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漢代應劭1《地理風俗誌》言“酒泉郡,其水若酒,故曰酒泉”。相傳此泉是漢武帝為彰顯霍去病在河西戰役的豐功偉績,特遣使者賜賞美酒,霍去病將酒倒入泉中,同將士共飲,於是人們稱此泉為酒泉。
酒泉,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是甘肅省名“肅”字由來之地,即古月氏國2的簡稱。先秦時,這裏稱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等。直到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酒泉一帶一直為匈奴族的駐牧地。作為強悍遊牧民族的匈奴,幾乎把以農耕為主漢朝的廣袤大地,當成了自家的後院和倉庫,燒殺搶劫無所不為。而麵對這樣的局麵,中原地區漢武帝以前的曆朝曆代,無力從根本上改變其現狀,每次雙方交戰都是勝少敗多,所以秦朝隻能寄希望於修築堅固的長城進行消極防禦,而漢朝卻隻能以和親以及大量的“陪嫁”買來暫時的相對平安。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漢武帝劉徹派衛青3、霍去病4對匈奴進行了多次作戰並取得了根本性的勝利。其中改寫其曆史的決定性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這裏所說的霍去病,就是生活在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的中國西漢時期的傑出軍事家、名將衛青的外甥、曾擔任漢朝的大司馬和驃騎將軍。說起衛青和霍去病二人,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但說起這二人的身份,大家隻是知道他們大將軍的身份,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二人不但都是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家的仆人,而且二人都是私生子。衛青的母親原來是平陽公主的侍女,和丈夫育有一兒三女,在她的丈夫去世以後,與來平陽侯家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下了衛青,小時候的衛青在鄭季的家裏吃了很多的苦,稍大一點後,他不願再受鄭家的奴役,便回到母親身邊,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劉徹掃墓歸來的途中,順路來姐姐平陽公主家看望,此時的漢武帝一直沒有子嗣,而曾經“金屋藏嬌”的表妹陳阿嬌,雖然已貴為皇後,但也一直沒有生育,作為姐姐的平陽公主為了大漢的興旺,就買了許多漂亮的良家女子,準備隨時送她們進宮。而此時的漢武帝在姐姐家果然看上了一個叫衛子夫的歌女,並將她帶回了皇宮,不久衛子夫為漢武帝生了女兒和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劉據,一出生馬上就被立為太子,而這個衛子夫恰恰是衛青同母異父的三姐。由於姐姐的原因,衛青很快得到了提拔,在漢武帝身邊做事,為以後征討匈奴打下了良好基礎。而霍去病的母親正是衛子夫的姐姐,也就是衛青同母異父的二姐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但霍仲孺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仆私通,於是霍去病隻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小時候的霍去病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精通了騎馬、射箭等十八般各種武藝。隨後被年長於他十餘歲的衛青舅舅,帶上討伐匈奴的征程。十幾歲的霍去病多次率軍與匈奴交戰,在他的帶領下,匈奴被漢軍殺得節節敗退。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騎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以八百人殲敵二千餘人,並俘獲了匈奴的高級首領和貴族,勇冠三軍,被受封為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年僅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敵四萬餘人,並俘虜匈奴王五人及王母、單於閼氏5、王子、相國、將軍等一百二十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嘩變的緊急關頭,霍去病竟然隻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衝進了匈奴營中,直麵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當時霍去病威武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嘩變繼續擴大,從而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四萬餘眾歸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裏,以一萬五千人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裏,霍去病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就是在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天地成功擊退匈奴一事。