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 zhuangxin

裴莊欣 ,中國美術家協會、 [1] 西藏自治區美術家、攝影家協會會員。西藏美術館籌建委員會特聘外籍專家。 1956年四川成都出生 ,1971年下鄉到西藏昌都,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係,畢業後重返西藏工作,1989年獲 “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會”
正文

《沐浴節》

(2019-08-03 00:36:12) 下一個

 

《沐浴節》布麵油畫,120 × 90 cm右下簽名:裴莊欣

這篇新浪博客已被刪除,現隻能從節選的微信服上下載。 希望這裏能夠保存一陣。 ????

 

這裏三篇是去年為拉薩@醍醐藝術 微信公共賬號寫的文字,因微信僅能在朋友圈之中流通,暫沒有辦法道過google或百度等公共渠道搜到。現在把它們轉發到我的博客上,也希望為自己留一份完整點的個人檔案。

 

編者;1984上世紀80年代的西藏之所以激動人心,蓋因其一次次突破肅殺,奔向夢想。在《馬克思傳》內頁因有燕妮袒露肩頸照片而被禁的年代,裴莊欣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創作:沐浴節,連同徜徉其中的女性人體,得以首次出現在近代畫作中。
然而,隻有從裴莊欣本人筆下了解這塊畫布的故事,才會真正明白這件作品的價值。你可以在醍醐藝術中心(拉薩)欣賞到它。

 

《沐浴節》


美輪美奐的女性形象橫貫喜馬拉雅佛教藝術的千年,在西藏的雕塑、壁畫、唐卡中無處不在。從度母、天女到護法諸神,無不以裸體、半裸或薄衣貼體的慈悲母愛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這一切曾在上世紀中葉驟然蒸發。紅色大浪衝擊下,邊疆絕無特殊,性別、年齡、種族的差別都已不再,人與人唯有階級成分不同。民族節日更是一度被遺忘。

春天悄然襲來,消融冰山一角。1984年,我以一場久違的沐浴節,覆蓋盤桓許久的幹涸,不經意間,在畫布上下存入了一個時代。

 

 
 
 1984年沐浴節留影

那是禁忌重重的年代。1983年,全國開展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清除精神汙染運動。拉薩也未能幸免。根據同學的揭發,區組織部轉來母校四川美院的公函,要我交出在校期間與裸體女模特兒合影的底片。禍不單行,下鄉時在山南參與集體貼麵舞的事同時發作,幾個“同案”的女孩兒被定性“女流氓”,還被剃了陰陽頭遊街示眾,我則接受組織上的全麵調查……

風波雖未散去,個人創作隨著時間推移倒是漸入佳境。1984年夏的沐浴節,我們這群進藏大學生在拉薩河畔度過了平靜而愉快的一天。我看見水波中閃爍的身影有如繆斯。到了冬季,馬原寫出了進藏後第一篇重要作品《拉薩河畔的女神》;而我,找到了一塊特殊的油畫布,無意中闖入禁區。


 《沐浴節》局部

那天,工作單位西藏革命展覽館正搬遷倉庫,我發現了閑置一旁的一幅中尺寸油畫。倉庫存放的油畫,大都是文革期間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們來藏完成,這幅的內容毫不意外: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揮手。
嗬!一塊真正的亞麻布!
風暴襲擊了我的腦海。這塊粗糙的布上,浮現出倫勃朗、魯本斯的經典畫作,甚至蒙娜麗莎本人。趁大夥在午後陽光下喝著甜茶的間隙,我從陰影下的牆角悄悄把這片珍貴的纖維請回了家。


《沐浴節》左部裸體女性形象

你迫不及待地用色彩將畫中老人覆蓋,塗抹上一群與他偉大意誌毫不相幹的形體。下意識地把畫麵堆砌得極厚——要知道,盡管文革的風暴才剛遠去——畫刀成了最好的“作案工具”:迅速覆蓋,再慢慢塑造形體。

高壓的政治氣氛下,你仍要這樣畫,你覺得蘇派的技法笨重,配不上拉薩這個“本土”的宏大和抒情;而母校(四川美術學院)流行的傷痕藝術的殘影,在這高原的強烈日照中早已無影無蹤。

