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 zhuangxin

裴莊欣 ,中國美術家協會、 [1] 西藏自治區美術家、攝影家協會會員。西藏美術館籌建委員會特聘外籍專家。 1956年四川成都出生 ,1971年下鄉到西藏昌都,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係,畢業後重返西藏工作,1989年獲 “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會”
正文

今日·ART 裴莊欣 西藏20年美國30年 的藝術人生(下)

(2020-02-18 18:09:41) 下一個

裴莊欣 

中國美術家協會、西藏自治區美術家、攝影家協會會員。1956年四川成都出生 ,1971年下鄉到西藏昌都,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係,畢業後重返西藏工作,1990年就讀於紐約州立大學藝術係。2001年在曼哈頓中城亞洲文化中心舉辦個人畫展,現居北京紐約兩地。

 

轉載 嚴虹 水果嚴虹

嚴虹:您認為您的創作一直以來所探討的核心問題是什麽?

 

裴莊欣:可能指的是核心價值觀?這問題對我有點難,好辦法是從前麵的畫一直看到最後麵,用它們來作完整非文字性的解釋。但我懷疑這些畫從頭到尾的變化並不太有戲劇性,一切仍然是在重複1979年在川美的那二幅草圖的場麵和內容:一生的喇嘛與朝佛主題,宗教人物和寺院內景。探討神秘主義、宿命、遊牧生活,有力量或終將無聲無息的信仰或者悲喜劇。而實際情況是自己總站在畫前瘋癲地自圓其說的詭辯圖像。核心仍可能是你今天又是誰?錢從哪裏來?哪是你的故鄉之類。成都、昌都、拉薩、重慶,西藏與北京,或美國東部現在的大雪紛飛及陽光下的加州柏克利?最讓自己恐懼和崩潰的:到底是誰在漂流誰?你有過核心嗎?你在百子灣揚起了風帆沒有?你的價值和競爭力目前同你一起出去了還是回歸了?

 

飛翔的夢  2006

 

宗教與地域的核心:如果說畫西藏與在美國畫印第安人情結相似的話,這也是看德拉克羅瓦筆下常現的阿拉伯人的疑問,他懂得伊斯蘭核心教義嗎?某年看“與狼共舞”時感慨;每個時代對於“印第安人”定義的描繪都不一樣。雖然印第安人熱愛自由,喜歡綠鬆石,可惜那缺乏了傳承有序的宗教,以信仰作為生存和精神指導的曆史背景,導致他們的遊牧生活,獵殺被獵殺形象很容易被改變和曲解。

 

自我定義為幻覺的核心:近年作品中徹底的非現實,長期閉門產生的走火入魔也是實際存在,不是危言聳聽及標新立異,而是因為自己本來已在圈外和天外之外,能相信10多年中我隻去過幾次北京藝術家的大本營望京嗎?

 

有彩虹的天空  2016

 

核心與黑洞,我回複作家寧肯來信中提到黑洞,全文發於北京晚報文藝副刊:“謝謝你極端的情緒化和激動人心的闡釋,其中‘符體’ 僅僅是一支煙,點燃的瞬間是微弱的現實。這些精絕句子刻畫入骨。你來信中提到的諸多的大師,對我們來講都是一個巨大的座標與裏程碑。我不敢放大他們的影響,但是西藏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擴音器般的反向黑洞,把古今中外至今為止的你我和相關生靈,都吸引到這個不可知之中 ,或許正是它最為燦爛的環節。”

 

尋夢記   2014

 

對話  2013

 

湖畔的天使  2015

 

與陳丹青聊天:“……你的畫有宣泄的感覺,非常騷動。你的畫藏族符號太多,麵對市場會有困難。我們畫的西藏,不涉及藏族宗教和曆史,有詩意的一麵。但你不一樣,你因為了解西藏,對西藏曆史有自己的看法。這麽多看法還要放到畫上去,所以,你其實不是在畫一個我們心中的西藏,而是在畫一個曆史的西藏,同時你對這個曆史又有自己的意見。這兩種內容在上麵,麵對市場的話會有困難,讀者除非懂得這段曆史,或者對這段曆史有自己的目的,他也想搜集這段曆史。你的不安,是來自於你自身,市場在哪裏?誰懂你?不過,你的畫給了讀者困難,這個困難同時也是你的優勢,這個很矛盾盾……”    與丹青認識已44年,原諒我第一次未經同意將他這段三年前說的話發上,謝謝老朋友的坦率和犀利。

 

嚴虹:您認為您的創作分為幾個階段?