封狼居胥山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而留下了“封狼居胥”的神話。從此,漢朝控製了河西地區,這次戰役後,漢朝在這裏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曆史上稱“河西四郡”。從此打開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漢武帝為了彰顯霍去病的豐功偉績,特譴使者賜美酒給霍去病以示慶賀。但霍去病認為,擊敗匈奴非我一人之力,而是靠諸位將士在戰場上的勇猛殺敵,皇帝賞賜的美酒我不能一個人享用,而是應該全軍將士一同享用。但是酒少人多怎麽辦呢?於是霍去病就命人將皇帝賞賜的美酒倒入泉水中,與全軍將士一同暢飲。從此人們就把這個泉水稱之為“酒泉”。漢武帝聞之此一段佳話後非常高興,就將這個地方賜名為“酒泉郡”,從此就有了“酒泉”這個地名。公元前117年,年僅23歲天神一般的戰將霍去病去世,其死因不明。而司馬遷(公元前145——前90年)與霍去病為同一時代人,其所著《史記》中遺失了十篇關於漢武帝的篇章,其中包括《武帝紀》,使漢武帝年間的事情出現了斷代,後人猜測是司馬遷因為受宮刑而故意為之。後人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藿)光6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藿)山(霍光哥哥的孩子過繼給霍去病為後)。”這是曆代史書中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也語焉不詳的沒有表述出霍去病的死因。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霍去病的豐功偉績,就寫詩歌來讚美他,詞牌名《酒泉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在《酒泉子》裏麵的這個“子”字,是“歌”的意思,就是歌唱酒泉的歌。曆史上沒有留下是誰寫下了以酒泉而命名的第一首歌、詩或詞的記載以及原歌、詩、詞。但曆史上以此詞調創作的詞眾多,格體也甚多。此調《欽定詞譜》中列有四十字至四十五字等共二十二體格式,句式大同小異,而用韻卻多有變化。此詞調在《金奩集》7中入高平調,一般以溫庭筠體為正格。
另有一些版本如《湘山野錄》8將潘閬的“酒泉子”歸位於“憶餘杭”。《曆代詩餘》9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詞話》:“潘逍遙狂逸不羈,往往有出塵之語。自製‘憶餘杭’三首,一時盛傳。東坡愛之,書於玉堂屏風,石曼卿10使畫工繪之作圖。”《欽定詞譜》中稱:“至《詞律》所收潘閬‘長憶孤山’,與‘長憶西湖湖上水’二詞,按《湘山野錄》本名《憶餘杭》,且與以上諸詞體製不合(指《欽定詞譜》中所列二十二體),故仍按字數另列在後。”因此把《憶餘杭》放在《酒泉子》之外。然,既是“體製不合”而在其後的卷五中的《憶餘杭》條中依舊將潘閬的《憶餘杭》歸位於《酒泉子》,不知何故?查《知不足齋》本、紀昀主編的《四庫全書館纂修本•逍遙集》中把‘長憶孤山’,與‘長憶西湖湖上水’等十首詞均列為《酒泉子》名下。唐圭璋11的《宋詞紀事》中亦稱:“案:潘閬《逍遙集•憶餘杭》十首作《酒泉子》。”唐圭璋《全宋詞》12中錄潘閬詞十一首,在《酒泉子》十首下小注稱:“以上《逍遙詞》,用南京圖書館藏明錄本。”故由此可見《酒泉子》和《憶餘杭》是一調還是二調,曆來存在爭議,或也許《憶餘杭》是《酒泉子》的別稱而已,隻是用韻和用字有別於《酒泉子》
另外我們至今能見到的最早的《酒泉子》詞,是《敦煌曲子詞》中所記載的三首《酒泉子》,惜不知其作者為誰。
詩詞賞析: 敦煌曲子詞
每見惶惶。隊隊雄軍驚禦輦。驀街穿巷犯皇宮。隻擬奪九重。
長槍短劍如麻亂。爭奈失計無投竄。金箱玉印自攜將。任他亂芬。
又 詠馬
紅耳薄寒。搖頭弄耳擺金轡。曾經數陣戰場寬。用勢卻還邊。
入陣之時。汗流似血。齊喊一聲而呼歇。但則收陣卷旗旛。汗散卻金鞍。
又 詠劍
三尺青蛇。斬新鑄就鋒刃剛。沙魚裹欛13用銀裝。寶見七星光。
曾經長蛇偃月陣。一遍離匣神鬼怕。鴻門會上佑明王。勝用一條槍。
從以上三首詞的內容看,均與戰爭相關,所記述的是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大將霍去病進軍河西(即河西走廊今甘肅酒泉、敦煌一帶),並於當年的秋天打垮了渾邪王,把匈奴殘部追逐到玉門關外的盛況。其中的:“隊隊雄軍驚禦輦”、“爭奈失計無投竄”描述了漢軍的雄師所過之處,匈奴軍隊驚慌失措的無奈。同樣在“詠馬”和“詠劍”二首詞中,分別記述了“曾經數陣戰場寬”的威風凜凜的戰馬和“一遍離匣神鬼怕”的七星寶劍。因此可以說《酒泉子》這個詞牌就是緣題而賦。
詩詞賞析 溫庭筠 格律
花映柳條。 平仄仄平。(平韻)
閑向綠萍池上。 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憑欄幹 仄平平,
窺細浪。 平仄仄。(仄韻)
雨蕭蕭。 仄平平。(平韻)
近來音信兩疏索。 仄平平仄仄平仄。(換仄韻)