在電影“農奴”、大型群雕“農奴憤”之後的平靜中,你嚐試尋找新的切口,反其道而行之,突破無形的心靈禁忌,自認為使用著史無前例的手法,卻不確定,筆下的畫作要去向何方。

你膽敢突破禁忌,非要把拉薩湖邊樹叢裏模糊不清的婦女畫成驕陽下的美女。也想過畫成全裸體,表現出那些美麗的局部,可到了最後你顯然顧忌到什麽,膽怯了,甚至下意識地給作品中的人物擋上那些遮羞布。

左邊全裸的女性不僅占據了較大空間,且是畫的主旋律。盡管如此,除了極為流暢的筆觸和造型簡練而豐滿的胸腹部,與其他人物一樣,她的臉完全由陰影覆蓋,這或許與學校人體課的教育有關係:描繪人體時,除了軀幹,一切個性表情與四肢都是多餘。



正在拉薩河中洗滌發膚的女性形象


中間正在洗滌發膚的女性,大腿與身軀相比顯得超長許多,許是來自藏區壁畫中空行母的影響,或是米開朗基羅筆下男性化的女人軀體留下的印象。
此外,你還決定,給遠處的山巒上加上一道陽光直射的橘黃,令那夏天的陽光變得更溫馨、慈祥,讓內心的恐慌與激情融為一體。
在商業與學術真空的年代,在荒蕪的地域,你在自己造就的這些方寸間喜怒哀樂,享受著它們與你獨立的對話,這兒給你提供了一切。鐵打的聖城,流水的人,世代祖輩,宮殿屹立如初。


陽光照耀下,遠處的山巒

30多年後,我欣然看到,極為厚重的筆觸下,國產顏料仍透露出微妙的油畫特質與光感,塑造和承載著當年無限的激情。
事實上,油畫顏料在當時的拉薩也極為珍貴,若不是擔心底下的偉人“走漏風聲”,平時很少舍得這樣堆砌顏料。
然而,四周邊緣仍透出痕跡——那是天安門城樓宮牆上的木窗戶——許是來不及了,也或者是想為藍天和碧川等冷色主調添上更生動的對比。現在看來,透出的紅色仿佛天意,讓今天的人重新感受過去的故事。


 

漏出的天安門城樓土紅色窗格

30多年前的那個夜晚,我注視著牆上唐卡中的佛與高原眾僧,試圖充滿喜悅地邀請他們,也包括顏料下那位老人,共享藝術家獨有的誠意,以及畫布上恒久照耀的拉薩河畔的陽光。

真實的拉薩河畔,沐浴的人們如今還好嗎?可惜已三十多年沒能再回到河邊。我懷念那些下午——明媚的陽光下,人們歡快地清洗著一年來積壓灰塵的衣物,連同自己身上的一切汙濁。 


1984年沐浴節留影

編者注:
每年藏曆七月上旬的一天,藏族人都會到附近的河水中洗澡,以此來清洗自己的疾病和罪孽以求獲得重生。根據藏族曆算書籍記載,太陽運行到第10宿43度時,即藏曆八月交節後七天內,澄水星出現,一切水都成為甘露。
藝術家簡介
裴莊欣 ,中國美術家協會、西藏自治區美術家、攝影家協會會員。1956年生於四川成都。1971年下鄉到西藏昌都。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係,1982年獲學士學位畢業後重返西藏工作,足跡遍布雪域,對西藏的人文、地理、宗教和藝術都有較深入的研究與呈現。1989 —1991年,獲“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會”全額獎學金,作為訪問學者,就讀於紐約州立大學藝術係。現居北京紐約兩地。上世紀80年代至今,其作品《草原上的鍋莊》、《朝佛》等廣受關注。所創作的油畫曾多次入選全國美展,作品大量發表,並獲機構與個人收藏。裴莊欣的作品橫跨多種藝術風格,充滿對西藏的眷戀與對自我的不斷超越,是西藏現當代藝術史中的標誌性人物。2001年,美國紐約曼哈頓亞洲文化中心曾為其舉行“裴莊欣西藏油畫作品個人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