 

裴莊欣:我實在沒有辦法從文字上來劃分自己。這裏再次借用西藏人文地理主編唐朝暉幫我總結了的階段:“他早年寫實主義的油畫的關鍵詞:大昭寺、朝佛、藏人、佛像……第二個階段極具當代性:扭曲、掙紮、恐怖、自閉、小木頭人、玩具、傾斜,還有生命的殘酷,也是他對人生認識的第二階段。停留於裴莊欣先生最近幾年的大畫前,關鍵詞成了:藍蓮花、虛空之像。色彩衝撞成虛無之美,生命的世界裏,一切相互接受和而美。”

 

我曾經在寫油畫“夢中的珠峰”的筆記:“自我放逐與被遺忘的生存狀態,香格裏拉囚徒造就了另類的純粹性與精神家園。” 這抽象的一段文字,仿佛算一生極少留下痕跡和唯一擁有和繼續堅持的階段吧。

 

剛畢業,到那曲牧區後創作的第一組作品《牧民一家》 屬於比較直觀帶有記錄性的現實生活,借著有長期牧區生活的經驗,想表達千年不變的遊牧生活,是可以說有自然主義的傾向。下麵的二張即為典型。再後麵的兩張為另一階段。

 

過河的牛群 1983

 

雪天的牧場 1983

 

牧歸羊群  2016

 

夢幻的牧場 2015

 

嚴虹:您以前的創作和現在的創作之間發生了哪些變化?它們之間有哪些關聯?

 

裴莊欣:先引用剛過世不久的索甲仁波切所講 “宇宙間隻有一個永不改變的法則,那就是一切都在改變 。” 這段精辟名言出自他著名的《西藏生死書》。回到以畫說話,以下幾幅是勞森伯格大師拉薩個展及八五藝術新潮之前,我在1984年間製作的中大尺寸表現主義風格作品。

 

汽車上的康巴 1984

image.gif

夕陽下的哲蚌寺 1984

 

36年前的聖城,我周圍很少有西方,同行和市場的影響及參照物,自己隻能追隨著心意畫畫,畫累了極費眼費力的寫實,就想畫自稱為表現主義的東西,把它們放在一起,兩者之間仿佛會產生挑戰和競爭關係,但現在來看它們本質上隻是一個速度的快慢差異,實際上主題都一樣,它們的存在僅僅是讓自己達到相當自閉的心理平衡:用寫實作品滿足生活和社會的需要,同時贖罪一樣畫表現主義風格,來滿足一個藝術家的真心。至今它們與我唯一的關聯仍然是讓我繼續活著,同也能看到未來和希望。我也許終將承認,自己在不停變化的時空和飛躍中,仍堅強地保持著相當徹底,無悔無怨的無變。

 

淋浴節 1984

 

嚴虹:您近幾年的作品似乎已經超越了地域和個體經曆,更側重於對時代的思考。您如何評價自己現階段的創作狀態?您現在對於西藏題材的思考,感受和表現與您創作早期最大的不同是什麽?

 

裴莊欣:題目的長度和不少複雜的單詞交叉後,我讀著又開始氣緊和眼暈。時代和地域概念是根據個體的經驗來判斷。為了避免思路上過多的前後左右的變化和相互矛盾,我首先承認我的作品從來沒有責任跟隨,或超越瞬息萬變的時代潮流,更沒有義務再來向眾生解釋那個己經很遙遠的遠方。

 

靈修中的嘎嘎  2018

 

彼岸之筏 2018

 

關於我目前的狀態,桑吉紮西先生在騰訊佛學上的一段筆記,把我作品矛盾和困惑,作了客氣的理解:

 

“從八十年代到當下有關藏族題材的美術作品。他把自己對西藏拉薩和藏族民族文化的熱愛與生命體驗,都深深地融繪在他的油畫之中。傳統與當代,宗教與信仰,正信與偽信,迷信與理性,民俗與節日,神聖與世俗,百姓與僧人,文明與野蠻等等,都進行了深刻的理性反思。與那些景觀式和民俗式的有關西藏題材的油畫作品相比,裴先生的油畫給我們更多的想象力和莊嚴的神聖感。他畫麵的人物造型,色彩變化已不是照相式的反映,而是他心靈世界沉思與激情的表現。這些畫麵,讓我體味出曆史的沉重厚度和畫家生命的悲壯意識。”  

 

神曲 ·天界 2019  

 

