洋過海隻身來到這片陌生土地,在漫長歲月繼續熠熠生輝,或永遠形影孤單定格於展廳, 或晶片中凝固下的永恒時空......正因此才如此令人平靜而又如此美麗。
“看展也是有私心的。隻有在藝術的殿堂裏,我們才有空談談藝術,詩歌,愛和信仰,談談那些不會讓我們速朽的東西”
從地下展廳落地大窗往外麵庭院看, 回廊裏植物之間整齊排列的神佛
返回一層,從後門走到模仿莫奈為自己畫畫而建造的睡蓮池傍,一圈圈貼在水麵綠葉叢中盛開著黃花,淡淡清香與南加州幹燥的空氣和水麵反射藍天混搭,成為一件完美的印象派作品,旁邊草坪置放著馬約爾健壯裸女“空氣”和亨利.莫爾僅有體積和洞穴的雕塑。
唯一遺憾;這號稱世界最好的私人博物館之一,美國西部歐洲藝術藏品最多的博物館內無Wi-Fi。
“ 我本質上不是一個宗教人士,但我對博物館的感覺是它可以作為禮拜堂的替代品。這是一個尊重人的創造力, 感受與過去的連續性的地方。這是一個讓我們感受到人類尊嚴, 並幫助我們努力實現自己的創造力和成就感的地方 ”
——諾頓·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