洞房空寂寞。 仄平平仄仄仄。(仄韻)
掩銀屏, 仄平平,
垂翠箔。 平仄仄。(仄韻)
度春宵。 仄平平。(平韻)
這就是在《詞譜》中被列為正格的雙調四十字,上片五句兩平韻、兩仄韻,下片五句三仄韻一平韻溫庭筠的《酒泉子》詞。
此詞上片描寫了春閨少婦由於良人遠遊,於花映柳條的春日憑欄臨池,於風中明窺細浪,暗起心中蒙蒙思念之細雨。下片詞寫由於“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李煜•清平樂)故而女主人公閨房空寂,致使她早早的“掩銀屏,垂翠箔,度春宵。”這裏的“度春宵”是寂寞之後的難度春宵的無奈,是孤寂與無聊、祈盼與憂傷的無奈、是平日不得見,隻得於無奈中夢幻的相見。詞寫得淒苦婉轉,將思人那無助的愁緒,表現的淋漓盡致。 華鍾彥14先生在《花間集注》15中稱:“花映柳條,是花與柳相合也。吹落池上,則又與柳相離也。感離合之倏忽,而傷人事之錯忤也。”北大教授浦江清16先生在其文集中提到溫庭筠之詞“大開色相之門,後來《牡丹亭》曲、《紅樓夢》小說皆承之而起,推為詞曲之鼻祖宜也”。
注釋: 1應劭(shào):(約153——196年),東漢學者,字仲瑗。漢靈帝時被舉為孝廉。中平六年(189)至興平元年(194)任泰山郡太守,後依袁紹,卒於鄴。應劭博學多識,平生著作頗多。
2月氏國:月氏(讀作“越知”yuèzhī,或“肉知”rouzhi)為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一世紀一個民族名稱。早期以遊牧為生,住在北亞,並經常與匈奴發生衝突。後來被匈奴攻擊,一分為二:西遷至伊犁的,被稱為大月氏;南遷至甘肅及青海一帶的,被稱為小月氏。
3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市)人。中國西漢武帝時的大司馬、大將軍。破匈奴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敗的神話,曾七戰七勝,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元封五年,長平侯衛青逝世,葬茂陵東北。諡號為“烈”。
4霍去病:(前140-前117年),漢族,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的傑出軍事家,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多次率軍與匈奴交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年僅二十三歲去世。而其創造的“封狼居胥”的豐功偉績,成為中國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鬥的夢想。
5閼氏:音“焉支”yān zhī單於正室。顏師古《漢書注》曰:“閼氏,匈奴皇後號也。”在漢朝閼氏是匈奴妻妾的並稱,隻有正妻才稱之為“大閼氏”。
6霍光:霍光(?——前68年)字子孟。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後上官氏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後霍成君之父。曆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劉賀。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諡號“宣成”。兩年後,霍家因謀反被族誅。
7《金奩集》:溫庭筠詩集,又名《金荃集》或《握蘭集》。
8《湘山野錄》:是北宋僧人文瑩撰寫的三卷筆記體野史。記載自北宋開國至神宗時期的曆史,涉及朝章國典、宮闈秘事、將相軼聞,風俗人物,朝廷高官顯貴的趣聞軼事,是難得的珍貴史料。 9《曆代詩餘》:清沈辰垣等編。本書又名《欽定曆代詩餘》,所選自唐至明人詞作,凡一千五百四十調,九千餘首。
10石曼卿(992——1040),北宋文學家,名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別號葆老子。祖居幽州(今北京一帶),工詩,善書法,著有《石曼卿詩集》。
11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滿族人,生於南京。終其一生,專治詞學。編著有《全宋詞》、《全金元詞》、《詞話叢編》、《宋詞鑒賞辭典》等,著有《宋詞三百首箋注》、《南唐二主詞匯箋》、《宋詞四考》、《元人小令格律》、《詞苑叢談校注》、《宋詞紀事》、《詞學論叢》等。
12《全宋詞》:唐圭璋編著。是中國近百年來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全書共五冊,薈萃宋代三百年間的詞作,堪稱集大成者。
13欛(bà):同把,如柄欛。
14華鍾彥:(1906——1988)別名連圃,沈陽人。河南師範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五十年。著有《花間集注》、《戲曲叢譚》、《中國曆史文選》等書。詩詞集為《蒔蘅呤館詩詞》。
15《花間集注》:集著是對古書注釋方式之一。是將各家對某書的不同注釋集於某種版本中,以供讀者參考,謂之“集注”。如宋朱熹《楚辭集注》等。華鍾彥先生的《花間集注》於1935年出版。
16浦江清:(1904——1957),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一生著述頗多。