過去被現場氣氛和時代潮流席卷,很少有機會考慮自己,作為異域中的新移民,有許多不可避免的問題被拖進謀生的漩渦裏埋藏著,甚至下意識繼續製作出了一些宏大敘事作品。歲月推移之後的空曠蒼茫,這把年齡段仍因感性使生活中變得脆弱,猶豫和退縮,它們成了畫麵古典與表現之間的借口和糾結,美國豐富的物質條件與良好生活環境,沒有給我帶來任何精神快樂與成就感,僅僅剩下責任或慣性,又暫沒有足夠力量去放棄,於是創作時和在朋友圈常戴著勇敢的麵具,同時內心上演著各種狀態的燦爛的掙紮……估計有點跑題了?

 

凝固的往事  2013

 

藏布江上的方舟  2014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崇拜向往西方,都想出去看世界看西方的月亮。三十年,走了一大圈後當自己也變成了偽西方人時,突然發現國外的月亮很空洞,結尾有點像那群猴子們撈月亮的典故。現在我更期待看到的月亮再小一點,但聚焦清晰。

 

直到近十年才終於有三分之一時間,獨自閉關在北京工作室,將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大限度地體現在種種也許毫無價值的嚐試中。僅在最近的作品中,才逐漸感覺到自身寫實能量與表現主義手法將融合到一起。就像米沃什的那首心愛《禮物》“ 霧早就散了,我在花園裏勞作……挺起身來,我看見藍色的大海和帆。”

 

有梵文的綠度母心咒  2017

 

嚴虹:您如何看待今天的藝術創作環境?

 

裴莊欣:想是指外部和內心的環境,我後來的作品基本上停留在類似於中世紀,山坡上廢墟,虛構的內心與夢境。包括1972年在山南窮結縣見到巨大方形土堆的藏王墓。由於身份的變化現也暫時去不了西藏,所以就強詞奪理地宣稱眼前環境無意義,或最好的藝術家總是超越或落後於他的時代。但實在不清楚我屬於哪個時代的精神和環境。

 

我作品大都不是在最好的環境下完成,畫不出來時,我認為把人民大會堂送給我也沒戲。真正需要的空間隻是椅子加上畫筆伸手觸到畫布之間的距離。我八十年代幾乎所有作品都在10平米土坯房裏完成的。而美國的大部分作品是在車庫3.5×4.5米的空間裏完成。所以空間麵積的環境對我畫質量影響很小。

 

有帕拉神像的高原景觀  2014

 

四色的濾鏡 2014

 

再從環境或夢境中談“回到初衷” 。我記得小時候喜歡栽花養魚,夢想養色彩和身材怪怪的金魚和熱帶魚,夢想當一個園藝師栽種奇異的植物。十歲,文化革命開始。姐姐是紅衛兵,到上海去串聯時,請她幫我帶回一電池電源的小電動機,開始自製各種電動模型。後與發小李永憲,為像米一樣大的電阻電容器,穿城走路到電子市場去購買,用以組裝再生來複式四管收音機。我也困感,今天一個藝人到底需要多少金錢和人脈環境才能完成自己的初衷?美國和西藏生活的經驗告訴我,最好的環境隻是需要自己內心的強大充實。真正的藝術創造與所謂的學術和市場喧嘩環境毫無關係。

 

image.gif

恒河的月光 2015

 

喜馬拉雅之歌 2015

 

image.gif

岡仁波切的祭禮  2018

 

嚴虹:新建的西藏美術館收藏了一幅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請介紹一下這個作品創作背景好嗎?

 

裴莊欣:這是我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未延續至今,以大昭寺的宗教活動和朝佛的人作為素材的主要創作主題,在醍醐友人的采訪“西藏的奧德賽”中我說:……那個時代,膠片感光度還尚不足以傳達出殿堂裏酥油燈微弱的光,必須整合各種素材,我甚至請母親舉著一個杯子作為其中的模特。最大的難點是宏大場景與局部細節的統一,眾多的人物,不同的物質質感,保持傳統歐洲古典油畫中特定的金黃色調,圖像中大昭寺內一樓唐代早期土木建築結構的錯綜複雜,現場的實景很小而低矮狹窄,目前畫麵是將人物縮小了近兩倍,這使畫麵的透視和光影變化都產生了技術上的巨大挑戰和難度。當時是允許朝佛人帶酥油燈進大昭寺正殿,日日夜夜煙火繚繞的暗影中,酥油燈也是唯一重要的供奉象征和光源,周圍牆壁比時間還古老,千年包漿幾乎不反光了。隻有一盞盞的酥油燈在這黑暗中給了眾生和自己一道道溫暖和希望。

 

我1976年在大召寺後麵畫速寫

 

70年代我常到冷清的八廊街打轉和畫速寫,大昭寺門口磕頭的小廣場被鐵欄杆封閉,也沒有任何人磕頭轉經,常常拐到靠近寺邊小巷角落,近距離觀看寺院裏的金頂輝煌。考上大學離開拉薩前最後一張水粉寫生也是畫大昭寺。八十年我用本職工作之外時間,幫國家文物部門複製因係危牆,急需清除主殿2樓的唐代壁畫,1986年我在這裏參加和畫出民主改革以來首次傳召大法會油畫,1989年3月見證了法會的現場情況。寺內保存著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這裏是西藏的心髒。

 

image.gif

 

大昭寺門前寫生 1978

 

離開30年後,能幸運地讓自己的代表作品重返拉薩,永久陳列於即將建成的西藏美術館。對於我,這才是真正實質性的回歸,生命中晚到的一份珍貴禮物和榮譽。再次感恩西藏!

 

“殿堂”油畫  13.2x2.1m

 

《殿堂》這件作品1988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同期《美術》雜誌彩色全頁刊登,2009年中國美術館再次展出,2019年由正在建設中的西藏美術館收藏。

 

嚴虹:我知道您非常熱愛文學,文學對您藝術創作有直接的影響嗎?

 

裴莊欣:這題目仍偏大了點,我三年前最後讀完的一本台灣版中文書是哈金自傳體的小說《自由生活》。喜歡他筆下描述的美國 “艱辛、貪財、市儈和庸俗” 然而主人公卻努力留在這片“寂寞、難以理解、廣闊的土地上” 。可能是我上輩子欠缺文字和文學,今生的半個世紀中與作家詩人的友誼和交流遠遠多於畫家朋友。從70年代昌都的曹子鑣、楊福辰,到80年代拉薩的龔巧明、田文,原諒我僅僅提到這幾位己去世,自己仍時常念叨的名字。現與文學有關的朋友,是指在京城日常生活中有來往,吃飯聊天較多的。

 

70年代昌都的書架,後麵還有臨摹的列維坦風景畫

 

剛到美不久,同學叫我去聽木心的講座,現慚愧地回憶起沒有時間去。當初時刻提醒自己,一個來自邊疆的人,第一步考慮的不再是提高中文知識水平,為求生存需要早點過語言及生活習慣,心理承受能力等難關。倒是很認真吃力讀完了幾本記憶猶新的英文書。後來轉向到圖書館借過大量 Book on tape or cd 。集中在政治、文藝和人物傳記,也包括偵探破案小說方麵, 。2000年後漸漸從傳統概念上的文學,轉變到主要用電腦搜索與喜馬拉雅文化有關的佛學、曆史、文化,特別是與佛教藝術西藏曆史有關的信息,這種熱愛也純屬個人趣味。幾個月前又購下等侍了幾年,一本八公斤重的藏文翻成英文的真正館藏級圖文並茂的經書《Tibetan Elemental Divination Paintings: Illuminated Manuscript 》。在魯賓博物館曾還與那位年輕藏文譯者擦身而過。為了避免自己成為“全才”,目前我也不急於閱讀,僅把它當成天書和啟示錄供奉著。

 

image.gif

夜讀  不盡神靈滾滾來  2016

 

半個世紀的天荒地遠,前後都嚴重缺乏與中文書籍和真人交流,所以很關注博客微博之類個人媒體,通過它們認識了更多的文學人,包括目前來往不少的作家、編輯和詩人們,但我的寫轉評內容傾向更多局限於個人經曆與介紹西方,特別是西方對喜瑪拉雅宗教和文化的解讀。近年係列大尺寸組畫《虛構的雪域》即具有明顯曆史感和敘事性,可能就是受文學和朋友們影響之後,自己試著在畫布上用線條、色彩構成的主觀感受,以及對形象認知的重新審視。

 

image.gif

拉薩有大象  2015

 

舊藏曆新年最後的一天  2016

 

1904年的ABC  2016

 

藏王墓  2016

 

嚴虹:裏爾克的詩歌與您的藝術創作有共通之處嗎

 

裴莊欣:偶爾讀詩,基本限於古典和唯美的短款,珍惜自己80年代曾在詩選刊發表的幾行,去年還請朋友朗讀其中一首。它們對我意味很多至今仍然被滋潤。謝謝把我與這位奧地利人名字放一起,擔心有褻瀆神靈之嫌。讀到他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早期《豹》“……步容在這極小的圈中旋轉,仿佛力之舞圍繞著一個中心,在中心一個偉大的意誌昏眩。”  當年為這極限文字所帶的衝擊而瘋狂,讓我今天仍有機會逃避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在的災難。米沃什、博爾赫斯、魯米等現也常在公眾號和百度讀,清單拉下來有點長。 

 

紅色素交錯的農奴憤  2017

 

朋友圈詩神不少,但常常關注有詩人嘎代才讓,熱巴·格絨澤仁,“色拉寺山邊的彩岩” 作者W女士,包括有幸見過的烏金·明珠林巴仁波切等等。習慣性抄襲其中部分情緒飽滿,極棒的佛係和新經文體詩歌。每感覺自己正在徹底枯竭,於是就明偷暗搶粘貼下來配上畫作發布。常困惑自己的畫僅僅是為詩配插圖,或千百年來眾詩聖,加上昨晚酒後那個詩人特意寫給我的畫的文獻。

 

諸神與詩的路遇  2015

 

我目前讀詩是因為它們短,看過後還能記得。曾經也期待從寫讀的過程中提煉到“財富”。實際上我與詩及詩人的緣分十分有限,1974年到牧區下鄉一年中,隨身借了兩本詩集帶著,普希金詩現基本記得,宋詞200首僅記得幾行,其中一句是“……煙雨暗千家 ”。

 

水邊的死虎  2015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楊煉來拉薩時,同那曲雪山派詩人吳雨初,隔壁詩人魏誌遠一起到我十平米小房站著聊過一陣。1990年代初在紐約打工時與呂德安同租皇後區一舊樓2層, 我偶爾畫點西藏,他從來不談詩,   直到某天朋友翟永明何多苓開車來接他,告訴了我他是中國著名詩人。但願上麵講到與詩的雜感,構成後來生命中一些以假亂真的高點。

 

詩-意像,是我三十多年前學習和理解現代詩第一個單詞,即利用仿佛不存在的關聯,用煉金術一般的秘密靈魂配方,將文字或一些完全沒有關係的事與圖像攪拌後發生的化學或核聚變。

 

Year of the Rooster   2017

 

艾倫的一切都可以問伍迪   2015

 

最後,借水果轉發的泰戈爾的詩來結束這次采訪

我旅行的時間很chang,

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

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旅客要在異土他鄉叩響每一扇陌生的門,

最後才能把自己的家門叩響。

人要在外麵的世界到處漂流,

最後才能走進內心深處的殿堂。

我在空曠的地方放眼張望,

最後才合上眼說:

“你原來在這裏!”

——泰戈爾《吉檀迦利》第十二章

 

Blue utpala  藍蓮花   2018


 

作者簡介

原名嚴虹,筆名水果。

以愛為食,以美為生。

生長在湖北,成長在北京,現住在武漢。

供職於今日美術館《今日·ART》雜誌。

讀者信箱:1142357416@qq.com

●●● 後記 ●●●

企圖在這裏正確回複全部問題,由此闡明半個世紀以來自己的藝術人生是非常困難,離開具體畫麵及事件來談和寫也是暫不太擅長領域。因時空距離跨度較大,缺乏同行最基本了解和認可情況下,同時附上部分相關鏈接:

 

西藏奧德賽 

https://mp.weixin.qq.com/s/fR55OdwYlAqYzYrHfhueDQ

 

聽裴莊欣講述西藏的“西斯廷壁畫” 

https://mp.weixin.qq.com/s/jYrS5zs7hNCyQD5ScaobbA

 

布達拉宮救火記 https://mp.weixin.qq.com/s/7n9GqgSNccwp9iIsQLrfqw

 

專欄|1982年藝術重回拉薩 

https://mp.weixin.qq.com/s/psq7Yo3ZwUF_9wwctQO8sA

 

千百年來西藏的第一家畫廊 https://mp.weixin.qq.com/s/Ba6-mebo0s5vbiXsNMob-Q

 

貢嘎曲登寺 1985年 

https://mp.weixin.qq.com/s/cUL_dxIP_y_dNjJaZE3O4Q

 

穿袈裟 

https://mp.weixin.qq.com/s/Wx_TCW7AEZrcAjZF4mOfdA 

 

Zhuangxin Pei Zhuangxin

 

#Tibet memor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